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包括用于盛裝混合物料的料盒、用于吸入料盒中混合物料并將其投放到鍋具中的吸料推送機構,還包括移送機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設置在鍋具上方的推送工位,料盒位于推送工位的下方或斜下方,并料盒的頂部設置有吸取口,所述移送機構帶動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作相對運動,使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靠近時,吸料推送機構由料盒的吸料口吸入混合物料;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遠離時,吸料推送機構向鍋具投放混合物料。本實用新型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分離設置,相對移動配合取料,兩者之間無堵塞,料盒非投料時可遠離熱源,推送機構可快進、快出,物料運輸距離短,且混合均勻,有效保障了混合物料的烹飪效果。
【專利說明】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烹調設備,特別涉及烹調過程中混合物料的投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烹飪中經常會用到一些流體物料。流體物料又包括兩種,純液態物料和固液混合物料,其中純液態物料包括湯、醋、生抽、食用油等。固液混合物料包括淀粉與水混合調成的芡料,以及一些用水混合稀釋的醬料,如芝麻醬、花生醬等。
[0003]現有烹飪設備中,固液混合物料的投放一般是采用在推送工位直接攪拌,即時投放模式,這樣容易導致料盒受熱影響物料烹飪后的形象或口味,或者是先攪拌形成混合料后,再采用另外一套傳送裝置(或管路)將其送入鍋具的上方投放。這種結構,一方面占用的空間大,結構較為龐大,難以實現設備的小型化,另一方面由于固體物料一如淀粉非常容易沉淀,遠距離的移送容易堵塞管路,且會降低物料的混合程度,從而影響烹飪的效果。
[0004]另外,為防止淀粉或其他固體類物料在混合液中沉淀,一般會在盛裝混合物料的容器底部裝設攪拌葉片,由驅動元件驅動攪拌葉片轉動,使容器內的物料混合均勻,但這種方式中,容器的密封的效果不是很好,容易通過容器底部的攪拌軸泄漏,流入電機和傳動部件的內部,損壞電機和傳動部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技術手段以解決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鑒于上述技術問題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種可即時將攪拌均勻的固液混合物料抽取并推送至烹飪鍋內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包括用于盛裝混合物料的料盒以及用于吸入所述料盒中混合物料并將其投放到鍋具中的吸料推送機構,還進一步包括移送機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設置在所述鍋具上方的推送工位,所述料盒位于所述推送工位的下方或斜下方,并于所述料盒的頂部設置有吸取口,所述移送機構帶動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作相對運動,使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靠近時,所述吸料推送機構由所述料盒的吸料口吸入所述混合物料:于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遠離時,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向所述鍋具投放所述混合物料。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具體的結構設計,所述料盒在移動靠近所述吸料推送機構時繞自身的軸心線轉動攪拌。
[0008]進一步地,所述料盒包括可與所述移送機構配合轉動的盒體,所述盒體通過中間傳動部件與所述移送機構配合轉動,所述盒體內腔設有攪拌爪。
[0009]進一步地,所述盒體可拆卸固定于一轉動臺上,所述轉動臺固定于一盒體支承座組件上,其底部設有可帶動其轉動的旋轉件,所述盒體上端蓋設有一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可容所述吸料推送機構上所設的吸料筒插入的吸取口。
