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屬于食用菌生產領域。所述步驟包括竹蓀培養料制備及排料、竹蓀播種及覆土、木薯種植、竹蓀管理與采收,針對竹蓀連作時出現產量降低、抗病蟲害能力下降、與其它農作物爭地嚴重等問題,將竹蓀與木薯進行套種,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木薯與竹蓀種植的綜合效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木薯田套種竹蓀的立體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經濟呈現出日益繁榮的景象,但同時 也帶來較多生態、環境等問題,如大量的農業廢棄物、作物秸桿、玉米芯、瓜果藤蔓、食用菌 菌渣等無法得到合理利用和妥善處理,給環境造成較大的面源污染。以福建為例,木薯是本 省繼甘薯、馬鈴薯后的第三大薯類作物,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較廣,據統計,全省現有栽 培面積約1. 67萬hm2,僅大田縣均溪鎮種植面積就達176萬hm2。除生產用種外,木薯桿絕 大部分沒有利用價值,隨意焚燒、拋棄會造成河床堵塞或空氣污染。如何加快農作物下腳料 資源轉化,把大量的作物秸桿變廢為寶,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0003] 竹蓀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栽培原料主要有竹肩、蔗渣、木肩等。近年來,隨著竹蓀 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栽培工藝也趨于成熟,培面積也逐漸擴大,栽培竹蓀成了農村脫貧致 富的重要途徑之一。但竹蓀栽培不能連作,同一塊田地連續種植竹蓀時會出現產量降低、抗 病蟲害能力下降等現象,農戶在進行竹蓀栽培時,通常會選擇旱地近5年內、水-旱輪作地 3年內不曾栽培過竹蓀的田地。如此一來,每年僅有部分農田可用于栽培竹蓀,出現了竹蓀 與農作物生產"爭地"的矛盾,嚴重制約了竹蓀產業的發展。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面積 來增加竹蓀栽培效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0004] 農作物與食用菌套種可形成互利互惠的群體關系。首先,利用農作物秸桿栽培食 用菌,可有效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秸桿資源利用率,緩解菌林矛盾,解決食用菌的生產用料 問題。其次,食用菌生產能將大量的農作物秸桿轉化成可供食用的優質蛋白,生長過程中分 泌的代謝物可提高土壤肥力,促進農作物生長,呼吸作用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可為作物光合 作用提供原料,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菌渣還田后又是良好的農業有機肥料,真正體現了食 用菌生產"不與農爭時、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占地少、投資小、見效快"等 特點。再次,農作物與食用菌進行套種還可合理利用田地空間,充分挖掘土地的增產潛力, 增加單位土地面積產值,秸桿還田后可實現對農副產品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因此,木薯套種 竹蓀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木薯種植綜合效益,提高農戶經濟收入,是一種空間、時間集 約型的立體栽培模式。
[0005] 竹蓀屬于中高溫性結實菌類。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10?35 °C,最適溫度是16? 25 °C,自然條件下,當地日最低氣溫穩定在10 °C以上,便可進行播種。