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包括一對固定的隱蔽單元,所述隱蔽單元之間設有隔離網,所述隔離網網目長度為0.3~2.4cm,所述每個隱蔽單元排列有多個孔穴,所述孔穴寬為4~10cm。高為3~6cm。深度為12~40cm。本實用新型可以供螃蟹脫殼時隱蔽用,能有效躲避其他蟹的攻擊。
【專利說明】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螃蟹養殖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供螃蟹脫殼隱蔽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一般認為中華絨螯蟹(螃蟹)養殖池塘必須種草,草長得好蟹才能養得好。經研究發現,水草的功能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提供隱蔽場所,降低螃蟹脫殼時被其它蟹殘殺的概率,從而提高成活率;二是作為餌料,為河蟹所食;三是光合作用,提高水體溶氧。對于溶氧來說,如果水草長出水面,由于其遮陽作用和擋風浪作用,反而會使溶氧降低,尤其夜間,由于水草生物量很大,其呼吸作用耗氧也很多,往往使水中溶氧降至2.5mg/L以下,因此經常帶來不利影響。溶氧問題可以通過人工增氧解決,因此水草的這個增氧功能不是必須的。至于水草的餌料功能,由于螃蟹配合飼料的研發和成功應用,也已變得不重要。因此,如果解決螃蟹脫殼時的隱蔽問題,養蟹就可以不依賴于水草,就可以避免水草衰敗對水質的不利影響,從而減少病害發生并改善螃蟹體表光潔度,也可以是水中浮游生物量大幅度提高,為螃蟹提供足夠的類胡蘿卜素(包括蝦青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從而促進螃蟹的健康和成熟,改善螃蟹的體色。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供螃蟹脫殼隱蔽的裝置,能夠有效防止螃蟹脫殼時被其它蟹攻擊殘殺。
[0004]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包括一對固定的隱蔽單元,所述隱蔽單元之間設有隔離網,所述隔離網網目長度為
0.3?2.4cm,所述每個隱蔽單元排列有多個孔穴,所述孔穴寬為4?10cm。高為3?6cm。深度為12?40cm。
[0005]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每個隱蔽單元可以由4?20層瓦片交錯疊加組成。
[000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每個隱蔽單元可以由至少5個PVC管捆綁構成。
[0007]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瓦片為4?8層。
[0008]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孔穴深度為20?25cm。
[0009]本實用新型的隱蔽裝置在池塘中隨機放置,放置高度應控制在最低水位水面下20cm,每畝放置隱蔽孔數不超過2000個。
[0010]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0011]本實用新型在隱蔽單元上設置孔穴,為螃蟹脫殼時提供隱蔽場所,有效取代現有螃蟹養殖池內大量種植的水草,從而避免水草衰敗對水質的不利影響,減少病害發生并改善螃蟹體表光潔度,使水中浮游生物量大幅度提高,為螃蟹提高足夠的類胡蘿卜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從而促進螃蟹的健康和成熟,改善螃蟹的體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實施例一中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圖1的側面視圖。
[0014]其中:1、隱蔽單元;2、隔離網;3、孔穴。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6]實施例一:參見圖1和2所示,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包括一對固定的隱蔽單元1,所述隱蔽單元之間設有隔離網2,所述隔離網網目長度為0.3?2.4cm,所述每個隱蔽單元排列有多個孔穴3,所述孔穴寬為4?10cm。高為3?6cm。深度為12?40cm。
[0017]本實施例中,每個隱蔽單元由4?20層瓦片交錯疊加組成。
[0018]實施例二:參見圖1和2所示,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包括一對固定的隱蔽單元1,所述隱蔽單元之間設有隔離網2,所述隔離網網目長度為0.3?2.4cm,所述每個隱蔽單元排列有多個孔穴3,所述孔穴寬為4?10cm。高為3?6cm。深度為12?40cm。
[0019]本實施例中,每個隱蔽單元由至少5個PVC管捆綁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對固定的隱蔽單元,所述隱蔽單元之間設有隔離網,所述隔離網網目長度為0.3?2.4cm,所述每個隱蔽單元排列有多個孔穴,所述孔穴寬為4?1cm,高為3?6cm,深度為12?40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隱蔽單元由4?20層瓦片交錯疊加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隱蔽單元由至少5個PVC管捆綁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瓦片為4?8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華絨螯蟹脫殼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穴深度為 20 ?25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827866SQ201420067912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7日
【發明者】蔡春芳, 沈建明, 葉元土, 戴子堅 申請人:蘇州大學, 蘇州市陽澄湖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興化市漁業技術指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