[0010]進一步地,所述旋轉件為設置于所述轉動臺底部的轉動齒輪或帶輪,所述轉動齒輪或帶輪通過所述盒體支承座組件支承固定且與所述中間傳動件嚙合。[0011]進一步地,所述攪拌爪底端設于所述盒體內腔底部,上端固定于所述盒體支承座組件或所述蓋板上。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具體的結構設計,所述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配合的第一滑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的第二主動件,所述第二主動件通過第二從動件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并通過一中間傳動部件帶動所述料盒做靠近或離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的移動。
[0013]可選地,第二驅動元件為第二步進電機,所述第二主動件為設于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二輸出齒輪,所述第二從動件為與所述第二輸出齒輪嚙合的第二輸入齒輪,所述第二輸入齒輪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動組件包括兩支承座、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所述支承座上的第一傳動螺桿,所述第二輸入齒輪通過一連接套旋合設于該第一傳動螺桿上,所述第二輸入齒輪與所述第二輸出齒輪嚙合,并通過所述中間傳動部件與所述料盒配合連接。
[0015]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動組件于空間上傾斜設置,所述中間傳動部件為中間介輪,該中間介輪水平設置,其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從動件中心軸線成角度設置,且與所述料盒轉動連接。
[0016]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具體的結構設計中,于所述第一傳動螺桿軸線平行且于所述第二步進電機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第二直線導軌,于所述第二直線導軌平行的位置,還設置有第三直線導軌,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和所述料盒分別滑動設于平行的第二直線導軌和第三直線導軌上。
[0017]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具體的結構設計中,還包括用于確定所述料盒移動時初始位置的第二零位檢測器;所述第二驅動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二零位檢測器配合、用于確定料盒移動行程的第二位置檢測器。
[0018]作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另一具體的結構設計,所述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配合的第二滑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的第二主動件,所述第二主動件通過一連接套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并通過一中間傳動部件帶動所述料盒轉動,所述吸料推送機構通過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做靠近或離開所述料盒的移動。
[0019]可選地,所述第二驅動元件為第二步進電機,所述第二主動件為設于所述第二步進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二輸出齒輪,所述第二輸出齒輪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
[002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滑動組件包括固定座、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固定座和連接套上的第二傳動螺桿,該第二傳動螺桿豎直設置,下端與所述連接套連接固定,所述第二輸出齒輪固定于所述連接套上,所述第二傳動螺桿上端通過所述連接塊與所述吸料吸料推送機構配合。
[0021]更進一步地,于所述第二傳動螺桿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第四直線導軌,與所述第二傳動螺桿軸線平行;所述連接塊上分別設置兩組第三滑塊,所述吸料吸料推送機構滑動設于平行的第二傳動螺桿和第四直線導軌上。
[0022]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具體的結構設計中,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包括第一驅動組件和吸料、推送部件,所述吸料、推送部件包括一料筒及由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帶動移動的推料桿,所述料筒底端開設有吸料口,所述推料桿一端設有置于所述料筒內、將混合物料吸入該料筒內且將吸入該筒內的混合物料推送出去的推料頭。
