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大白茶的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福鼎大白茶的種植方法,特征在于:A、按照單株行距0.6~1.0米,縱距0.8~1.2米種植大白茶,優先選擇坡度在35~60°,優選40~50°,更優選約45°左右的緩坡地作為茶園園地;B、在茶樹之間混合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至少兩種以上;C、茶園套種種植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優選桂花樹,行間距6~14米,每行的株間距6~8米;D、鋪草遮陰,減少蟲害,起到綠色肥料的作用,還能提高茶葉的香氣,品質。E、茶園耕作,優選深耕耕作,并結合有機肥灌溉;F、茶樹修剪。在單株茶樹苗栽培后經過3-4年的生長進入收獲期,所采收的新鮮茶葉體現特征于芽粗、長、壯。根據該種植方法,可以生產出具有條索緊結、滋味醇厚、香高味重的特點的大白茶。
【專利說明】福鼎大白茶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福鼎大白茶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大白毫,原產福建省福鼎市店頭鎮,無性繁殖系,屬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適制工夫紅茶,白茶,條索緊細顯毫,綠茶,白茶白毫。其華茶2號屬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適制工夫紅茶,白茶,條索緊細顯毫,香味濃醇。福鼎大白茶栽培歷史悠久,具有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勞、抗氧化、延緩衰老、美容美顏、抗菌消炎的功效,因此廣受消費者歡迎。
[0003]然而,為了提聞市場競爭力,對于進一步提聞大白茶的品質存在需求。
[0004]現有技術中公開了茶葉樹與其它植物套種的方法。CN103314744A (201310208572.4)中公開了茶葉樹和葡萄樹套種方法。CN103314830A(201310210369.0)公開了茶葉樹與櫸樹的套種方法。CN103460929A(201310400632.2)公開了茶園茶樹行間種植三葉草除雜草及蓄肥的方法。CN103493667A(201310468807.3)公開了梨樹和茶樹間作立體栽培方法。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是基于上述需求,提供一種福鼎大白茶茶樹的種植方法,根據該種植方法,可以生產出具有條索緊結、滋味醇厚、香高味重的特點的大白茶。
[0006]本發明的種植方法特征在于:
[0007]A、按照單株行距0.6~L O米,優選0.7~0.9米,縱距0.8~L 2米,優選0.9~1.1米種植大白茶的單株茶樹苗茶種,優先選擇坡度在35~60°,優選40~50°,更優選約45°左右的緩坡地作為茶園園地;
[0008]B、在單株茶樹之間混合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至少兩種以上,優選三種或四種,更優選薰衣草和選自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一種以上;
[0009]C、茶園套種種植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優選桂花樹,以行間距6~14米,更優選約10米,每行株間距6~8米,優選約7米套種種植整排或成排的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
[0010]D、鋪草遮陰,減少蟲害,起到綠色肥料的作用,還能提高茶葉的香氣,品質;
[0011]E、茶園耕作,優選深耕耕作,并結合有機肥灌溉;
[0012]F、茶樹修剪。
[0013]對于緩坡型的茶園,從高往低方向,稱作縱向,大致沿著相同高度的方向被稱作橫向。
[0014]在中國南方茶樹種植地區(如福建省,尤其福鼎市),對于作為茶園的緩坡,可以選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緩坡,即,東坡,南坡,西坡,北坡。優選的是,選擇朝南的陽坡、朝東的東坡或朝西的西坡,或選擇東南方向的東南坡或西南方向的西南坡。
[0015]這里所述的“整排”或“成排”是指在一個方向上一棵接著一棵。在每一排中,每隔2-4米(例如2.5-3.4米,如3米)種植一棵桂花樹、茶花和/或木槿樹。一般,所種植的相鄰的兩棵樹之間的間距是使得在生長2-3年之后兩者的樹枝彼此鄰接。即,在生長2-3年之后在每兩棵樹的相鄰樹枝之間沒有間距或有較少(例如5cm-0.6m或IOcm-0.5m,如20cm,30cm,40cm)的間距。
[0016]鋪草遮陰是指園地采用薰衣草等草種鋪于茶樹間,并每隔數米種植一顆桂花樹、茶花和/或木槿樹,草種主要作用為減少蟲害,并起到綠色肥料的作用,桂花樹、茶花和/或木槿樹的主要作用為遮陰和提供獨特的空氣環境,在茶葉成熟季節,使得茶葉的香氣,品質得到顯著提高。
[0017]種植或移種的桂花樹、茶花和/或木槿樹的高度一般是從高于1.5米到5米,例如
1.7米至4.5米,優選1.8米至4米,如2.5米,3米,3.5米。
[0018]第一種情況,按種植面積計算,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可以為30~70%(優選40~6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三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可以為10~50% (優選20~4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四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可以為10~40%(優選20~3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
