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該裝置包括圓管主體,圓管主體的一端設有第1開口,圓管主體的另一端設有錐形面,錐形面設有第2開口,圓管主體的管壁設有通孔,圓管主體的底部設有底座,底座的頂端設有凹面,凹面外壁與圓管主體的外壁相適配,底座的底端為平面,圓管主體和底座的材料為聚丙烯塑料,圓管主體的外壁設有長度刻度線。其使用方法:捏住麻醉后老鼠尾部,倒提置入圓管主體,使鼠嘴鼻部置入圓管主體的錐形面第2開口,鼠尾置入管外;將已置鼠的圓管主體放置于已擺放好的底座上;核磁檢查后,從圓管主體取鼠,待老鼠蘇醒后繼續飼養。本發明操作簡便,提高鼠的成活率,減少實驗成本和掃描難度并提高成像質量。
【專利說明】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實驗鼠實驗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磁共振檢查的實驗鼠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實驗鼠(小鼠及裸鼠)是常用的哺乳類實驗動物,常用于放射學、免疫學以及腫瘤白血病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國內外關于應用臨床磁共振檢查實驗小鼠的研究報道較多,然而多集中在單只小鼠/裸鼠的磁共振成像,而實驗鼠的數量往往較大,磁共振的成像時間較長,費用較高,大樣本量實驗鼠的磁共振檢查成本較高,實際操作難度較大。多鼠同時進行磁共振成像,不但可以降低檢查成本,而且更能增加檢查結果的可信度。然而多鼠磁共振檢查的技術層面問題是實驗鼠的固定和體位擺放。由于小鼠或裸鼠體積較小,身體柔軟,不易固定,目前采用是在老鼠外表面纏繞線圈,但繞制線圈往往會把實驗鼠壓扁,降低實驗鼠的成活率,增加實驗成本,而且增加掃描難度及成像質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該裝置固定效果及磁共振成像效果好,能夠提高實驗鼠的成活率,減少實驗成本,而且增加掃描難度及成像質量。
[0004]本發明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包括圓管主體,所述圓管主體的一端設有第I開口,圓管主體的另一端設有錐形而,錐形面設有第2開口。
[0005]作為改進,上述圓管主體的管壁設有通孔。
[0006]作為改進,上述圓管主體的底部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頂端設有凹面,凹面外壁與圓管主體的外壁相適配,底座的底端為平面。
[0007]作為改進,上述圓管主體和底座的材料為聚丙烯塑料。
[0008]作為改進,上述圓管主體的外壁設有長度刻度線。
[0009]上述圓管主體的第I開口的直徑為3厘米,圓管主體的長度為11.5厘米,第2開口的直徑為0.6厘米。
[0010]上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驟是:
[0011](I)將圓管主體的錐形面朝下,第I開口朝上,捏住麻醉后老鼠尾部,倒提置入圓管主體,使鼠嘴鼻部置入圓管主體的錐形面第2開口,鼠尾置入管外;
[0012](2)置鼠于圓管主體后,將多個已置鼠的圓管主體放置于已擺放好的底座上,并通過圓管主體調整實驗鼠的體位及朝向,然后開始核磁檢查;
[0013](3)核磁檢查后,從圓管主體取鼠,待老鼠蘇醒后繼續飼養并作為下一次核磁檢查實驗使用。
[0014]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本發明多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包括圓管主體,所述圓管主體的一端設有第I開口,圓管主體的另一端設有錐形面,錐形面設有第2開口,實驗放置老鼠時,將麻醉后的老鼠鼠頭通過第I開口朝內尾朝外放置于圓管主體內腔,錐形面內壁固定老鼠頭部,老鼠軀干位于圓管主體內腔,圓管主體內腔既束縛老鼠軀干,也不過于壓迫老鼠,鼠頭鼻孔位于圓管主體第2開口,便于老鼠呼吸外部空氣,即便于鼠首的固定及鼠鼻部外露呼吸,鼠尾伸出圓管主體第I開口,便于實驗后拽出老鼠。由此可知,本發明多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既能提高磁共振檢查效果,也提高老鼠的實驗成活率,減少實驗成本支出,可實現多鼠同時實驗。本發明圓管主體的底部設有底座,便于支撐圓管主體,防止圓管主體轉動,可以并排多個放置圓管主體,而且間距固定,不易移位,即麻醉固定后的實驗鼠置于管中可自由調整其體位及擺放方式,保證各鼠的形態及之間的距離。圓管主體管壁設有通孔,便于老鼠散熱透氣,尤其適合夏天使用。圓管主體和底座采用聚丙烯塑料不會對磁場造成干擾,不會干擾影響成像。圓管主體的外壁設有長度刻度線便于了解圓管主體的長度,便于選擇合適大小的實驗老鼠。圓管主體的第I開口直徑為3厘米,圓管主體長度為
