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組織培養方法,尤其是涉及野茉莉種胚苗莖段的離體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野茉莉是安息香科野茉莉屬植物,落葉小喬木或灌木,花期 4~7月,木材為散孔材,黃白色至淡褐色,紋理致密,材質稍堅硬,可作器具、雕刻等細工用材;種子油可作肥皂或機器潤滑油,油粕可作肥料;花美麗、芳香,可作庭園觀賞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價值。野茉莉多處于野生狀態,具有較大的開發利用潛力。野茉莉種子9~11月成熟,其種子外皮堅硬,透水性差,內種皮中有一層致密保護膜包裹著種胚,對種子發芽有抑制作用,對野茉莉進行過發芽繁殖研究,未取得良好效果。建立野茉莉組織培養和快速繁殖技術,對野茉莉種質資源的保護以及開發利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野茉莉的組織培養目前尚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一種野茉莉種胚苗莖段離體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選取野茉莉種子消毒處理后,無菌條件下分離種胚并接種于MS培養基,獲得無菌種胚苗;
B.切取步驟A種胚苗莖段,接種于增殖培養基中誘導叢生芽;
C.將步驟B形成的芽接種于生根培養基中,誘導生根,以獲得生根苗;
D.將步驟C小苗先后經溫室煉苗、溫室移栽,得到健壯的野茉莉苗。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種子消毒具體方法為:選用飽滿野茉莉種子,剝除木質種皮,流水沖洗12h,蒸餾水沖洗1遍,于超凈工作臺上用75% 酒精浸泡1min,期間進行攪拌,然后轉入 0.1% NaCIO溶液中滅菌15 min,無菌水沖洗 5 ~6次。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所選外植體材料為野茉莉成熟種胚。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所述初代培養基為MS培養基。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所述無菌苗的莖段每2~3個節剪成一段,插入增殖培養基誘導叢生芽,增殖培養基為:MS+細胞分裂素6- 芐氨基腺嘌呤 0.3mgL-1 和MS+6- 芐氨基腺嘌呤 0.3mgL-1+吲哚丁酸0.3mgL-1。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誘導生根的具體步驟是:將無菌苗轉入MS+吲哚丁酸(IBA)100 mgL-1處理7d,再轉入1/2MS培養基中進行培養。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中所述煉苗移栽方法為:將生根苗從組培室轉移到室溫散射光條件下,先擰松瓶蓋煉苗7 d, 然后揭開瓶蓋,于室內放置 4~5 d,取出生根苗( 根長約2.0 ~ 3.0cm),洗凈根部培養基,溫室移栽,基質為珍珠巖與草炭按照1:1 比例混合而成, 基質濕度為70% 左右, 覆膜保濕,待長出新葉后,逐步撤去覆膜。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培養基均添加3%蔗糖和0.8%瓊脂,pH 為5.8 ~ 6.0。
所述的野茉莉組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D中材料培育的環境條件為:溫度24±2℃,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2500 ~ 2800lux。
附圖說明
圖1-4:本發明所述野茉莉種胚苗莖段的離體快速繁殖情況。
其中:圖1:種胚初代培養; 圖2:芽增殖;圖3:芽增殖后壯苗;圖4:生根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野茉莉種胚莖段離體快繁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選用飽滿野茉莉種子,剝除木質種皮,流水沖洗12h,蒸餾水沖洗1遍,于超凈工作臺上用75%酒精浸泡1min,期間進行攪拌,然后轉入0.1%的NaCIO溶液中滅菌15min,無菌水沖洗5~6次后,切取種胚置于MS培養基中獲得無菌苗。
2、將長成的種胚苗莖段每2 ~3個節剪成一段,插入增殖培養基誘導叢生芽,25d后最大增殖系數達5.55。
3、將無菌苗(>2.5cm有效無根苗)轉入MS+吲哚丁酸(IBA)100 mgL-1處理7d,再轉入MS培養,25d后生根率( 生根苗數/ 接入的莖段苗數×100% ) 為77.8%,平均根數為3條,根長約2.0 ~ 3.0cm 。
4、將生根苗(根長約2.0 ~ 3.0cm)從組培室轉移到室溫散射光條件下,先擰松瓶蓋煉苗7 d, 然后揭開瓶蓋,于室內放置 3~4d,取出生根苗, 洗凈根部培養基,溫室移栽,基質為珍珠巖與草炭按照1:1 比例混合而成, 基質濕度為70% 左右, 覆膜保濕,待長出新葉后,逐步撤去覆膜。
并且上述MS培養基具體配方為:硝酸銨1650.0mg/L,硝酸鉀1900.0mg/L,二水合氯化鈣440.0mg/L,七水硫酸鎂370.0mg/L,磷酸二氫鉀17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七水硫酸鐵27.8mg/L,碘化鉀0.83mg/L,四水硫酸錳22.3mg/L,二水鉬酸鈉0.25mg/L,硼酸6.2mg/L,五水硫酸銅0.025mg/L,六水氯化鈷0.025mg/L,肌醇100.0mg/L,鹽酸硫胺素0.1mg/L,鹽酸吡哆醇0.5 mg/L,甘氨酸2.0 mg/L。
1/2 MS培養基組分為:硝酸銨825.0mg/L,硝酸鉀950.0mg/L,二水合氯化鈣220.0mg/L,七水硫酸鎂185.0mg/L,磷酸二氫鉀85.0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七水硫酸鐵27.8mg/L,碘化鉀0.83mg/L,四水硫酸錳22.3mg/L,二水鉬酸鈉0.25mg/L,硼酸6.2mg/L,五水硫酸銅0.025mg/L,六水氯化鈷0.025mg/L,肌醇100.0mg/L,鹽酸硫胺素0.1mg/L,鹽酸吡哆醇0.5 mg/L,甘氨酸2.0 mg/L)。
上述初代培養基、增殖培養基、生根培養基,pH均為5.8~6.0;上述材料培育過程中的環境條件均為:溫度24±2℃,光照時間12h/d,光照強度2500 ~ 2800lux。
當然,以上說明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案例,本發明并不限于列舉上述實施案例,應當說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顯變形等形式,均在本說明書的實質范圍之內,理應受到本發明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