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成活率的油茶新造林方法,屬油茶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向山地要油、向木本植物要油是我國糧油安全戰略之一。油茶是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廣泛分布、我國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樹種,油茶樹具有適應性強、壽命長、不與糧棉種植爭地等優點,其主要產品—油茶因含85%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而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堪稱“液體黃金”。 新造油茶良種林和對現有油茶低產林進行改造是油茶資源發展的兩種途徑。數十年來,國內有關油茶良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很多,油茶新造林正在我國南方大面積進行,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野外規模化造林成活率低,一般當年成活率在80%以下,有的甚至成活率低于30%,給廣大造林單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延緩了油茶生產及整個產業的發展。
申請號為201310337767.9的發明公開了一套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的種植方法,它采用挖大穴、回填表土、施放基肥、回填心土、陰雨天栽植已嫁接好的苗木、培兜覆膜等步驟,從促根生長、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苗木生長發育等幾個方面實現油茶造林成活率提高的目的,實際這是一種常規的油茶栽培技術。使用油茶容器苗造林也是一種正在推廣的可提高成活率的常規技術。
使用育成的油茶良種嫁接苗移栽造林是所有現行油茶新造林技術基本模式。凡這種模式,成活率就必然要受到油茶樹種特性(生根較慢)、油茶苗木質量、季節、不可控天氣、林地整理精細程度、栽培環節的精細度、栽后管理精細度等多因素影響,影響因素多,個別因素改善往往難以湊效。而大面積野外造林時,水源總是有限、人工總是有限、適宜造林季節總是有限,這就是目前油茶造林成活率普遍有限的成因。歸根結底是上述油茶造林基本模式決定的。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油茶造林技術模式,應用于大面積野外油茶造林成活率可達到達90%以上,且操作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高成活率的油茶新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整地、挖穴、施底肥、回填:按常規方法處理;
(2)種子準備、種子處理、播種:將精選的、新鮮的普通油茶種子按常規方法進行集中砂層積催芽處理,翌年早春時,將經催芽可見到胚根明顯伸出的油茶種子播種到穴中,播種時掐斷胚根根尖部,每穴播種子2-3顆,相鄰兩顆彼此間隔10㎝;
(3)播后管理:種子出土后,對油茶實生苗按常規養護;
(4)截干留樁:農歷年底前,齊地用枝剪截去油茶實生苗的地上部分,留樁,并用油漆或蠟或泥漿涂抹,封閉切口。待次年春不定芽萌發形成供嫁接的萌芽條。
(5)嫁接與配套措施:第二年5月以后至7月底,待樁上萌發出來的萌條處于半木質化階段,用嫁接刀片切除半木質化的萌條,留樁5㎝以下,用預定良種油茶一葉一芽的接穗進行常規切接、包扎;每穴2-3株油茶實生苗同時完成嫁接;接著將長0.5-0.8米的一根竹片兩端插入土壤,在嫁接苗正上方做拱形支撐,用0.5㎡大小的塑料拱膜做成封閉性的塑料小拱室,塑料膜的下邊沿務必要用土壓嚴實,以塑料小拱室做成后,能很快在膜內形成霧滴為檢查標準,形成2-3株嫁接苗同位于塑料小拱室內中央的狀態;再在塑料小拱室外圍用長0.7-0.9米的竹片兩端插入土壤,在塑料小拱室上方做拱形支撐,覆蓋約0.5㎡大小、四方形的遮陽網,遮陽網的四個角用小竹片或小樹枝段固定在地面上,形成架空在塑料小拱室之上的遮陽小棚,要求上述嫁接、塑料小拱室構造、遮陽小棚構造三個環節工作務必緊密銜接;
