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蘑菇形枸杞樹及其整形修剪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蘑菇形枸杞樹及其整形修剪方法,涉及林木栽培領域,包括以下步驟:定植枸杞樹幼苗,在距離地面1.4~1.6m處定干,得到枸杞樹主干,對主干上的一年生枝條進行修剪,選留4~6根一級主枝,每根一級主枝與主干的夾角均為30~45°;對一級主枝進行修剪,每根一級主枝上選留第一結果枝條和5~8枝二級主枝,每根二級主枝與一級主枝的夾具均為30~40°,并在二級主枝頂部選擇1~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與二級主枝的夾角均小于30°,在一級主枝、二級主枝和二級主枝延長枝上選留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本發明不僅容易采摘,枸杞子著色比較均勻,而且有效降低了修剪的勞動強度。
【專利說明】一種蘑菇形枸杞樹及其整形修剪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林木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蘑菇形枸杞樹及其整形修剪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枸杞樹為茄科茄屬多年生落葉灌木,其品種多達80種,廣泛分布于國內外的各個地區。
[0003]枸杞樹能夠作為盆景觀賞,其種子枸杞子富含枸杞蛋白多糖、維生素C、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枸杞子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能。
[0004]我國枸杞樹的栽種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枸杞樹已經成為西北地區主要的經濟林木作物。
[0005]現階段,為了提高枸杞樹的產量,通常對枸杞樹進行整形修剪,得到樹冠結構良好的枸杞樹形,現有的枸杞樹樹形包括自然半圓形、開心半圓形、圓錐形和“三層樓”形,均包括多個主枝,多個主枝分2~3層著生于中央主干上,形成多層樹冠,每個主枝上著生有多個小側枝,多個主枝分層著生于主干上。
[0006]現有的枸杞樹形存在以下缺陷:
[0007](I)多層主枝分2~3層著生于中央主干上,形成多層樹冠上,枸杞樹在采光時,上層樹冠能夠將下層樹冠的陽光遮住,使下層樹冠光照不足,進而導致下層樹冠的枸杞子著色不均勻,得到的枸杞子油果率高。
[0008](2)上層樹冠的結果枝條容易下垂落入下層樹冠的主枝間隙中,工作人員使用采摘器采摘枸杞子時,采摘器容易損傷下層主枝。
[0009](3)上層樹冠覆蓋于下層樹冠的頂部,工作人員修剪樹枝時,需要將上層樹冠撥開,才能對下層樹冠進行修剪,勞動強度較大。
【發明內容】
[0010]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蘑菇形枸杞樹及其整形修剪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枸杞子著色比較均勻,油果率低,不僅容易采摘,而且有效降低了修剪的勞動強度。
[0011]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12]A:選擇并定植枸杞樹幼苗,在距離地面1.4~1.6m處定干,形成枸杞樹的主干,主干的定干處形成剪口;
[0013]B:定植枸杞樹幼苗I年后,在主干上選擇4~6根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的基部與主干剪口之間的距離均為5~30cm,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4~6根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
[0014]C:將每根一級主枝短截至20~30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所有第一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0015]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0016]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5~8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為30°~40°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將每根二級主枝均短截至20~35cm,每根二級主枝的短截處均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0017]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0018]D:所有第二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I~2根距離二級主枝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在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距離其基部13~20cm處摘心;
[0019]E:主干、所有的一級主枝、二級主枝、二級主枝延長枝生長I年后,均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和主干上的所有的第三側枝;
[0020]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二級主枝、二級主枝延長枝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0021]將所有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剪除所有的強壯枝;
[0022]將所有與一 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均短截至20~35cm ;
[0023]將所有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0024]F:定植枸杞樹幼苗后的第3年冬天,主干、所有的一級主枝、二級主枝、二級主枝延長枝均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的第二直立枝;將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30根/株,將所有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30~160根/株;
[0025]G:定植枸杞樹幼苗后的第4年冬天,主干、所有的一級主枝、二級主枝、二級主枝延長枝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將所有的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50根/株,將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40~200根/株。
[002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步驟A還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健壯筆直的枸杞樹幼苗,預備固定帶和臨時支桿,在距離枸杞樹幼苗10~20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使用固定帶將枸杞樹幼苗與臨時支桿固定。
[0027]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臨時支桿選用直徑為3~5cm,高度為2~2.5m的竹竿或者樹干。
[0028]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步驟G還包括以下步驟:拆除臨時支桿。
[002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6~1.Sm,其主干的高度1.4~1.6m,主干上生長有4~6根一級主枝,每根一級主枝上均生長有5~8根二級主枝,每根二級主枝上均保留I~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二級主枝上生長有若干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和二級主枝延長枝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每株蘑菇形枸杞樹均包括10~50枝第一結果枝條和40~200枝第二結果枝條。
[0030]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每根一級主枝與主干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0031]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每根二級主枝與一級主枝之間的夾角為30~
40。。
[0032]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與二級主枝之間的夾角均小于 30°。
[0033]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一級主枝基部與主干頂部的距離均為5~30cm。
[003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0035](I)本發明的蘑菇形枸杞樹,只有一層冠層,其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均位于冠層的底部,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上所有枸杞子在生長過程中的光照條件和營養條件均相同,因此,通過本發明的蘑菇形枸杞樹,能夠得到大小均勻,著色均勻、油果率低的枸杞子。
