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草藥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七蟲害無農殘綜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材三七(Panax notoginseng)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其根、莖、葉、花等部位中含有多種生理活性物質,現已被廣泛應用于醫藥、保健品行業。由于三七藥材在人體的血液系統性疾病方面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成為治療心、腦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料藥材,其產品劑型極為豐富,在國家基本藥劑中成藥目錄中占了7%,是一種大宗型中藥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血液系統性疾病發生呈增長的趨勢,三七藥材的社會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
三七性喜溫暖陰濕,易誘發多種蟲害,其栽培管理所需技術水平較高,然而隨著近幾年全省三七種植規模擴大、民間游資的盲目注入、從業者對農藥的無序使用,使得三七質量安全問題尤為突出,目前針對蟲害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防治的藥劑成分幾乎涵蓋了目前的所有化學農藥成分種類,其殘留問題已受到社會及研究者的關注,勢必成為未來限制三七產業發展的關鍵因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三七種植過程中為了防治蟲害而導致的化學農藥殘留問題,提供了一種三七蟲害無農殘綜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使用的藥劑包括:植物和動物來源類、微生物來源類、生物化學產物類和礦物來源類藥劑。所述綜合防治方法:優先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對主要蟲害進行防治,其次選用藥劑防治方法對主要蟲害進行補充防治。
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
第一階段為三七出苗至展葉期,對于地下害蟲采用毒餌誘殺。對于地上害蟲采用誘蟲板誘殺。
第二階段為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對于地下害蟲采用毒餌誘殺。對于地上害蟲采用誘蟲板誘殺以及在墑溝內撒石灰,將土壤酸堿度調整至pH5.6-6.7。
所述藥劑防治的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葉期,施加苦參堿、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殺菌素、石硫合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施加苦參堿、楝素、苦楝、印楝素、石硫合劑、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施加楝素、蘇云金桿菌、乙基多殺菌素、苦參堿、石硫合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進一步的,所述毒餌放置于三七種植田地的田邊。
進一步的,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的施加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葉期:
該時期出現的主要蟲害為蚜蟲、薊馬蟲害,通過施加苦參堿復配乙基多殺菌素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乙基多殺菌素選用質量濃度為55-65克/升的藥劑,施加量為9克-18克/公頃。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
該時期出現的主要蟲害為紅蜘蛛、地老虎、蛾類害蟲蟲害。其中:
針對紅蜘蛛通過施加苦參堿或楝素復配石硫合劑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3-5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0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楝素包括苦楝、印楝素,其中:楝素的施加量為9.375克-11.25克/公頃、印楝素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石硫合劑選用質量百分比濃度為25-30%的藥劑,施加量為0.5克-1克/公頃。
針對地老虎通過施加桐油枯、印楝枯復配球孢白僵菌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3-5天施用一次,其中桐油枯和印楝枯交替使用,共施用4-6次。其中,桐油枯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印楝素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為15-21億孢子/平方米。所述億孢子/平方米為施加每平方米藥劑中的有效孢子數量。
針對蛾類害蟲通過施加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或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施加方法: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其中,小菜蛾顆粒體病毒選用280-320億OB/毫升的藥劑,所述億OB/毫升為每毫升制劑中有效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數量,施加量為375毫升-450毫升/公頃、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180-220億PIB/克的藥劑,所述億PIB/克為每克制劑中有效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含量,施加量為45克-60克/公頃。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
該時期的主要蟲害為:蛞蝓、介殼蟲蟲害。其中:
針對蛞蝓通過在墑溝撒石灰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將石灰撒于墑溝直至土壤pH為5.6-6.7。
針對介殼蟲通過施加蘇云金桿菌復配苦參堿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蘇云金桿菌選用5500-6500IU/毫克的藥劑,所述IU/毫克為每毫克制劑中有效蘇云金桿菌數量,施加量為1500克-2250克/公頃。
優選的,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的施加方法還包括: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
針對地老虎通過施加球孢白僵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2-3次。其中,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為10-15億孢子/平方米、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針對蛾類害蟲通過施加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或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1-2次。其中,小菜蛾顆粒體病毒選用200-220億OB/毫升的藥劑,施加量為250毫升-280毫升/公頃、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130-160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30克-45克/公頃、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
針對介殼蟲通過施加蘇云金桿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加2-3次。其中,蘇云金桿菌選用4500-5500IU/毫克的藥劑,施加量為1500克-2250克/公頃、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進一步的,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施加方法還包括:
針對線蟲施加淡紫擬青霉進行防治。所述淡紫擬青霉的施加量為37.5克-45克/公頃。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
針對蝶、蛾類幼蟲施加多殺霉素、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多殺霉素選用質量質量百分比濃度為8-12%的藥劑,施加量為18.75克-26.25克/公頃、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8-12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1200克-1500克/公頃。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