福建省寧德市農 業科學研宄所開展了葡萄園中種植竹蓀的研宄,通過三年的試驗,結果表明,葡萄園竹蓀生 態系統栽培技術是可行的,經濟效益比葡萄單作提高一倍,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壽寧縣清源鄉農技站采用采用谷殼代替竹木在果園栽培竹蓀,充分利用了農業廢棄物下腳 料,能獲得較高的產量,畝產竹蓀可達80kg左右;福建南平浦城九牧農技站于上世紀九十 年代進行了竹蓀套種玉米、薏米、大豆等栽培試驗,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竹蓀一大豆"套 種效益最高,并且將該技術進行了大規模的推廣;以純作物秸桿為原料,進行長裙竹蓀與 糧、菜作物間作套種,探索出"長裙竹蓀-玉米-絲瓜-萵筍"高效栽培技術,全年平均每畝 收入近萬元;浙江省江山市鳳林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站通過板栗林套種竹蓀,既增加 了經濟效益,又改善栗林的土壤肥力,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福建古田縣采用辣椒套種竹 蓀也獲得了成功;廣西田東縣也出現了利用甘蔗葉進行竹蓀露天栽培的技術。另外,大豆、 油柰、葡萄、柑桔、李、梨等也可與竹蓀進行套種。
[0006] 目前,國內暫無木薯與竹蓀套種的報道。為了確定木薯與竹蓀套種的合理方式及 方法,我們對木薯/竹蓀套種方法進行了試驗。
【發明內容】
[0007]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針對竹蓀連作時出現產量降 低,抗病蟲害能力下降等現象,將竹蓀與木薯進行套種,主要目的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 加木薯種植綜合效益。
[0008]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擇具有灌溉條件的木薯田。
[0009] 步驟2 :竹蓀培養料制備及排料。竹蓀培養料分為主料和輔料。主料可采用竹類、 樹木類、秸桿類、野草類等。輔料為沼液、沼渣、尿素、畜禽糞等。栽培配方為:毛竹肩50 %? 100%,谷殼50 %?100%,除以上原料外,每666. 7m2施尿素25kg,過磷酸鈣25kg。將干 燥的原材料混合拌勻后,采用邊預濕邊堆料方法,料堆寬I. 5m?2m,高I. 8m,長度不限,每 隔1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2-3次。使培養料全部發酵均勻,發酵結束并確認培養料無氨味 后即可下料播種。
[0010] 步驟3 :竹蓀播種及覆土。播種時間為3月上、中旬,播種時,將菌種掰成錐栗大小 塊狀,采用穴播法,梅花形播種,每隔8?10cm播一穴,播種量為0. 5?I. 0kg/m2。播種當 天覆土,覆土材料為田土,覆土厚5?8cm。覆土后蓋上稻草。
[0011] 步驟4 :木薯種植。木薯在2月下旬提前薄膜育苗,3月下旬木薯芽長至10?15cm時移栽。采用直插法定植木薯苗,間距70cm?90cm。木薯移栽后每666. 7m2施復合 肥 10 ?15kg。
[0012] 步驟5 :竹蓀管理與采收。根據竹蓀對生長條件的需要,采取覆土、噴水等管理措 施,當竹蓀菌蛋破口、菌帽露出時就可采摘。
[0013]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實現木薯田套種竹蓀。
[0014] 2、種植綜合效益高于傳統栽培模式。
[0015]3、提高農田利用率,增加單位土地面積產值。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實施例一: 1、竹蓀培養料配制及排料。所選配方為毛竹肩100 %,每666. 7m2施尿素25kg,過磷 酸鈣25kg。將干燥的原材料混合拌勻后,采用邊預濕邊堆料方法,料堆寬I. 5m,高I. 8m, 長度不限,每隔1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使培養料全部發酵均勻,發酵結束并確認培養 料無氨味后即可下料播種。
[0017] 2、竹蓀播種與覆土。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播種時,將菌種掰成錐栗大小塊狀,采 用穴播法,梅花形播種,每隔10cm播一穴,播種量為0. 5kg/m2。播種當天覆土,覆土材料為 田土,覆土厚5cm。覆土后蓋稻草。
[0018] 3、步驟3:木薯種植。木薯在2月下旬提前薄膜育苗,3月下旬木薯芽長至10cm 時移栽。采用直插法定植木薯苗,株距X行距為SOXIOOcm。木薯移栽后每666.7m2施復 合肥10kg。
[0019] 4 :竹蓀管理與采收。根據竹蓀對生長條件的需要,采取覆土、噴水等管理措施,當 竹蓀菌蛋破口、菌帽露出時就可采摘。經統計,竹蓀產量為61. 3kg,木薯產量1966kg。