[0036](2)本發明的蘑菇形枸杞樹,其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與其著生枝條的夾角均大于40°,且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均為斜生和弧垂枝條,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在生長過程中,受到 重力影響,會向下生長,形成分布于冠層底部、豎直向下,自然下垂的枝條,與現有技術中上層樹冠的結果枝條容易下垂落入下層樹冠的主枝間隙中,采摘枸杞子不僅比較困難,而且容易損傷下層主枝相比,工作人員采摘枸杞子不僅比較簡單,而且能夠保持主枝的完整。
[0037](3)本發明的蘑菇形枸杞樹,只有一層冠層,與現有技術中上層樹冠覆蓋于下層樹冠的頂部,工作人員修剪樹枝時,需要將上層樹冠撥開,才能對下層樹冠進行修剪向比,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0038](4)本發明的蘑菇形枸杞樹的修剪方法,包括栽植臨時支桿,并將臨時支桿與枸杞樹苗綁定,能夠有效防止枸杞樹苗的主干在I~4年生長期中由于木質化程度低,被風折斷,同時還能夠保持主干豎直向上生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為蘑菇形枸杞樹樹苗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為蘑菇形枸杞樹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42]圖中:1-臨時支桿、2-固定帶、3-枸杞樹幼苗、4-二級主枝延長枝、5-二級主枝、6-—級主枝,7-主干。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4]參見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5]選擇健壯筆直的枸杞樹幼苗3,預備固定帶2和臨時支桿1,臨時支桿I選用直徑為3~5cm,高度為2~2.5m的竹竿或者樹干。
[0046]S1:參見圖1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定植,在與枸杞樹幼苗3的距離為10~20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1,使用固定帶2將枸杞樹幼苗3與臨時支桿I固定,每年松綁I~2次。
[0047]S2:參見圖2和圖3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在距地面1.4~1.6m處定干,形成枸杞樹的主干7,枸杞樹幼苗3定干處形成剪口,在主干7上選擇4~6根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剪口之間的距離均為5~30cm,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4~6根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6。
[0048]S3:將每根一級主枝6短截至20~30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6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所有的第一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0049]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0050]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5~8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5,將每根二級主枝5短截至20~35cm,每根二級主枝5的短截處均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0051]若當前第一側枝 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0052]S4:所有的第二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I~2根距離二級主枝5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4,在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距離其基部13~20cm處摘心;
[0053]S5:主干7、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生長I年后,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及主干7上所有的第三側枝;
[0054]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0055]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剪除所有的強壯枝;
[0056]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均短截至20~35cm ;
[0057]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0058]S6: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3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二直立枝;將所有的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30根/株,將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30~160根/株。
[0059]S7: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4年冬天,拆除臨時支桿1,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
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將所有的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50根/株,將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40~200根/株。
[0060]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6~1.8m,其主干7的高度1.4~
1.6m,主干7上生長有4~6根一級主枝6,每根一級主枝6上均生長有5~8根二級主枝5,每根二級主枝5上均保留I~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 ;二級主枝5上生長有若干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6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
[0061]每根一級主枝6與主干7夾角均為30~45° ;每根二級主枝5與一級主枝6的夾角為30~40° ;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二級主枝5的夾角均小于30° 級主枝6基部與主干7頂部的距離均為5~30cm。
[0062]本發明實施例的蘑菇形枸杞樹的樹形為蘑菇形,蘑菇形枸杞樹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形成一層冠層。
[0063]下面,通過3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64]實施例1:選用直徑為3cm、高度為2m的竹竿作為臨時支桿I。
[0065]S1:參見圖1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定植,在與枸杞樹幼苗3的距離為IO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1,使用固定帶2將枸杞樹幼苗3與臨時支桿I固定,每年松綁I次。
[0066]S2:參見圖2和圖3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在距地面1.4m處定干,得到枸杞樹主干7,定干處形成剪口,在主干7上選擇4枝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4枝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6,4枝一級主枝6的基部與主干7剪口之間的距離分別為5cm、7cm、9cm、10m。
[0067]S3:將每根一級主枝6短截至20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6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第一剪口芽生長2個月后, 形成若干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0068]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0069]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5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分別為30°、32°、35°、37°、39°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5,短截5根二級主枝5,短截后二級主枝5的長度分別為21cm、23cm、26cm、31cm、34cm, 二級主枝5的短截處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0070]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0071]S4:所有的第二剪口芽生長2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I根距離二級主枝5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4,在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距離其基部13cm處摘心。