(6)25-30天后,選擇連續2天以上的陰雨天氣,先揭去塑料拱膜,繼續保留遮陽網;再選擇連續有2天以上陰雨天氣揭去遮陽網;
(7)后期管理:按芽砧嫁接苗常規養護方法進行管理,主要是經常性抹除嫁接口以下從砧木上形成的不定芽,確保良種接穗生長;一年后,每穴保留一株強健嫁接苗,多余除掉或用于補栽。
與現行“集中育苗—異地移栽模式”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影響成活率的因素顯著減少,而且可控了,油茶新造林成活率可以比較容易地達到至90%以上。因為:精選的、經催芽胚根伸出并被掐斷根尖的油茶種子野外直播環節,萌發成苗率不容易受天氣影響,是可以達到100%的,而且會因側根發達而生長強健;油茶實生苗截去地上部分后,樹樁萌芽率也不容易受天氣影響,是可以達到100%的,這是油茶樹種特性;萌芽條半木質化期間與同樣半木質化的良種接穗用切接方式嫁接是容易成活的,何況每穴嫁接2-3株,配套塑料小拱室保濕,遮陽小棚遮陽降溫,每穴保證成活1株幾乎是100%的。按所述方法進行接后管理,按每穴1株成活標準,嫁接1年后大面積造林成活率可以達到95%;
2、本發明技術各環節—催芽(10月—12月)、播種(次年3—5月)、截去油茶實生苗地上部分的操作(11—次年2月)、嫁接(5—7月)、揭膜揭遮陽網操作(8-9月)都可以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完成,造林時間寬松,這一技術特點極有利于規模化造林;
3、本發明技術各環節操作,沒有繁重體力工作,對勞動力要求不高;沒有起苗、苗木包裝、搬運、裝卸車、運輸、苗木保管、栽后澆定根水、補栽等環節,可以實現油茶造林輕簡化;
4、按本發明技術新造油茶林,因為以上原因,造林效率將顯著提高,綜合造林成本則可以顯著降低。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應當理解,此處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
高成活率的油茶新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整地、挖穴、施底肥、回填:按常規方法處理;
(2)種子準備、種子處理、播種:將精選的、新鮮的普通油茶種子按常規方法進行集中砂層積催芽處理,翌年早春時,將經催芽可見到胚根明顯伸出的油茶種子播種到穴中,播種時掐斷胚根根尖部,每穴播種子2顆,彼此間隔10㎝;
(3)播后管理:種子出土后,對油茶實生苗按常規養護;
(4)截干留樁:農歷年底前,齊地用枝剪截去油茶實生苗的地上部分,留樁,并用油漆或蠟或泥漿涂抹,封閉切口,待次年春不定芽萌發形成供嫁接的萌芽條;
(5)嫁接與配套措施:第二年5月以后至7月底,待樁上萌發出來的萌條處于半木質化階段,用嫁接刀片切除半木質化的萌條,留樁5㎝以下,用預定良種油茶一葉一芽的接穗進行常規切接、包扎;每穴2株油茶實生苗同時完成嫁接;接著將長0.5米的一根竹片兩端插入土壤,在嫁接苗正上方做拱形支撐,用0.5㎡大小的塑料拱膜做成封閉性的塑料小拱室,塑料膜的下邊沿務必要用土壓嚴實,以塑料小拱室做成后,能很快在膜內形成霧滴為檢查標準,形成2株嫁接苗同位于塑料小拱室內中央的狀態;再在塑料小拱室外圍用長0.7米的竹片兩端插入土壤,在塑料小拱室上方做拱形支撐,覆蓋0.5㎡大小、四方形的遮陽網,遮陽網的四個角用小竹片或小樹枝段固定在地面上,形成架空在塑料小拱室之上的遮陽小棚,要求上述嫁接、塑料小拱室構造、遮陽小棚構造三個環節工作務必緊密銜接;
(6)25天后,選擇連續2天以上的陰雨天氣,先揭去塑料拱膜,繼續保留遮陽網;再選擇連續有2天以上陰雨天氣揭去遮陽網;
(7)后期管理:按芽砧嫁接苗常規養護方法進行管理,主要是經常性抹除嫁接口以下從砧木上形成的不定芽,確保良種接穗生長;一年后,每穴保留一株強健嫁接苗,多余除掉或用于補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