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經(jīng)濟作物配套種植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一種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經(jīng)濟作物,也是全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我國的油茶林大多為自然生長的天然林,屬于低產(chǎn)林或老油茶林,其結(jié)果小、產(chǎn)量低,出油率也較低,導(dǎo)致油茶林的經(jīng)濟效益較差。近些年來,國內(nèi)各地開展了低產(chǎn)油茶林改造工作,其中,有相當多的地方是采用全部砍伐、全新營造的方式。由于油茶從種植到封行有幾年的過程,且在這幾年中,油茶的產(chǎn)量很低,因而,人們嘗試在油茶林中套種經(jīng)濟作物,以便提高油茶種植的經(jīng)濟效益。目前,在油茶林中套種的經(jīng)濟作物主要有薯類、豆類、中藥材類等。
板藍根(Indigowoad Root)亦稱靛青根、藍靛根、大青根,是一種中藥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進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藥,其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澀,具有清熱解毒、預(yù)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溫毒發(fā)斑、舌絳紫暗、爛喉丹痧等疾病。目前,板藍根以菜土和旱地單獨種植為主。
中國專利(專利申請?zhí)枮?01510865980.6)公開的“銀杏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經(jīng)選地整地、種子預(yù)處理后播種,將板藍根種子和益母草種子采用條播法間隔播入溝內(nèi),再經(jīng)田間管理,當板藍根苗長到高5-10厘米時停止施肥;此時,將益母草植株在從距地面1-2厘米處向上全部作截干處理;對田間做防護管理,直至板藍根長成后,割取地上部分,挖出根后去凈蘆頭和泥土,曬干或烘干即得。
另一中國專利(專利申請?zhí)枮?2153599.X)公開的“板藍根和萬壽果套種立體栽培的方法”,其特征一:解決兩種植物在生長空間和對光照有差異性的共同生長的技術(shù)問題;特征二:解決其育苗栽培,扦插快繁,灌溉,收獲及田間生產(chǎn)管理綜合技術(shù)的方案;特征三:采用本方法發(fā)明種植板藍根屬純天然中藥材是制取中藥原料來源的特別用途;特征四:采用本方法發(fā)明種植萬壽果供提取純天然植物蛋白酶,風(fēng)味系列食品及其根莖葉再做垃圾用植物酶解殺菌的添加酶制劑的特別用途。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應(yīng)用該方法,既能提高林土資源利用效果,又能降低油茶林維護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shù)措施是發(fā)明一種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其套種過程如下:
㈠、油茶林選擇:
選擇15度以下坡度,海拔高度在800m以下,林間郁閉度在70%以上,土層深厚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為套種油茶林;
㈡、套種油茶林整理:
沿著等高線方向,在套種油茶林中兩行之間開挖種植溝,溝深20-35cm,溝寬為油茶樹行距的40-60%,溝底整平;
㈢、種植溝處理:
⑴、鋪底土:先在種植溝的底部平鋪2-4cm厚的底土,整平;再將牲畜糞肥與清水按1:(2-4)的重量比例兌配的肥水撒入溝中,用量為10-30kg/m2;
⑵、填混合土壤:在底土表面平鋪4-10cm厚的混合土壤,整平;
⑶、蓋調(diào)理土壤:用調(diào)理土壤蓋滿種植溝余下的空間,并高出地面20-30cm,整平;
⑷、施藥肥:每隔3-5天,對處理后的種植溝用藥肥進行噴施,用量均為200-400ml/m2;施用藥肥3-4次后,成為待種地;
㈣、作畦:
將待種地按與油茶樹行平行的方向劃分為長、短相間隔的種植畦,長種植畦的長度為油茶樹株間距的3-5倍,短種植畦的長度為油茶樹株間距的2-3倍,兩畦的間距為油茶樹株間距的0.2-0.5倍;種植畦的高度均為20-25cm,四周作成4-8°的斜坡;同時,將油茶樹根部壘堆成4-8°的斜坡、高度與種植畦齊平的壟堆;
㈤、挖穴:
在長種植畦上實行寬、窄、窄行相間隔種植,按穴深15-20cm、穴寬10-15cm開挖種植穴;窄行與窄行的行間距為20-28cm,穴間距為20-30cm;寬行與窄行的行間距為25-35cm,寬行的穴間距為窄行穴間距的1.5-2.5倍;
在短種植畦上實行寬、窄行相間隔種植,按穴深15-20cm、穴寬10-15cm開挖種植穴;窄行的穴間距為20-28cm,寬行的穴間距為窄行穴間距的1.5倍;寬行與窄行的行距為35-48cm;
㈥、移栽:
⑴、選苗:
在板藍根培育苗圃中,選擇生長穩(wěn)定、子葉鮮綠、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的幼苗作為待起幼苗;
⑵、起苗:
將待起幼苗從苗圃中挖出,保持根系完整,粘帶的苗土重量為幼苗重量的10-15倍,成為待移栽苗;
⑶、種植:
4月中下旬(盡量選在氣溫低于28度的雨后清晨種植為好),先在種植穴底部施放腐熟廄肥,厚度為穴深的10-18%,再覆上林地表土,厚度為穴深的10-15%;然后,將待移栽苗用中藥水浸泡根部20-35min,再栽入種植穴;栽入時,圍繞苗的根部,按10-18g/穴的用量撒入草木灰;再用林地表土填滿壓實,澆定根水,用量為300-400ml/穴,成為移栽苗;
㈦、管理:
⑴、前期管理:
移栽后1個月內(nèi),為前期管理期;移栽后,即在移栽苗行間的土表上放入覆蓋物,厚度為2-5cm;同時,每隔6-8天施一次肥,施肥方式為:在距離根部8-10cm處開挖寬5-7cm、深7-12cm的環(huán)形蓄肥溝,將腐熟的人糞尿按100-150g/穴施入蓄肥溝中,并將鉀肥按10-22g/穴和磷肥按14-32g/穴施入根部;
當氣溫高于28℃時,每隔1-2天早中晚各澆一次水,水量為80-120ml/穴;當氣溫低于28℃時,每隔3-4天澆一次水,水量為200-450ml/穴;
同時,及時除去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以及蟲害嚴重或根部腐爛的移栽苗,并用新的待移栽苗替換;遇下雨天,及時排水,并在第二天及時淺松表土;
⑵、中后期管理:
移栽1個月后為中后期管理期,先揭去覆蓋物,水肥按板藍根的常規(guī)種植管理;
㈧、采收:
當板藍根生長成熟后,選擇在晴天,按照板藍根的常規(guī)方法采收。
所述底土是林地表土,也可以是由油茶樹葉、油茶果殼、油茶枯餅和林地表土制備而成,其制備方法如下:
⑴、油茶樹葉處理:先在潮濕陰涼處,將油茶樹葉堆放成15-30cm高的油茶樹葉堆,再將牲畜糞尿按3-8kg/㎡的標準灑在油茶樹葉堆表面,自然放置15-20天,成為處理油茶樹葉;
⑵、油茶果殼處理:先將油茶果殼粉碎成60目以上的油茶果殼細料,再加入占其重量1.5-2.5%的微生物功能團、10-15%的稻殼,混勻,同時加入占油茶果殼細料重量15-20%、30-40℃的溫水,自然處理10-15天,成為處理油茶果殼;
⑶、油茶枯餅處理:先將油茶枯餅粉碎成40目以上油茶枯餅細料,再向油茶枯餅細料中加入同等重量的沸水,攪勻,待水溫降至50℃時過濾,收集油茶枯餅濾渣;
⑷、混合:將處理油茶樹葉、處理油茶果殼、油茶枯餅濾渣按照(8-12):(1-3):(0.4-1)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并處理成40目以上的混合物料;再將混合物料與林地表土按1:(2-4)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即成底土。
所述微生物功能團是解鉀菌、解磷菌、木霉素、鏈霉素、放線菌中的兩種以上的混合物,各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等份或其它比例。
所述混合土壤是林地表土與細河沙按等重量份混合而成,也可以是由細河沙、食用菌廢腳料、林地表土按(0.3-0.5):1:(3-5)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所述調(diào)理土壤是由過磷酸鈣、生物有機肥、硫酸銨、林地表土按0.5:1:0.3:(2-4)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也可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
土雜肥30-40 腐爛雜草15-25 過磷酸鈣3-7
木霉菌0.1-0.25 氯化亞鐵0.5-1.5 生物有機肥5-10
硫酸銨1-3 魚骨粉15-25 煤渣5-9;
其制備過程如下:
⑴、煤渣處理:將燃燒完全的煤渣(可為煙煤渣或無煙煤渣,以無煙煤渣為好)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煤渣細粉;
⑵、腐爛雜草處理:將腐爛雜草處理成長度小于1cm的條狀,加入木霉菌,在相對濕度80-90%的室溫環(huán)境下放置5-8天,再自然陰干至水分小于10%,再處理成60目以上的雜草粉;