[0072]S5:主干7、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生長I年后,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主干上所有的第三側枝。
[0073]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0074]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將所有的強壯枝剪除;
[0075]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均短截至20cm ;
[0076]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0077]S6: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3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的第二直立枝;將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根/株,將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60根/株。
[0078]S7: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4年冬天,拆除臨時支桿1,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
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將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根/株,將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200根/株。
[0079]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6m,其主干7的高度1.4m,主干7上生長有4根一級主枝6,每根一級主枝6上均生長有5根二級主枝5,每根二級主枝5上均保留I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 ;二級主枝5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6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每株蘑菇形枸杞樹均包括10根第一結果枝條、200根第二結果枝條。
[0080]實施例2:選用直徑為4cm、高度為2.2m的竹竿作為臨時支桿I。
[0081]S1:參見圖1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定植,在與枸杞樹幼苗3的距離為20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1,使用固定帶2將枸杞樹幼苗3與臨時支桿I固定,每年松綁2次。
[0082]S2:參見圖2和圖3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在距地面1.6m處定干,得到枸杞樹的主干7,枸杞樹幼苗3的定干處形成剪口,在主干7上選擇6根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6根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6,6根一級主枝6基部與主干7剪口之間的距離分別為6cm、10cm、12cm、16cm、21cm、25cm、27cm0
[0083]S3:將每根一級主枝6短截至30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6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第一剪口芽生長4個月后,形成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0084]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0085]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8根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5,8根二級主枝5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分別為31°、31° 32°、33°、34°、36°、38°、39°,將每根二級主枝5均短截至35cm,二級主枝5的短截處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0086]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0087]S4:第二剪口芽生長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2枝距離二級主枝5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4,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分別為15°、20°,在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距離其基部20cm處摘心。
[0088]S5:主干7、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生長I年后,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剪除主干上所有的第三側枝;
[0089]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0090]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將所有的強壯枝均剪除;
[0091]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均短截至28cm ;
[0092]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0093]S6:枸杞樹幼苗3定植后的第3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二直立枝;并對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進行疏剪,使第一結果枝條的密度為30根/株、第二結果枝條的密度為100根/株;
[0094]S7:枸杞樹幼苗3定植后的第4年冬天,拆除臨時支桿1,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并對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進行疏剪,使第一結果枝條的密度為50根/株、第二結果枝條的密度為100根/株。
[0095]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Sm,其主干7的高度1.6m,主干7上生長有6根一級主枝6,每根一級主枝6上均生長有8根二級主枝5,每根二級主枝5上均保留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 ;二級主枝5上生長有若干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6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每株蘑菇形枸杞樹均包括50根第一結果枝條和100根第二結果枝條。
[0096]實施例3:選用直徑為5cm、高度為2.5m的竹竿作為臨時支桿I。
[0097]S1:參見圖1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定植,在與枸杞樹幼苗3的距離為15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1,使用固定帶2將枸杞樹幼苗3與臨時支桿I固定,每年松綁2次。
[0098]S2:參見圖2和圖3所示,將枸杞樹幼苗3在距地面1.5m處定干,得到枸杞樹主干7,定干處形成剪口,在主干7上選擇5根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5根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6,5根一級主枝6的基部與主干7剪口之間的距離分別為8cm、15cm、17cm、24cm、30cm。
[0099]S3:將每根一級主枝6短截至25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6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第一剪口芽生長3個月后,形成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0100]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0101]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6根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5,6根二級主枝5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分別為 30°、32°、34°、35°、37°、40°。