[002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包括第一驅動元件,所述第一驅動元件上設有第一主動件,所述推料桿上設有與所述第一主動件配合并帶動所述推料桿移動的第一從動件。
[0024]更進一步地,所述推料桿為螺桿,旋合于所述第一從動件上;所述第一驅動元件為第一步進電機,所述第一主動件為設于所述第一步進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一輸入齒輪,所述第一從動件為與所述第一輸入齒輪哨合的第一輸出齒輪。
[0025]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之吸料推送機構還包括一為導向件,所述推料桿上設有可與該導向件配合的移動件。
[0026]具體地,所述導向件為第一直線滑軌,所述移動件為滑動配合于該第一直線滑軌上之滑塊。
[0027]進一步地,所述料筒上還開設有一與自動注液系統連接的注液口。
[0028]本實用新型將混合、移送、吸料及投放機構一同設置于一安裝件上,使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分離設置,通過相對移動取料,相互配合,可即時完成物料的混合、移送、吸料及投放功能,使料盒與吸料推送機構兩者之間無須設置管路,可進一步減少堵塞的發生;而在料盒在非投料時,可遠離鍋具(或熱源),避免過熱(淀粉受熱會糊化成膠狀,無法投放)或受到污染(油煙浸擾等)等現象,斜向上、下的位置特征,可使推送機構快進、快出。同時各機構在空間上進行合理的布局,可保證整個裝置結構緊湊,物料運輸距離短,混合均勻,有效保障了混合物料的烹飪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本實用新型混合物料吸料推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一;
[0031]圖3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二 ;
[0032]圖4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三;
[0033]圖5為本實用新型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結構和功能,以下結合附圖和優選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為了便于描述,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
[0035]參見圖2-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包括用于盛裝混合物料的料盒2以及可吸入所述料盒2中混合物料并將其投放到烹飪鍋具中的吸料推送機構1,還包括一移送機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設置在所述鍋具上方的推送工位,料盒2位于所述推送工位的下方或者是斜下方,料盒2的頂部設置有吸料口,通過移送機構帶動所述料盒2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作相對運動,使兩者相互靠近,當料盒2與吸料推送機構I在彼此靠近時,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通過設置的吸料口由所述料盒2的吸取口吸入所述混合物料;當所述料盒2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彼此遠離時,吸料推送機構I向所述鍋具投放所述混合物料到烹飪鍋內進行勾芡或其他烹飪處理。上述各機構,可一同設置于一豎直設置的安裝板4上,相互配合,完成混合、移送、吸料及投放功能,同時可使各機構在空間上進行合理的布局,保證整個裝置結構緊湊,物料運輸距離短,混合均勻,以保證其烹飪效果。
[003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計,所述料盒2在移動靠近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時繞自身的軸心線轉動攪拌。即在移送機構帶動其靠近吸料推送機構I的同時對放入料盒2之盒體的混合物料即時攪拌,充分保證物料混合均勻,進一步保證烹飪效果。
[0037]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投放裝置中,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設于烹飪鍋具上方的推送工位上,包括第一驅動組件102以及與該第一驅動組件102配合以實現固液混合物料的吸取、投放功能的吸料、推送部件。所述吸料、推送部件包括一用于裝載混合物料的料筒111及由所述第一驅動組件102帶動移動的推料桿106,料筒111固定于支承架101上,其底端開設有吸料口 112,所述推料桿106 —端設有推料頭110,置于所述的料筒111內腔,且與料筒111內壁配合,可將混合物料從吸料口 112吸入使之裝滿于料筒111內后再將吸入該筒內的混合物料推送出去投放于烹飪鍋內。上述結構,通過第一驅動組件102帶動推料桿106移動,使置于料筒111內的推料頭110做直線移動,當其位于料筒111底端時,裝有混合物料且帶有攪拌的料盒可移動至料筒111吸料位,或料筒111移動至吸料位,推料頭110將固液混合料從吸料口 112抽入,在做背向于料筒111底端的直線移動過程中使之充滿于料筒111內;料筒111充滿后,料盒或料筒111回位,吸料推送機構I可固定在烹飪鍋上方或在其他機構帶動下移至烹飪鍋上方,在控制機構控制下,推料頭Iio在第一驅動組件102的帶動下做反向運動,將料筒111內的固液混合料向外噴出,投放于烹飪鍋具內。
