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混凝土攪拌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
背景技術:
混凝土攪拌站是由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物料貯存系統、控制系統五大組成系統和其他附屬設施組成的建筑材料制造設備,其工作的主要原理是以水泥為膠結材料,將砂石、石灰、煤渣等原料進行混合攪拌,最后制作成混凝土,作為墻體材料投入建設生產。混凝土攪拌站自投入使用以來,在我國建筑建材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當然這也是混凝土攪拌站本身所具備的優越的特性所決定的,混凝土攪拌站主要分為砂石給料、粉料給料、水與外加劑給料、傳輸攪拌與存儲四個部分,設備通身采用整體鋼結構鑄造,優質h型鋼不僅外觀美觀大方,還加強了混凝土攪拌站的整體結構強度,設備安裝便捷,可應用于各種復雜的地形結構,混凝土攪拌站擁有良好的攪拌性能,設備采用螺旋式雙臥軸強制式攪拌主機,不僅攪拌機能強,對于干硬性、塑性以及各種配比的混凝土均能達到良好的攪拌效果。且攪拌均勻,效率高。
然而現有的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輸料管的高度無法調節,無法控制輸料的提升角度,其次輸料管整體為密封式結構,輸料管的清理、維護十分的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包括底板和輸料管,所述底板與輸料管的中間位置處連接有液壓伸縮桿,且液壓伸縮桿與底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與輸料管之間位于液壓伸縮桿的一側連接有彈性桿,所述輸料管一端頂部殼體上焊接有加料口,所述輸料管的另一端底部殼體上設置有出料口,所述輸料管的表面殼體上開設有溢流孔,所述輸料管的內部中心處設置有螺旋輸料軸,所述螺旋輸料軸一端固定有連接軸,且連接軸通過皮帶與輸料電機傳動連接,所述皮帶的表面固定有皮帶罩,且皮帶罩通過連接桿與輸料管固定連接,所述輸料電機通過固定架與皮帶罩固定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輸料管為長方形結構,所述輸料管頂部開口處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密封蓋,且密封蓋與輸料管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蓋頂部殼體中心處設置有加壓泵,且加壓泵上連接有進水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蓋的背面中心處開設有凹槽,且凹槽的內部底板上等距設置有噴頭,所述凹槽的開口處設置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一端通過轉軸與密封蓋轉動連接,所述密封板的另一端設置有彈性卡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密封蓋上開設有配合彈性卡扣使用的卡扣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加料口為錐形結構,且加料口與輸料管之間焊接有輔助固定架。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彈性桿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彈性桿相互平行。
本發明中,首先輸料管的中間位置處通過液壓伸縮桿與底板固定連接,輸料管的一端通過彈性桿與底板固定連接,使用的過程中通過調節液壓伸縮桿的高度,可以控制輸料的提升高度,便于向不同高度的存儲裝置進行輸料,提高其使用范圍和實用性,其次輸料管為長方形結構,頂部通過鉸鏈轉動連接有密封蓋,密封蓋為可打開結構,便于對輸料管進行清理維護,再有密封蓋內表壁上開設的凹槽內設置有噴頭,可以通過進水管連接水管,通過加壓泵的作用下,將水噴頭壓出,對輸料管進行沖洗,使得該輸料裝置的清洗也十分的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輸料管的表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密封蓋的側視圖。
圖例說明:
1-底板、2-液壓伸縮桿、3-輸料管、4-溢流孔、5-加料口、6-彈性桿、7-螺旋輸料軸、8-連接軸、9-皮帶、10-輸料電機、11-皮帶罩、12-鉸鏈、13-密封蓋、14-加壓泵、15-進水管、16-凹槽、17-噴頭、18-轉軸、19-密封板、20-彈性卡扣、21-出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參照圖1-3,一種混凝土攪拌站用輸料裝置,包括底板1和輸料管3,底板1與輸料管3的中間位置處連接有液壓伸縮桿2,且液壓伸縮桿2與底板1相互垂直,底板1與輸料管3之間位于液壓伸縮桿2的一側連接有彈性桿6,輸料管1一端頂部殼體上焊接有加料口5,輸料管1的另一端底部殼體上設置有出料口21,輸料管1的表面殼體上開設有溢流孔4,輸料管1的內部中心處設置有螺旋輸料軸7,螺旋輸料軸7一端固定有連接軸8,且連接軸8通過皮帶9與輸料電機10傳動連接,皮帶9的表面固定有皮帶罩11,且皮帶罩11通過連接桿與輸料管3固定連接,輸料電機10通過固定架與皮帶罩11固定連接。
實施例二、參照圖1和圖2輸料管3為長方形結構,輸料管3頂部開口處通過鉸鏈12轉動連接有密封蓋13,且密封蓋13與輸料管3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密封蓋13的設置,使得輸料管3不是全封閉式結構,便于對輸料管3內部結構的清理和維護,也方便了不正當操作時,輸料管3堵塞時的疏通。
實施例三,參照圖1-3,密封蓋13頂部殼體中心處設置有加壓泵14,且加壓泵14上連接有進水管15,密封蓋13的背面中心處開設有凹槽16,且凹槽16的內部底板上等距設置有噴頭17,凹槽16的開口處設置有密封板19,且密封板19的一端通過轉軸18與密封蓋13轉動連接,密封板19的另一端設置有彈性卡扣20,噴頭17的設置,可以實現輸料管3的自清洗,使得該輸料裝置使用更加的方便,加壓泵14的設置,增加了水壓,提高噴頭17噴出水的壓力,提高其沖洗的品質,密封板19的設置,可以將凹槽16密封住,不使用噴頭17時,輸料管3內部的水泥漿不會進入到凹槽16內,影響到噴頭17的使用。
實施例四,參照圖1-3,密封蓋13上開設有配合彈性卡扣20使用的卡扣槽,加料口5為錐形結構,且加料口5與輸料管3之間焊接有輔助固定架,彈性桿6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彈性桿6相互平行,彈性桿6的設置,為了固定輸料管3的一端,其次具有降低震動的作用,提高輸料管3輸料的穩定性。
工作原理:首先通過底板1將該輸料裝置固定在指定的位置,然后將該輸料裝置連接好電源和控制器,使用時,首先控制液壓伸縮桿2的升降,調節好輸料管3的傾斜角度,從而達到提升物料提升的高度要求,然后打開輸料電機10,輸料電機10通過皮帶9和連接軸8帶動螺旋輸料軸7進行轉動,通過加料口5向輸料管3內部加入需要輸送的物料,在螺旋輸料軸7的作用下,將物料通過輸料管3進行提升輸送,再通過出料口21排出,完成物料的輸送,整個裝置完整運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