[0019]第二種情況,按所種植(或播種)的草種的種子的數量計算,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30~70%(數量)(優選40~6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兩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三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10~50%(數量)(優選20~4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三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四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10~40%(數量)(優選20~3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四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
[0020]一般,這些不同的草種能夠無規律地混種,即散種。或分為小區域間種。
[0021]優選,單株行距為0.8米,縱距為I米,茶園從開墾至采摘均采用有機肥料,無任何化合肥。采取用獨株式栽培,與常規的條栽茶園相比,獨株式的茶樹培育,中間混合種植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可用于遮陰和增加植物種類,可以預防、減少茶樹病蟲害,枯萎后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根據發明人的試驗,如果單獨使用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僅僅一種,則預防、減少茶樹病蟲害的上述效果明顯不充分。另外,桂花樹用于遮陰,在茶葉成熟季節,使得茶葉的香氣、品質得到顯著提高。
[0022]茶園套種植桂花、茶花或木槿花木作為遮陰,采用多維模式的茶樹種植方式,多層次綠化,保護生態,防止水土流失,與混合種植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以上相結合,使生產出的茶葉具有條索緊結、滋味醇厚、香高味重的特點,明顯提高茶葉品質。
[0023] 本發明人經過十幾年的反復實踐之后發現,通過將幾種特定的草種與桂花樹、茶花或木槿花木(木槿樹)相結合種植,尤其,通過將薰衣草與選自于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其它草種進行混種并且還套種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從而為茶園中的茶樹提供獨特的生長環境,在單株茶樹苗栽培后經過3-4年的生長進入收獲期,所采收的新鮮茶葉體現特征于芽粗、長、壯。雖然產量稍少但質優,并且跟同類茶葉相比周期較短,采摘期可以延長一個月。采收的茶葉即使按照常規方法加工成大白茶成品,后者卻具有比普通大白茶更好的口感、風味,尤其滋味醇厚、香高味重。而且似乎還表明,上述幾種草種以及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的樹葉和尤其花卉所釋放出的物質或芳香物質似乎也影響到了茶葉的風味。說明正在生長的新鮮茶葉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0024]福鼎白茶的加工技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參見“福鼎白茶種類以及加工技術”(〈中國茶葉>2008年11期,闕玉林,林代興)。另外,例如,也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加工:(百分含量為質量百分含量);以福鼎大白茶茶樹品種采摘鮮葉為原料,將原料進行攤涼、殺青、揉捻、初烘、搓毫、攤涼萎凋后最后進行足烘。其中所述的攤涼是指,保持室內溫度為14°C~22°C,濕度為70%~90%,攤葉厚度為0.5~1.5cm,攤涼時間為4小時~8小時,鮮葉減重率15%~25%。所述原料采摘后進行鮮葉分級是指:選特級或者一級鮮葉進行加工;所述的殺青是指用滾筒殺青機,殺青溫度110°C~150°C,時間2~3分鐘;所述的揉捻是指:采用手工熱揉或揉捻機揉捻3分鐘~5分鐘;所述的初烘是指:采用烘干機,初烘溫度控制在100°C~120°C,每鍋投葉量0.3kg~0.5kg,邊烘邊手工揉捻作形;所述的搓毫是指:當初烘至含水量10~15%,手工搓毛提毫;所述的攤涼萎凋是指:毛火烘至含水量9%~12%時,在室溫下攤涼8小時,攤葉厚度約2cm~3cm ;所述的足烘是指:烘干機溫度控制80°C~100°C,烘至足干。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26]對比例I
[0027]按照行距0.8米、縱距I米種植大白茶樹。大白茶樹之間的空地面積為自然存在的普通植被,采用深耕耕作,施用有機肥。并對茶樹進行常規修剪。茶樹間放置太陽能驅蟲板,在夜間有燈光吸引 蟲類,并驅蟲。采用人工除草,每年11月之4月人工摘除蟲群卵塊。園地內部若干放置粘蟲貼,定期更換。適當疏枝,合理采摘,促使茶樹生長健壯。通過合理疏枝,增加茶園茶樹之間的通風功能,增加陽光照射葉面總面積天然雨露的吸收,來有效的防治病蟲害。采摘期為清明節前至10月下旬。
[0028]實施例1
[0029]按照行距0.8米、縱距I米種植單株的大白茶樹的茶苗茶種。
[0030]鋪草遮陰:園地采用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紫云英草種鋪于茶樹間,并每約隔10米種植(或移種)一排的高度高于1.5米的桂花樹,其中每排約隔7米種植一棵桂花樹,草種主要用于減少蟲害,并起到綠色肥料的作用,桂花樹作用為遮陰和提供獨特的空氣環境,在茶葉成熟季節,草種和桂花樹使得茶葉的香氣,品質得到顯著提高。
[0031]茶園耕作:茶園園地采用深耕模式,結合人工肥灌溉。
[0032]茶樹修剪:每年12月到2月,茶樹休眠期進行修剪,三次定剪后,使用籬剪進行深修剪,剪去樹冠上部12公分左右,保證分枝數量,確保成活及茶葉質量。修剪是針對枯萎、病壞的茶樹枝,對增聞大多的茶樹部分修裁,減少水分蒸發,培壯茶樹根部和樹桿部,可以增加茶樹對茶葉茅頭的供養,提高茶葉品質。
[0033]茶樹間放置太陽能驅蟲板,在夜間有燈光吸引蟲類,并驅蟲。采用人工除草,每年11月之4月人工摘除蟲群卵塊,定期維護正常益草生殖繁衍。園地內部若干放置粘蟲貼,定期更換。適當疏枝,合理采摘,促使茶樹生長健壯。通過合理疏枝,增加茶園茶樹之間的通風功能,增加陽光照射葉面總面積天然雨露的吸收,來有效的防治病蟲害。
[0034]茶葉采摘:園區采摘期為清明節前至10月下旬,茶葉采摘下后與對比例茶葉不同在于:芽粗、長、壯,雖然產量稍少但質優,并且跟同類茶葉相比周期較短,采摘期可以延長一個月。常規茶樹采摘面是扁平的,本實施例茶樹采摘面是傘狀或圓球狀。采摘方法均為手米法。
[0035]實施例2
[0036]重復實施例1,只是用茶花樹替代桂花樹。
[0037]實施例3