[0038]參見圖1和圖2,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的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組件102包括第一驅動兀件,該第一驅動兀件為第一步進電機1021,通過第一電機固定座1022固定在支承架101上,第一步進電機1021的輸出軸上設有第一主動件,所述第一主動件可為圖示所示的第一輸出齒輪1023,也可為帶輪或輪滑構件;所述推料桿106可加工成圖示所示的螺桿結構,也可以是直桿結構。本實施例推料桿106為螺桿結構,于所述推料桿106上,設有與第一主動件配合的第一從動件。本實施例中,第一從動件為第一輸入齒輪108,該第一輸入齒輪108旋合于推料桿106上,即第一從動件(第一輸入齒輪108)與推料桿106螺紋連接。在第一步進電機1021的帶動下,第一輸出齒輪1023轉動,同時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一輸入齒輪108轉動。由于推料桿106與第一輸入齒輪108螺紋連接,第一輸入齒輪108的轉動會帶動推料桿106的做反向的轉動,從而轉化成推料頭110在料筒111內的直線移動。這種采用齒輪轉動嚙合傳遞動力、推料桿106與第一輸入齒輪108螺紋旋合將旋轉轉換成直線移動的結構模式,既可穩定、可靠地實現推料頭110在料筒111內的推移,而且可簡化結構,提高各結構布局的緊湊性。
[0039]可以理解地,上述所述的第一驅動元件為第一步進電機1021,所述第一主動件不限于上述所述的齒輪傳動方式,可為由所述第一步進電機1021帶動轉動的第一主動輪,所述第一從動件為由所述第一主動輪帶動的第一從動輪,主動輪和從動輪可通過皮帶或齒帶連接,將動力傳遞。推料桿106由從動輪帶動,在料筒111內腔做直線移動。
[0040]作為另一種驅動方式,第一驅動元件可為氣缸,所述推料桿與氣缸上活塞桿連,在控制機構控制下,通過活塞桿的移動,帶動推料桿106在料筒111內腔做直線移動。
[0041]進一步地,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具體結構還包括一導向件,圖示所示的導向件為第一直線滑軌104,固定于支承架101上,設于料筒111相對應的位置,且靠設于第一步進電機1021旁邊且與第一步進電機1021輸出軸平行設置,該第一直線滑軌104沿其直線方向開設有一滑槽,其中心線與料筒111中心線在同一平面內。所述推料桿106的另一端,設有可在該第一直線滑軌104上移動的第一滑塊105。通過該第一滑塊105在滑槽中的移動,可為推料桿106的移動進行導向,防止推料頭110在料筒111內移動時偏移,避免其在料筒111內產生卡死現象。
[0042]在料筒111上,還設有一注液口 109,與自動注液系統連接(未圖示),所述包括注液裝置和用于控制所提供的液體的量或通斷的注液控制裝置,注液裝置可采用泵,可連接水源;注液控制裝置可采用電磁閥或其他控制元件。當預配的混合物料濃度過高時,可通過電磁閥的通斷,輸入水液以調節固液混合料投放的濃度。投料完畢還可以通過該注液口 109對料筒111內腔及置于該內腔的推料桿106和推料頭110進行自動清洗。
[0043]請再參考圖1,所述吸料推送機構I還包括一用于確定推料桿106初始位置的第一零位檢測器107和用于確定推料桿106行程的第一位置檢測器113。所述第一零位檢測器107固定于第一電機固定座1022上且懸設于推料桿106后端上方,靠近所述第一主動件一第一輸入齒輪108位置,這樣,通過第一零位檢測器107所檢測的信號并反饋到中央控制器,可確定推料桿106的初始位置。為設定推料桿106的推移行程,所述第一位置檢測器113米用霍爾兀件,包括第一磁環1131和第一霍爾傳感器1132,第一磁環1131設置于所述第一主動件一第一輸出齒輪1023上,隨第一輸出齒輪1023轉動,第一霍爾傳感器1132設置于第一磁環1131的對應位置,通過一固定座114固定在支承架101上,第一輸出齒輪1023轉動時每執行一個基本角信號時,第一磁環1131隨之轉動,第一霍爾傳感器1132可以接收到一個反饋脈沖,中央控制器則可以通過第一霍爾傳感器1132接收到一個反饋信號,從而可以根據推螺桿106的初始位置計算出其移動的行程。
[0044]參見圖2-圖5,本實用新型通過移送機構,使吸料推送機構I與裝有混合料的料盒2配合,從而實現混合物料的投放功能。所述移送機構與吸料推送機構I及料盒2配合可采用兩種不同的設置模式。下面結合附圖對具體的實施例進行描述。
[0045]實施例一:
[0046]參見圖2-圖4,本實用新型吸料推送機構I與裝有混合料的料盒2配合移送的第一種結構模式包括一固定于烹調設備上的安裝板4,所述安裝板4豎直設置,其中向外的側壁上部設有上述所述的混合物料吸料推送機構1,混合物料吸料推送機構I通過緊固件103固定于該安裝板4上,所述安裝板4下部設有移送機構,該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5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5配合的第一滑動組件3,所述第一滑動組件3與料盒2連接。混合物料投放時,可通過第二驅動組件5與第一滑動組件3的配合使料盒2水平移動或如圖示所示的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的上、下移動,同時通過中間傳動部件驅動料盒2在移動過程中繞自身的軸心線旋轉,可使料盒2之盒體202內的混合物料在移動過程中不斷通過自身的轉動以及設于盒體202內的攪拌件不斷進行攪拌、混合,第二驅動組件5驅動第一滑動組件3帶動料盒2上移,靠近吸料推送機構1,當移動至與其料筒111上吸料口 112對應的位置時停止動作,盒體202也同時停止轉動和移動,此時,吸料推送機構I之推料頭110定量抽取料盒2內混合均勻的固液混合液;抽取完畢后,料盒2在第二驅動組件5與第一滑動組件3帶動下下移,離開吸料推送機構I回至原始位置,吸料推送機構I移至烹飪鍋上方,然后再噴出混合均勻的混合液到烹飪鍋內。
[0047]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組件5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裝板4上的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3配合的第二主動件。其中,所述第二驅動元件具體可為圖示所示的第二步進電機501,也可為其他驅動部件,所述第二主動件為設于所述第二步進電機501輸出軸上的第二輸出齒輪503。所述第二步進電機501通過第二步進電機固定座502固定于安裝板4上,第二步進電機501輸出軸上設有第二輸出齒輪503。所述第一滑動組件3包括設于所述安裝板4上的兩支承座302、兩端分別固定于兩所述支承座302上第一傳動螺桿301,該第一傳動螺桿301傾斜設置于兩支承座302上,所述第二輸入齒輪305通過一螺紋套(未圖不)旋合設于該第一傳動螺桿301上(螺紋套與第二輸入齒輪305 一體成型,即在螺紋套中心加工有與第一傳動螺桿301配合的螺紋,外周加工有與第二輸出齒輪503配合的齒形,形成第二輸入齒輪305),第二輸入齒輪305與電機輸出軸上的第二輸出齒輪503嚙合,同時限位支撐在料盒2上。
[004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輸入齒輪305還嚙合有一中間傳動部件,本實施例中間傳動部件為中間介輪6,該中間介輪6水平設置,其中心線與第二輸入齒輪305中心線(即第一傳動螺桿301中心軸線)成角度設置,且與所述料盒2轉動連接。在第二步進電機501的帶動下,第二輸出齒輪503轉動,帶動與之B齒合的第二輸入齒輪305做相反方向的轉動,由于第一傳動螺桿301與第二輸入齒輪305螺紋旋合,故而第一傳動螺桿301可在第二輸入齒輪305的帶動下轉動,使第二輸出齒輪503沿第一傳動螺桿301的軸線方向移動,又由于第二步進電機501與第二輸出齒輪503連接于一體,因此第二步進電機501及第二輸出齒輪503均沿著第一傳動螺桿301的軸線方向移動,而料盒2與第二輸入齒輪305固定連接,因而同時可使料盒2亦隨第二輸入齒輪305移動,進一步由于中間介輪6與第二輸入齒輪305嚙合,中間介輪6亦被帶動做水平旋轉,進而帶動料盒2同時轉動,使料盒2在隨第二輸入齒輪305移動的過程中和同時通過中間介輪6的驅動而轉動,便可使料盒2中的混合物料被攪拌。
[0049]請再參見圖2-圖4,所述料盒2包括盒體202、盒體支承座組件205、轉動臺203以及旋轉件,所述旋轉件可為圖示所示的轉動齒輪204,也可以是帶輪配合(未圖示),所述盒體支承座組件205由一連接座309與第二輸入齒輪305固定連接,通過連接座309使盒體支承座組件205隨第二輸入齒輪305 —起移動,同時,上述第二步進電機501及第二輸出齒輪503亦固定在該連接座309。這樣,通過連接座309,可將第二驅動組件5、攪拌料盒2連接于一體,以使整個攪拌料盒2通過第二輸出齒輪503的帶動沿第一傳動螺桿301的軸線方向移動。
[0050]所述轉動齒輪204設置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與上述第一滑動組件3上的中間介輪6嚙合,由該中間介輪6帶動轉動齒輪204轉動;所述轉動臺203支承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并位于轉動齒輪204上方,與轉動齒輪204連接,即轉動齒輪204設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和轉動臺203之間;所述的盒體202由轉動臺203支承,可拆卸固定在轉動臺203上,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即時更換具有不同配比的混合液的盒體202,可在轉動臺203的帶動,隨轉動齒輪204 —同轉動。上述結構中,盒體支承座組件205和轉動臺203隨第二輸入齒輪305 —起移動,而盒體202在由轉動齒輪204帶動轉動的同時,亦跟隨盒體支承座組件205和轉動臺203 —起移動。