⑶、初混:將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亞鐵、土雜肥、魚骨粉、生物有機肥、煤渣細粉以及雜草粉混合,成為初混料;
⑷、復(fù)混:將初混料與林地表土按1:(4-9)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即成調(diào)理土壤。
所述藥肥是白屈菜、菖蒲、苦皮藤、金銀花中的兩種以上、分別熬制成固形物含量為2.5-5.5mg/ml的水溶液,再混合而成,其各組分的重量配比為等份或其它比例。
所述藥肥的優(yōu)化技術(shù)方案是白屈菜、菖蒲、苦皮藤、金銀花中的兩種以上、分別熬制成固形物含量為2.5-5.5mg/ml的水溶液,混合后與草木灰按1:(0.3-0.5)的重量比例混合,再經(jīng)過過濾所得的溶液。
所述覆蓋物是麥糠或稻糠,也可以是由麥糠、稻糠、腐爛雜草、腐爛樹葉按1:2:(0.2-0.45):1的重量比例混合,再粉碎成10-30目的顆粒而成。
所述土雜肥是以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制的肥料,其主要包括各種土肥、泥肥、糟渣肥、骨粉、草木灰、屠宰場廢棄物及城市垃圾等。
所述生物有機肥是市售的生物有機肥。
所述腐爛雜草是狗尾草、野燕麥、灰菜、野菜、龍須草中的一種或多種腐爛到70-80%的程度。
所述腐爛樹葉是油茶樹葉、松樹葉、厚樸樹葉、樟樹葉中的一種或多種腐爛到75%以上的程度。
本發(fā)明的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在現(xiàn)有油茶林中的行間采用開溝、改良土壤和肥水管理等措施,尤其是改良土壤所用的底土主要是由油茶的廢棄物制備而成,既含有豐富的有機質(zhì),更含有茶多酚、茶皂素等,具有殺蟲滅菌作用,可以大大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加之養(yǎng)分充足的調(diào)理土壤,使得套種的板藍根生長良好,既能提高林土資源利用效果,又能增加經(jīng)濟收入,降低油茶林的維護成本。
按照本發(fā)明的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進行了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對比試驗,下表為試驗對照數(shù)據(jù):
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試驗對照數(shù)據(jù)表
(注:上表中的套種試驗油茶林與對照油茶林的立地條件、土壤、水肥、小區(qū)氣候等基本接近,種苗為同齡、同一品種,均為種植后6年;套種試驗油茶林采用本發(fā)明的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對照油茶林按常規(guī)方法管理)。
從上表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套種試驗油茶林的平均產(chǎn)量比常規(guī)種植的對照油茶林的平均產(chǎn)量高出112.5kg,再加上板藍根的增加收入,既提高了油茶林的種植效果,又降低了油茶林的營造與維護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面的說明是以例舉的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本實施例的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其套種過程如下:
㈠、輔助材料制備:
⑴、底土制備:
本實施例的底土是由油茶樹葉、油茶果殼、油茶枯餅和林地表土制備而成,其制備方法如下:
①、油茶樹葉處理:先在潮濕陰涼處,將油茶樹葉堆放成25cm高的油茶樹葉堆,再將牲畜糞尿按6kg/㎡的標準灑在油茶樹葉堆表面,自然放置18天,成為處理油茶樹葉;
②、油茶果殼處理:先將油茶果殼粉碎成60目以上的油茶果殼細料,再加入占其重量2%、由解鉀菌、解磷菌、木霉素、鏈霉素、放線菌按等重量份混合而成的微生物功能團、12%的稻殼,混勻,同時加入占油茶果殼細料重量18%、35℃的溫水,自然處理12天,成為處理油茶果殼;
③、油茶枯餅處理:先將油茶枯餅粉碎成40目以上油茶枯餅細料,再向油茶枯餅細料中加入同等重量的沸水,攪勻,待水溫降至50℃時過濾,收集油茶枯餅濾渣;
④、混合:將處理油茶樹葉、處理油茶果殼、油茶枯餅濾渣按照10:2:0.7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并處理成40目以上的混合物料;再將混合物料與林地表土按1:3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即成底土。