[0102]將每根二級主枝5均短截至30cm,二級主枝5的短截處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0103]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0104]S4:第二剪口芽生長3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I根距離二級主枝5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25。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4,在二級主枝延長枝4距離其基部16cm處摘心;
[0105]S5:主干7、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生長I年后,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及主干上所有的第三側枝;
[0106]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0107]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將所有的強壯枝剪除;
[0108]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短截至35cm。
[0109]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0110]S6:第3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二直立枝;并對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進行疏剪,使第一結果枝條的密度為15根/株、第二結果枝條的密度為30根/株。
[0111]S7:第4年冬天,拆除臨時支桿1,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并對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進行疏剪,使第一結果枝條的密度為25根/株、第二結果枝條的密度為40根/株。
[0112]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7m,其主干7的高度1.5m,主干7上生長有5根一級主枝6,每根一級主枝6上均生長有6根二級主枝5,每根二級主枝5上均保留I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 ;二級主枝5上生長有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6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每株蘑菇形枸杞樹均包括25根第一結果枝條和40根第二結果枝條。
[0113]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并定植枸杞樹幼苗(3),在距離地面1.4~1.6m處定干,形成枸杞樹的主干(7),主干(7)的定干處形成剪口 ; B:定植枸杞樹幼苗(3) I年后,在主干(7)上選擇4~6根相互錯開的一年生枝條,每根一年生枝條的基部與主干(7)剪口之間的距離均為5~30cm,每根一年生枝條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將選擇的4~6根一年生枝條均作為一級主枝(6); C:將每根一級主枝(6)短截至20~30cm,短截后的一級主枝(6)生成若干第一剪口芽,所有第一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一側枝;根據每根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確定第一側枝的修剪方式: 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將當前第一側枝剪除; 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則選擇5~8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的第一側枝、作為二級主枝(5),將每根二級主枝(5)均短截至20~35cm,每根二級主枝(5)的短截處均生成若干第二剪口芽; 若當前第一側枝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40°,保留當前第一側枝、作為第一結果枝條; D:所有第二剪口芽生長2~4個月后,形成若干第二側枝,選擇I~2根距離二級主枝(5)頂部最近、且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二側枝,作為二級主枝延長枝(4),在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距離其基部13~20cm處摘心;E: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生長I年后,均長出若干第一直立枝和第三側枝,剪除所有第一直立枝和主干(7)上的所有的第三側枝;確定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第三側枝之間的角度: 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小于3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強壯枝;剪除所有的強壯枝; 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為30~50°的第三側枝均作為次強壯枝;將所有的次強壯枝均短截至20~35cm ; 將所有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與二級主枝延長枝(4)之間的夾角大于50°、斜生和弧垂的第三側枝,均作為第二結果枝條,保留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 F: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3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二直立枝,剪除所有的第二直立枝;將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30根/株,將所有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30~160根/株; G:定植枸杞樹幼苗(3)后的第4年冬天,主干(7)、所有的一級主枝(6)、二級主枝(5)、二級主枝延長枝(4)均長出若干第三直立枝,剪除所有第三直立枝;將所有的第一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10~50根/株,將所有的第二結果枝條疏剪至密度為40~200根/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還包括以下步驟:選擇健壯筆直的枸杞樹幼苗(3),預備固定帶(2)和臨時支桿(I),在距離枸杞樹幼苗(3) 10~20cm處豎直栽植臨時支桿(I),使用固定帶(2)將枸杞樹幼苗(3)與臨時支桿Q)固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臨時支桿(I)選用直徑為3~5cm,高度為2~2.5m的竹竿或者樹干。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的整形修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G還包括以下步驟:拆除臨時支桿(1)。
5.一種采用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方法得到的蘑菇形枸杞樹,其特征在于:所述蘑菇形枸杞樹的高度為1.6~1.Sm,其主干(7)的高度1.4~1.6m,主干(7)上生長有4~6根一級主枝(6),每根一級主枝(6)上均生長有5~8根二級主枝(5),每根二級主枝(5)上均保留I~2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 ;二級主枝(5)上生長有若干第一結果枝條和第二結果枝條,一級主枝(6)和二級主枝延長枝(4)上均生長有若干第二結果枝條,所有第一結果枝條、第二結果枝條的生長方向均與地面垂直,每株蘑菇形枸杞樹均包括10~50枝第一結果枝條和40~200枝第二結果枝條。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一級主枝(6)與主干(7)之間的夾角均為30~45°。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二級主枝(5)與一級主枝(6)之間的夾角為30~40°。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蘑菇形枸杞樹,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二級主枝延長枝(4)與二級主枝(5)之間的夾角均小于30°。
9.如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蘑燕形枸杞樹,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主枝(6)基部與主干(7)頂部的距離均為5~30cm。
【文檔編號】A01G17/00GK103999722SQ201410191995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陳亮, 呂海燕 申請人:中寧縣沃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