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作物施肥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施肥槍。
背景技術:
施肥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如果直接將肥料澆撒在農田里,蒸發流失快,肥料的利用率低,因此,需要將肥料直接注入土壤內部,到達根系周圍土壤,促進根系快速吸收,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目前世面上大都采用施肥槍來進行施肥,能直接將肥料注入土壤內部,減少肥料的蒸發,使肥料得以更好的利用。現在的施肥槍一般采用錐形頭插入土壤內部,然后肥料從施肥桿內進入土壤內,但是施肥桿端部都未配備擋土裝置,在施肥桿插入土壤中時,土壤會進入施肥桿的施肥口,將施肥口堵塞,如果不將土壤取出,肥料無法注入土壤內,此時必須停止施肥的動作,將施肥桿內的土取出,增加工作量,浪費時間,影響施肥的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之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施肥槍,有效的解決了傳統施肥槍沒有擋土裝置,影響施肥進度等問題。
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儲肥腔和施肥桿,其特征在于,施肥桿經螺紋連接儲肥腔,施肥桿內為中空,施肥桿下端為錐形,施肥桿下端鉸接有可開合的擋板,施肥桿內部設有連桿,施肥桿內設有固定連桿的定位塊,連桿外側固接有可在施肥桿內滑動的滑塊,施肥桿上開設有位于滑塊下方的進料口,連桿上端連接伸出施肥桿外部且在施肥桿上轉動的操作桿,構成操作桿控制連桿上下移動的結構,操作桿經彈簧連接與施肥桿固接的蓋板,構成彈簧使操作桿復位的結構,連桿下端經控制桿連接擋板,構成連桿上下移動控制擋板開合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堵塞出料口,能夠不間斷的持續施肥,減少了工作量,加快了施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由圖1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儲肥腔1和施肥桿3,其特征在于,施肥桿3經螺紋連接儲肥腔1,施肥桿3內為中空,施肥桿3下端為錐形,施肥桿3下端鉸接有可開合的擋板13,施肥桿3內部設有連桿9,施肥桿3內設有固定連桿9的定位塊10,連桿9外側固接有可在施肥桿3內滑動的滑塊14,施肥桿3上開設有位于滑塊14下方的進料口11,連桿9上端連接伸出施肥桿3外部且在施肥桿3上轉動的操作桿6,構成操作桿6控制連桿9上下移動的結構,操作桿6經彈簧5連接與施肥桿3固接的蓋板4,構成彈簧5使操作桿6復位的結構,連桿9下端經控制桿12連接擋板13,構成連桿9上下移動控制擋板13開合的結構。
所述的儲肥腔1外側設有提手2。
所述的操作桿6端部設有連接連桿9的長圓孔7,構成操作桿6轉動時連桿9能夠上下移動的結構。
所述的連桿9與定位塊10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
將施肥桿3擰在儲肥腔1上,在儲肥腔1內填充肥料,將施肥桿3插入到需要施肥的土壤中,儲肥腔1內的肥料從進料口11進入施肥桿3內,此時按壓操作桿6,連桿9下移,連桿9上的滑塊14將進料口11堵住,連桿9經控制桿12將擋板13打開,擋板13將土壤撐開,肥料進入土壤內,然后松開操作桿6,彈簧5將操作桿6復位,連桿9上升,帶動控制桿12使擋板13關閉,滑塊14上移將進料口打開,肥料向施肥桿3內注入,為下一次施肥做準備。
定位塊10和滑塊14將連桿9進行定位,使其在施肥桿3內保持豎直狀態,操作桿6端部的長圓孔7可以保證連桿9在豎直狀態的情況下操作桿6能夠帶動連桿9上下移動。
連桿9和控制桿12構成肘桿機構,連桿9上較小的力就能夠使得控制桿12推動擋板13,將擋板13外部的土壤推開,在復位時彈簧5傳遞給連桿9的力也能夠使連桿9上升,將擋板13歸位。
每次施肥量為施肥桿3內滑塊14下方的空間決定,每次的施肥量固定,在施肥時能夠保證施肥的均勻。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增加了擋土裝置,在施肥桿進入土壤時將出料口堵住,避免土壤進入施肥桿內,僅在施肥的同時開啟,然后再次關閉,保證土壤不會進入施肥桿內堵塞施肥桿和出料口,確保施肥的順利進行,不需要進行清理施肥桿的操作,減少了工作量,加快施肥的效率,節省大量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