[0051]請再參見圖2-圖4,料盒2的盒體202圖示為圓筒狀上開口結構,其上端設有蓋板207,蓋板207固定在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其上設有可容吸料筒111插入的吸取口 201。盒體202內腔設有攪拌件攪拌爪206,攪拌爪206上端固定在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或固定在蓋板207上,通過盒體202的旋轉,位于盒體202內腔的攪拌爪206將切割或/和鏟刮盒體202底部的固液混合物,從而料盒2盒體202內沉淀的固體類物質不斷被攪拌,使其混合均勻。上述結構中,由于攪拌爪206固定不動,而是盒體202隨轉動臺203及轉動齒輪204轉動來完成攪拌混合功能,這樣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采用攪拌葉片從容器底部中心穿越而導致的密封不好而導致污染的缺陷。
[0052]請參見圖4,為保證上述構件移動過程中良好的導向,避免移動時產生卡死現象,于所述安裝板4上,且于第二步進電機501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第二直線導軌311,與第一傳動螺桿301軸線平行。同樣地,于所述安裝板4上且在第二直線導軌311平行的位置,還設置有第三直線導軌312,亦與第一傳動螺桿301軸線平行,連接座309上分別設置兩個第二滑塊313,其上開設有滑槽,滑動設于平行的第二直線導軌311和第三直線導軌312上。這樣,通過兩第二滑塊313與第二直線導軌311和第三直線導軌312的配合,既可使第二驅動組件5及料盒2分別滑動設于平行的第二直線導軌311和第三直線導軌312上,平移時不偏移,同時還可支承第二驅動組件5及料盒2。參見圖3,為避免盒體202攪拌時有混合液濺出污染或損壞各構件,于料盒2的側端還設置有與安裝板4平行的密封滑板310,用于料盒2和第二驅動組件5及第一滑動組件3的隔離,該密封滑板310上開設有滑槽,便于料盒2與第二輸入齒輪305之間連接座309的穿越及移動。
[0053]參見圖2,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用于確定盒體202初始位置的第二零位檢測器306和用于確定盒體202移動行程的第二位置檢測器304。所述第二零位檢測器306固定于安裝板4上,并與套設于第一傳動螺桿301上的定位塊308對應,通過第二零位檢測器306所檢測的信號并反饋到中央控制器,可確定第一傳動螺桿301轉動的初始位置,亦即盒體202的初始位置。為設定第一傳動螺桿301的推移行程,所述第二位置檢測器304采用霍爾元件,包括第二磁環3041和第二霍爾傳感器3042,第二磁環3041設置于第二輸出齒輪503上,隨第二輸出齒輪503轉動,第二霍爾傳感器3042設置于第二磁環3041的對應位置,可固定在安裝板4上,或如圖示所示固定在第二輸入齒輪305上,第二輸出齒輪503轉動時每執行一個基本角信號時,第二磁環3041隨之轉動,第二霍爾傳感器3042可以接收到一個反饋脈沖,中央控制器則可以通過第二霍爾傳感器3042接收到一個反饋信號,可根據第一傳動螺桿301的初始位置計算出其移動的行程,從而可計算出料盒2盒體202的移動行程,保證移動過程的準確性。
[0054]實施例二:
[0055]參見圖5,本實用新型吸料推送機構I與裝有混合物料的料盒2配合移送的第二種結構模式包括一固定于烹調設備上的安裝板4’,所述安裝板4’為L形,其豎直面設有移送機構,該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5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5配合的第二滑動組件7,吸料推送機構I固定于第二滑動組件7上,可由該第二滑動組件7帶動做上、下移動或呈一定角度的上、下移動;所述第二驅動組件5與料盒2配合,并通過中間傳部件驅動料盒2繞自身的軸心線旋轉,使料盒2盒體202內的混合物料在通過自身的轉動由設于盒體202上的攪拌件不斷進行攪拌、混合。混合物料投放時,第二驅動組件5驅動盒體202旋轉,吸料推送機構I通過第二滑動組件7帶動下移,靠近料盒2,其料筒111上的吸料口 112下移至與料盒2對應的位置時,吸料推送機構I之推料頭110定量抽取盒體202內混合均勻的固液混合液,然后吸料推送機構I在第二驅動組件5及第二滑動組件7帶動下上移,離開料盒2回至原始位置,并移至烹飪鍋上方,噴出混合均勻的混合液到鍋內進行勾芡或其他烹飪處理。