⑵、混合土壤制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細河沙0.4份、食用菌廢腳料1份、林地表土按4份,混合均勻,即成混合土壤。
⑶、調(diào)理土壤制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土雜肥35份、腐爛雜草20份、過磷酸鈣5份、綠色木霉菌0.2份、氯化亞鐵1份、生物有機肥8份、硫酸銨2份、魚骨粉20份、煤渣7份;
其制備過程如下:
①、煤渣處理:將燃燒完全的煤渣粉碎成100目以上的煤渣細粉;
②、腐爛雜草處理:將腐爛雜草處理成長度小于1cm的條狀,加入木霉菌,在相對濕度85%的室溫環(huán)境下放置7天,再自然陰干至水分小于10%,再處理成60目以上的雜草粉;
③、初混:將硫酸銨、過磷酸鈣、氯化亞鐵、土雜肥、魚骨粉、生物有機肥、煤渣細粉以及雜草粉混合,成為初混料;
④、復(fù)混:將初混料與林地表土按1:6的重量比例混合均勻,即成調(diào)理土壤。
⑶、藥肥制備:
按重量份分別取白屈菜4份、菖蒲2份、苦皮藤1.5份、金銀花6份,分別熬制成固形物含量為4.0mg/ml的各自的水溶液,然后,將各自的水溶液混合,再與草木灰按1:0.4的重量比例混合,再經(jīng)過過濾即得藥肥。
⑷、覆蓋物制備:
將麥糠、稻糠、腐爛雜草、腐爛樹葉按1:2:0.3:1的重量比例混合,再粉碎成10-30目的顆粒,即成覆蓋物。
㈡、套種過程:
⑴、油茶林選擇:
選擇15度以下坡度,海拔高度在800m以下,林間郁閉度在70%以上,土層深厚35cm以上的油茶林作為套種油茶林;
⑵、套種油茶林整理:
沿著等高線方向,在套種油茶林中兩行之間開挖種植溝,溝深28cm,溝寬為油茶樹行距的50%,溝底整平;
⑶、種植溝處理:
①、鋪底土:先在種植溝的底部平鋪3cm厚的底土,整平;再將牲畜糞肥與清水按1:3的重量比例兌配的肥水撒入溝中,用量為20kg/m2;
②、填混合土壤:在底土表面平鋪7cm厚的混合土壤,整平;
③、蓋調(diào)理土壤:用調(diào)理土壤蓋滿種植溝余下的空間,并高出地面25cm,整平;
④、施藥肥:每隔4天,對處理后的種植溝用藥肥進行噴施,用量均為300ml/m2;施用藥肥4次后,成為待種地;
⑷、作畦:
將待種地按與油茶樹行平行的方向劃分為長、短相間隔的種植畦,長種植畦的長度為油茶樹株間距的4倍,短種植畦的長度為油茶樹株間距的3倍,兩畦的間距為油茶樹株間距的0.4倍;種植畦的高度均為22cm,四周作成6°的斜坡;同時,將油茶樹根部壘堆成6°的斜坡、高度與種植畦齊平的壟堆;
⑸、挖穴:
在長種植畦上實行寬、窄、窄行相間隔種植,按穴深18cm、穴寬12cm開挖種植穴;窄行與窄行的行間距為25cm,穴間距為25cm;寬行與窄行的行距為30cm,寬行的穴間距為窄行穴間距的2倍;
在短種植畦上實行寬、窄行相間隔種植,按穴深18cm、穴寬12cm開挖種植穴;窄行的穴間距為25cm,寬行的穴間距為窄行穴間距的1.5倍;寬行與窄行的行距為42cm;
⑹、移栽:
①、選苗:
在板藍根培育苗圃中,選擇生長穩(wěn)定、子葉鮮綠、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的幼苗作為待起幼苗;
②、起苗:
將待起幼苗從苗圃中挖出,保持根系完整,粘帶的苗土重量為幼苗重量的12倍,成為待移栽苗;
③、種植:
4月中下旬,先在種植穴底部施放腐熟廄肥,厚度為穴深的15%,再覆上林地表土,厚度為穴深的12%;然后,將待移栽苗用中藥水浸泡根部28min,再栽入種植穴;栽入時,圍繞苗的根部,按15g/穴的用量撒入草木灰;再用林地表土填滿壓實,澆定根水,用量為350ml/穴,成為移栽苗;
⑺、管理:
①、前期管理:
移栽后1個月內(nèi),為前期管理期;移栽后,即在移栽苗行間的土表上放入覆蓋物,厚度為4cm;同時,每隔7天施一次肥,施肥方式為:在距離根部9cm處開挖寬6cm、深9cm的環(huán)形蓄肥溝,將腐熟的人糞尿按120g/穴施入蓄肥溝中,并將鉀肥按12g/穴和磷肥按16g/穴施入根部;
當氣溫高于28℃時,每隔1天早中晚各澆一次水,水量為100ml/穴;當氣溫低于28℃時,每隔3天澆一次水,水量為300ml/穴;
同時,及時除去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以及蟲害嚴重或根部腐爛的移栽苗,并用新的待移栽苗替換;遇下雨天,及時排水,并在第二天及時淺松表土;
②、中后期管理:
移栽1個月后為中后期管理期,先揭去覆蓋物,水肥按板藍根的常規(guī)種植管理;
⑻、采收:
當板藍根生長成熟后,選擇在晴天,按照板藍根的常規(guī)方法采收。
本發(fā)明的油茶林下套種板藍根的方法,適合于現(xiàn)有油茶林套種,也可用于油茶林下套種其它藥材或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