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其包括過濾袋主體(3),其特征在于過濾袋主體(3)由篩絹對折成型,并通過兩側的縫合線(1)縫合而成,對折線(4)(的位置)作為底部并且不縫合,過濾袋主體(3)的下部兩角設有三角形縫合部(2)。本實用新型可以防止幼蟲向底部縫合的間隙中堆積,也可以防止幼蟲向底邊兩個角集中,從而減少了幼蟲由于相互擠壓而造成的損傷。本過濾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
【專利說明】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濾袋,尤其涉及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
[0003]【背景技術】:
[0004]現有技術中,篩絹過濾袋在水產動物養殖過程中應用廣泛,例如飼料的篩選,雜質的過濾等。還有一種重要的應用就是過濾幼蟲,但目前現有的篩絹過濾袋底部是由分離的兩片篩絹縫合而成且底部有兩個90度的角,過濾幼蟲時,幼蟲容易進入到底部的縫合部位,也容易在底部兩個直角的位置堆積,造成損傷而死亡。
[0005]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單,對幼蟲傷害小的貝類幼蟲過濾袋。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如下措施來達到: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其包括過濾袋主體,其特征在于過濾袋主體由篩絹對折成型,并通過兩側的縫合線縫合而成,對折線作為底部并且不縫合,過濾袋主體的下部兩角設有三角形縫合部。
[0008]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述的三角形縫合部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長度L與過濾袋主體高H的比例為1:11。
[0009]本實用新型同已有技術相比可產生如下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水產養殖過程中用的篩絹,將其對折縫合成袋狀,對折線位置作為底部,過濾袋兩邊用機器或人工縫合,底面的兩個直角各用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形篩絹布加厚縫合,每個直角變為兩個鈍角,共4個鈍角。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幼蟲向底部縫合線位置和兩個直角的集中,減少了幼蟲因相互擠壓而造成的損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制作。
[0010]【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做詳細說明:
[0013]實施例: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參見圖1 ),其包括過濾袋主體3,過濾袋主體3由篩絹對折成型(即前后兩袋面為一體),并通過兩側的縫合線I縫合而成,對折線4作為底部并且不縫合,避免了幼蟲滲入縫合部位。過濾袋主體3的下部兩角設有等腰直角三角形縫合部2,其是在過濾袋主體3的下部兩角外邊用三角形篩絹布包裹縫合而成,形成4個鈍角,避免了幼蟲聚集在兩個直角;該三角形縫合部2的形狀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長度L與過濾袋主體3高H的比例為1: 11。
【權利要求】
1.一種貝類幼蟲過濾袋,其包括過濾袋主體(3),其特征在于過濾袋主體(3)由篩絹對折成型,并通過兩側的縫合線(I)縫合而成,對折線(4)作為底部并且不縫合,過濾袋主體(3)的下部兩角設有三角形縫合部(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貝類幼蟲過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縫合部(2)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邊長度L與過濾袋主體(3 )高H的比例為1: 11。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4180716SQ201420652321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5日
【發明者】王曉通, 王嬌, 武長路, 于文超, 趙南南, 張子豪 申請人:魯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