[0038]重復實施例1,只是用木槿樹替代桂花樹。[0039]應用實施例1
[0040]在3月份,對于對比例I與實施例1-3的情況,同時采收茶葉。加工方法如下:以福鼎白茶單芽鮮葉為原料,在室內溫度為14°C,濕度為90%,攤葉厚度為0.5cm,攤涼時間為8小時,鮮葉減重率20% ;攤涼后進行殺青固定,滾筒殺青機,殺青溫度130°C,時間2分鐘;揉捻,手工揉捻一次較重揉捻3分鐘;初烘,烘干機,IOO0C,每鍋投葉量0.3kg,邊烘邊手工揉捻作形;搓毫,初烘至含水量12.5%,手工搓毛提毫;攤涼萎凋,毛火烘至含水量9%時,在室溫下攤涼8小時,攤葉厚度約2.5cm足烘,烘干機溫度控制80°C,烘至足干。
[0041]將20個品茶人分成A和B兩個評價小組,采取盲評的方法來評價由對比例I和實施例1-3中采收的茶葉分別按照相同方法所加工的茶葉成品的口感和風味。A組中有9人選擇在實施例1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B組中有8人選擇在實施例1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A組中有8人選擇在實施例2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B組中有8人選擇在實施例2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A組中有7人選擇在實施例3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B組中有8人選擇在實施例3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A組中有I人和B組中有2人選擇在對比例I的情況下茶葉的口感和風味為優良。兩組評價人員的評價主要在于來源于實施例1-3的茶葉產品表現于滋味醇厚、香聞味重。
【權利要求】
1.一種大白茶茶樹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照單株行距0.6~1.0米,縱距0.8~1.2米種植大白茶的單株茶樹苗茶種,優先選擇坡度在35~60°,優選40~50°,更優選約45°左右的緩坡地作為茶園園地; B、在單株茶樹之間混合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至少兩種,優選二種或四種; C、茶園以行間距6~14米,每行株間距6~8米套種植或移種整排或成排的桂花樹、茶樹或木槿樹,優選只套種整排或成排的桂花樹; D、鋪草遮陰; E、茶園耕作,優選深耕耕作,并結合有機肥灌溉; F、茶樹修剪。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按照單株行距0.7~0.9米,縱距0.9~1.1米種植大白茶的單株茶樹苗。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在茶樹之間混合種植薰衣草和選自于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的方法,其中在茶樹之間混合種植薰衣草和選自于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或三種。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何一項的方法,其中在茶樹之間混合種植薰衣草以及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共四種。·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何一項的方法,其中茶園以行間距6~14米,更優選約10米,每行株間距6~8米,優選約7米套種種植整排或成排的桂花樹、茶花或木槿樹。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何一項的方法,其中茶園只套種植整排或成排的桂花樹。
8.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何一項的方法,其中種植或移種的桂花樹或木槿樹的高度是從高于1.5米到5米。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按種植面積計算,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為30~7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三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為10~5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四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植面積為10~40%,基于茶樹之間的空地總面積。
10.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按所種植的草種的種子的數量計算,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兩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30~70%(數量)(優選40~6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兩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三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10~50%(數量)(優選20~4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三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或在種植選自薰衣草、馬尼拉草、決明子和紫云英中的四種的情況下,每一種的種子可以為10~40%(數量)(優選20~30%),基于在茶樹之間的空地上播種的四種種子的全部種子數量。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43574SQ201410108051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21日
【發明者】蔡清壽 申請人:福鼎市天天品茶葉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