11.5厘米,第2開口直徑為0.6厘米,該尺寸與實驗老鼠體寬相近或略寬,麻醉后實驗鼠入管輕松,管長適中,可保證鼠尾露出管外,便于檢查結束后取鼠。另外,本發明結構合理,操作簡便,能使多只實驗老鼠磁共振檢查體位擺放標準一致,且實驗鼠形態及生命體征不受影響。提高實驗鼠的成活率,減少實驗成本和掃描難度并提高成像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主視圖。
[0016]圖2為本發明右視圖。
[0017]圖3為本發明俯視圖。
[0018]圖4為本發明左 視圖。
[0019]圖5為圖4的A-A向剖視圖。
[0020]圖6為本發明仰視圖。
[0021]圖7為本發明底座主視圖。
[0022]圖8為本發明底座左視圖。
[0023]圖9為本發明底座俯視圖。
[0024]圖中:1、圓管主體,2、底座,3、錐形面,4、第2開口,5、第I開口,6、凹面外壁,7、長
度刻度線,8、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
[0026]如圖1至圖9所示,本發明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包括圓管主體1,所述圓管主體I的一端設有第I開口 5,圓管主體I的另一端設有錐形面3,錐形面3設有第2開口 4。所述圓管主體I的管壁設有通孔8。通孔8為邊長0.3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孔,或直徑為0.3厘米的圓形透氣通孔,本實施例管壁圓周均開三列,管壁縱向每列開孔8~10個。所述圓管主體I的底部設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頂端設有凹面6,凹面外壁的形狀與圓管主體I的外壁相適配,底座2的底端為平面。所述圓管主體I和底座2的材料為聚丙烯塑料(PP)。所述圓管主體I的外壁設有長度刻度線7。圓管主體I的第I開口 5的直徑為3厘米,圓管主體I的長度為11.5厘米,第2開口 4的直徑為0.6厘米。[0027]具體實施時,將圓管主體錐形面朝下,第I開口朝上,捏住麻醉后老鼠尾部,倒提置入圓管主體,使鼠嘴鼻部置入錐形面第2開口,以便檢查過程中實驗鼠呼吸,圓管主體管壁設有的通孔能保證檢查過程中老鼠透氣散熱,圓管主體長度可以保證鼠尾置入管外,以便檢查結束后方便取鼠;置鼠于圓管主體后,將多個置鼠圓管主體并排擺放,并調整實驗鼠的體位及朝向,然后開始核磁檢查,核磁檢查后,從圓管主體取鼠,待老鼠蘇醒后繼續飼養并作為下一次核磁檢查實驗,這樣可以節省核磁檢查實驗成本,而且操作方便。[0028]本發明未詳細說明的內容均為現有技術,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包括圓管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主體(I)的一端設有第I開口(5),圓管主體(1)的另一端設有錐形面(3),錐形面(3)設有第2開口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主體(1)的管壁設有通孔(8)。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主體(1)的底部設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頂端設有凹面(6),凹面(6)的外壁與圓管主體(1)的外壁相適配,底座(2)的底端為平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主體(1)和底座(2)的材料為聚丙烯塑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主體(1)的外壁設有長度刻度線(7)。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圓管主體(1)的第1開口(5)的直徑為3厘米,圓管主體(1)的長度為11.5厘米,第2開口(4)的直徑為0.6厘米。
7.權利要求3—種實驗鼠磁共振檢查固定裝置的使用方法,其步驟是: (1)將圓管主體的錐形面朝下,第I開口朝上,捏住麻醉后老鼠尾部,倒提置入圓管主體,使鼠嘴鼻部置入圓管主體的錐形面第2開口,鼠尾置入管外; (2)置鼠于圓管主體后,將多個己置鼠的圓管主體放置于已擺放好的底座上,并通過圓管主體調整實驗鼠的體位及朝向,然后開始核磁檢查; (3)核磁檢查后,通過鼠尾從圓管主體提鼠,待老鼠蘇醒后繼續飼養并作為下一次核磁檢查實驗使用。
【文檔編號】A61D3/00GK103892932SQ20141007760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5日
【發明者】曲林濤, 王萍 申請人:曲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