[0056]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驅動組件5與實施例一相同,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裝板4’上的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5具體可為圖示所示的第二步進電機501,也可為其他驅動部件,所述第二步進電機501固定于第二步進電機固定座502上,并通過一基座504固定于安裝板4’上,第二步進電機501輸出軸上套設有一連接套505,第二輸出齒輪503固定于該連接套505上;所述第二滑動組件7包括設于所述安裝板4’上的固定座701、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固定座701和連接套505上的第二傳動螺桿703,該第二傳動螺桿703豎直設置,下端與連接套505連接固定。這樣,第二步進電機501轉動,帶動連接套505轉動,從而使第二傳動螺桿703轉動。
[0057]進一步地,第二傳動螺桿703上套設有一連接塊702,該連接塊702旋合于第二傳動螺桿703上端,可隨著第二傳動螺桿703的轉動,沿該第二傳動螺桿703軸心線做直線移動,同時,該連接塊702與吸料推送機構I上的支承架101固定連接,在其沿第二傳動螺桿703軸心線直線移動的同時,帶動吸料推送機構I上料筒111移動靠近料盒2,料筒111移動至吸料位時,推料頭Iio將固液混合料從吸料口 112抽入,在做背向于料筒111底端的直線移動過程中使之充滿于料筒111內;料筒111充滿后,第二傳動螺桿703在第二步進電機501帶動下反向轉動,料筒111回位,吸料推送機構I在其他機構帶動下移至烹飪鍋上方,在控制機構控制下,推料頭110在第一驅動組件102的帶動下做反向運動,將料筒111內的固液混合料向外噴出。
[0058]請參見圖5,為保證上述構件移動過程中良好的導向,避免移動時產生卡死現象,于所述安裝板4’上,且于第二傳動螺桿703的對應位置,還設置有第四直線導軌704,與第二傳動螺桿703軸線平行。同時,連接塊702上分別設置兩組第三滑塊705,其上開設有滑槽,滑動設于平行的第二傳動螺桿703和第四直線導軌704上。這樣,通過兩組第三滑塊705與第二傳動螺桿703和第四直線導軌704的配合,可使吸料推送機構I移動時不偏移。
[0059]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套505上固定有第二輸出齒輪503,所述第二輸出齒輪503還嚙合有一中間傳動部件,本實施例中間傳動部件為中間介輪6,該中間介輪6水平設置,且與所述料盒2轉動連接。在第二步進電機501的帶動下,第二輸出齒輪503轉動,帶動與之嚙合的中間介輪6水平轉動,進而帶動料盒2同時轉動,使料盒2中的混合物料被攪拌。
[0060]請再參見圖5,所述料盒2包括盒體202、盒體支承座組件205、轉動臺203、以及轉動齒輪204,所述盒體支承座組件205與第二步進電機固定座502固定連接,并通過基座504使盒體支承座組件205、第二步進電機固定座502固定于安裝板4’上。這樣,可使整個料盒2固定于安裝板4’上。
[0061]所述轉動齒輪204設置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與中間介輪6嚙合,由第二驅動組件5上第二輸出齒輪503驅動該中間介輪6,帶動轉動齒輪204轉動;所述轉動臺203支承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并位于轉動齒輪204上方,即轉動齒輪204設于盒體支承座組件205和轉動臺203之間;所述的盒體202由轉動臺203支承,可拆卸固定在轉動臺203上,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即時更換具有不同配比的混合液的盒體202,同時底端與轉動齒輪204上連接,并隨轉動臺203和轉動齒輪204 —同轉動。[0062]料盒2的盒體202圖示為圓筒狀上開口結構,其上端設有蓋板207,蓋板207固定在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其上設有可容吸料筒111插入的吸取口 201。盒體202內腔設有攪拌件攪拌爪206,攪拌爪206上端固定在盒體支承座組件205上或固定在蓋板207上,通過盒體202的旋轉,位于盒體202內腔的攪拌爪206將切割盒體202底部的固液混合物,從而使盒體202內沉淀的固體類物質不斷被攪拌,使其混合均勻。上述結構中,由于攪拌爪206固定不動,而是盒體202隨轉動齒輪204轉動來完成攪拌混合功能,這樣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采用攪拌葉片從容器底部中心穿越而導致的密封不好而導致污染的缺陷。
[0063]同實施例一,本實施例亦包括一用于確定料筒111初始位置的第二零位檢測器(未圖示)和用于確定吸料推送機構I移動行程的第二位置檢測器(未圖示)。通過第二零位檢測器所檢測的信號并反饋到中央控制器,可確定第二傳動螺桿703轉動時的初始位置,亦即料筒111的初始位置。同時,所述,中央控制器則可以通過第二位置檢測器反饋信號,并根據第二傳動螺桿703的初始位置計算出吸料推送機構I移動的行程,從而可計算出料筒111的移動行程,以保證料筒111在靠近料盒2及離開料盒2的移動過程中的準確性。在此不再贅述。