[0020] 實施例二: 1、竹蓀培養料配制及排料。所選配方為毛竹肩50 %,谷殼50 %,每666. 7m2施尿素25kg,過磷酸鈣25kg。將干燥的原材料混合拌勻后,采用邊預濕邊堆料方法,料堆寬2m,高 1.8m,長度不限,每隔1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2次。使培養料全部發酵均勻,發酵結束并確 認培養料無氨味后即可下料播種。
[0021] 2、竹蓀播種與覆土。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播種時,將菌種掰成錐栗大小塊狀,采 用穴播法,梅花形播種,每隔8cm播一穴,播種量為Ikg/m2。播種當天覆土,覆土材料為田 土,覆土厚8cm。覆土后蓋稻草。
[0022] 3、步驟3 :木薯種植。木薯在2月下旬提前薄膜育苗,3月下旬木薯芽長至15cm 時移栽。采用直插法定植木薯苗,株距X行距為SOXIOOcm。木薯移栽后每666. 7m2施復 合肥15kg。
[0023] 4 :竹蓀管理與采收。根據竹蓀對生長條件的需要,采取覆土、噴水等管理措施,當 竹蓀菌蛋破口、菌帽露出時就可采摘。經統計,竹蓀產量為66. 5kg,木薯產量2030kg。
[0024] 實施例三: 1、竹蓀培養料配制及排料。所選配方為谷殼100 %,每666. 7m2施尿素25kg,過磷酸 鈣25kg。將干燥的原材料混合拌勻后,采用邊預濕邊堆料方法,料堆寬1.5m,高1.8m,長 度不限,每隔1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3次。使培養料全部發酵均勻,發酵結束并確認培養料 無氨味后即可下料播種。
[0025] 2、竹蓀播種與覆土。播種時間為3月上旬,播種時,將菌種掰成錐栗大小塊狀,采 用穴播法,梅花形播種,每隔8cm播一穴,播種量為0.75kg/m2。播種當天覆土,覆土材料為 田土,覆土厚8cm。覆土后蓋稻草。
[0026] 3、步驟3 :木薯種植。木薯在2月下旬提前薄膜育苗,3月下旬木薯芽長至15cm 時移栽。采用直插法定植木薯苗,株距X行距為SOXIOOcm。木薯移栽后每666. 7m2施復 合肥 12. 5kg。
[0027] 4 :竹蓀管理與采收。根據竹蓀對生長條件的需要,采取覆土、噴水等管理措施,當 竹蓀菌蛋破口、菌帽露出時就可采摘。經統計,竹蓀產量為63. 2kg,木薯產量1978kg。
[0028] 根據以上試驗及調查統計,套種前后的經濟效益如下表: 表1單種竹蓀或木薯效益
【權利要求】
1. 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包括如下: (1) 竹蓀培養料制備及排料:竹蓀培養料分為主料和輔料;主料采用竹類、樹木類、秸 桿類、野草類;輔料為沼液、沼渣、尿素、畜禽糞;將干燥的原材料混合拌勻后,采用邊預濕 邊堆料方法,料堆寬1. 5m?2m,高1. 8 m,長度不限,每隔15天翻堆一次,共翻堆2-3次;使 培養料全部發酵均勻,發酵結束并確認培養料無氨味后即下料播種; (2) 竹蓀播種及覆土 :播種時間為3月上、中旬,播種時,將菌種掰成錐栗大小塊狀,采 用穴播法,梅花形播種,每隔8?10 cm播一穴,播種量為0. 5?1. Okg/m2,播種當天覆土, 覆土材料為沙壤土,覆土厚5?8 cm,覆土后蓋上稻草; (3) 木薯種植:木薯在2月下旬提前薄膜育苗,3月下旬木薯芽長至10?15 cm時移 栽,采用直插法定植木薯苗,間距70 cm?90 cm; (4) 竹蓀管理與采收:根據竹蓀對生長條件的需要,采取覆土、噴水管理措施,當竹蓀菌 蛋破口、菌帽露出時就采摘。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沖栽培配方 為:毛竹肩50 %?100%,谷殼50 %?100%,除以上原料外,每666. 7m2施尿素25 kg,過磷 酸鈣25 kg。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木薯套種竹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沖木薯移栽 后每666. 7m2施復合肥10?15 kg。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472205SQ20151001821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5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5年1月15日
【發明者】林衍銓, 馬璐, 李上彬, 應正河, 曾紹山, 江曉凌 申請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