[0064]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和附圖所示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并不能以此局限本實用新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髓的條件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做的任何變動,都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包括用于盛裝混合物料的料盒以及用于吸入所述料盒中混合物料并將其投放到鍋具中的吸料推送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移送機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設置在所述鍋具上方的推送工位,所述料盒位于所述推送工位的下方或斜下方,并于所述料盒的頂部設置有吸取口,所述移送機構帶動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作相對運動,使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靠近時,所述吸料推送機構由所述料盒的吸料口吸入所述混合物料:于所述料盒與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彼此遠離時,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向所述鍋具投放所述混合物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在移動靠近所述吸料推送機構時繞自身的軸心線轉動攪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包括可與所述移送機構配合轉動的盒體,所述盒體通過中間傳動部件與所述移送機構配合轉動,所述盒體內腔設有攪拌爪。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可拆卸固定于一轉動臺上,所述轉動臺固定于一盒體支承座組件上,其底部設有可帶動其轉動的旋轉件,所述盒體上端蓋設有一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可容所述吸料推送機構上所設的吸料筒插入的吸取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爪底端設于所述盒體內腔底部,上端固定于所述盒體支承座組件或所述蓋板上。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配合的第一滑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的第二主動件,所述第二主動件通過第二從動件與所述第一滑動組件配合并通過一中間傳動部件帶動所述料盒做靠近或離開所述吸料推送機構的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組件于空間上傾斜設置,所述中間傳動部件為中間介輪,該中間介輪水平設置,其中心線與所述第二從動件中心軸線成角度設置,且與所述料盒轉動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確定所述料盒移動時初始位置的第二零位檢測器;所述第二驅動組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二零位檢測器配合、用于確定料盒移動行程的第二位置檢測器。
9.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以及與該第二驅動組件配合的第二滑動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包括第二驅動元件,所述第二驅動元件上設有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的第二主動件,所述第二主動件通過一連接套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并通過一中間傳動部件帶動所述料盒轉動,所述吸料推送機構通過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二滑動組件配合,做靠近或離開所述料盒的移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烹飪用混合物料投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推送機構包括第一驅動組件和吸料、推送部件,所述吸料、推送部件包括一料筒及由所述第一驅動組件帶動移動的推料桿,所述料筒底端開設有吸料口,所述推料桿一端設有置于所述料筒內、將混合物料吸入該料筒內且將吸入該筒內的混合物料推送出去的推料頭。
【文檔編號】A23P1/16GK203736027SQ201420070582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8日
【發明者】韓東方, 嚴平 申請人:深圳市繁興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