優選的,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施加方法還包括:
針對線蟲施加淡紫擬青霉、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所述淡紫擬青霉的施加量為25克-35克/公頃。每7-10天施加一次,共施加1-2次。
針對蝶、蛾類幼蟲施加多殺霉素、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多殺霉素選用質量質量百分比濃度為8-12%的藥劑,施加量為18.75克-26.25克/公頃、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5-8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800克-1000克/公頃。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2-3次。
進一步的,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針對蟲害進行防治。當施加物理防治48小時后蟲害密度大于3只/m2時啟動藥劑防治。
進一步的,所述藥劑采用自上而下噴施和自下而上噴施同時進行的方式對三七植株進行噴施。其中,自上而下噴施的藥液中藥劑含量為藥劑總量的30-45%。自下而上噴施的藥液中藥劑含量為藥劑總量的55-70%。所述自下而上噴施的噴施位置為三七植株的葉片下方。
優選的,噴施完藥劑后3-4小時后需要檢查三七植株的葉片的上下面是否殘留有液態溶液,如殘留有液態溶液需要用柔性物質掃去葉片上的殘留液態溶液。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 本發明針對三七不同條件、不同生長時期的蟲害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防治,使得三七綜合病蟲發病率將至10-20%。
2. 本發明施藥量少,采用背施結合正面噴灑技術可以進一步降低藥劑的施加量,降低三七作物的農殘含量。
3. 本發明所選用的藥劑為植物和動物來源類、微生物來源類、生物化學產物類和礦物來源類藥劑,均為無毒、無害或易降解、分解的藥劑,使得最終得到的三七產品不存在化學藥劑殘留,即在保證三七健康生長的條件下實現了三七的無農殘防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方法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申請人經過研究發現,現有三七的蟲害防治技術采用化學藥劑防治的原因在于:1.化學藥劑見效快。2.施加化學藥劑后蟲害的發病率可以得到明顯的抑制。3.鑒于三七對生長環境具有極強的依賴性,很容易因為不當的施藥導致三七生長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三七大面積死亡,在現有化學藥劑可以起到明顯效果的前提下,本領域技術人員,特別是直接從事三七種植的技術人員缺乏嘗試其他類型藥劑的動機。由于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目前三七種植中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藥劑,使得三七產品的農殘率逐年提升,有的地方種植得到的三七,其農殘率可以達到國家標準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一種三七蟲害無農殘綜合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該方法,首先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針對蟲害進行防治。當施加物理防治48小時后蟲害密度大于3只/m2時啟動藥劑防治。
所述物理防治的方法包括:
第一階段為三七出苗至展葉期,對于地下害蟲采用毒餌誘殺。對于地上害蟲采用誘蟲板誘殺。
第二階段為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對于地下害蟲采用毒餌誘殺。對于地上害蟲采用誘蟲板誘殺以及在墑溝內撒石灰,將土壤酸堿度調整至pH5.6-6.7。
所述毒餌放置于三七種植田地的田邊。
所述藥劑防治的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葉期,施加苦參堿、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乙基多殺菌素、石硫合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施加苦參堿、楝素、苦楝、印楝素、石硫合劑、桐油枯、印楝枯、球孢白僵菌、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施加楝素、蘇云金桿菌、乙基多殺菌素、苦參堿、石硫合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復配對蟲害進行防治。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的施加方法包括:
在三七出苗期至展葉期:
該時期出現的主要蟲害為蚜蟲、薊馬蟲害,通過施加苦參堿復配乙基多殺菌素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乙基多殺菌素選用質量濃度為55-65克/升的藥劑,施加量為9克-18克/公頃。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
該時期出現的主要蟲害為紅蜘蛛、地老虎、蛾類害蟲蟲害。其中:
針對紅蜘蛛通過施加苦參堿或楝素復配石硫合劑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3-5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0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楝素包括苦楝、印楝素,其中:楝素的施加量為9.375克-11.25克/公頃、印楝素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石硫合劑選用質量百分比濃度為25-30%的藥劑,施加量為0.5克-1克/公頃。
針對地老虎通過施加桐油枯、印楝枯復配球孢白僵菌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3-5天施用一次,其中桐油枯和印楝枯交替使用,共施用4-6次。其中,桐油枯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印楝素的施加量為700公斤-800公斤/公頃、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為15-21億孢子/平方米。
針對蛾類害蟲通過施加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或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施加方法: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其中,小菜蛾顆粒體病毒選用280-320億OB/毫升的藥劑,施加量為375毫升-450毫升/公頃、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180-220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45克-60克/公頃。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
該時期的主要蟲害為:蛞蝓、介殼蟲蟲害。其中:
針對蛞蝓通過在墑溝撒石灰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將石灰撒于墑溝直至土壤pH為5.6-6.7。
針對介殼蟲通過施加蘇云金桿菌復配苦參堿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其中,苦參堿的施加量為7.5克-10.5克/公頃、蘇云金桿菌選用5500-6500IU/毫克的藥劑,施加量為1500克-2250克/公頃。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上述針對蟲害的藥劑的施加方法還包括:
在三七營養生長中后期:
針對地老虎通過施加球孢白僵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2-3次。其中,球孢白僵菌的施加量為10-15億孢子/平方米、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針對蛾類害蟲通過施加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或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用1-2次。其中,小菜蛾顆粒體病毒選用200-220億OB/毫升的藥劑,施加量為250毫升-280毫升/公頃、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130-160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30克-45克/公頃、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在三七現蕾期至開花結果期:
針對介殼蟲通過施加蘇云金桿菌、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施加方法為: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加2-3次。其中,蘇云金桿菌選用4500-5500IU/毫克的藥劑,施加量為1500克-2250克/公頃、土豆泥的施加量為2000克-2500克/公頃、植物蛋白胨的施加量為1500克-2000克/公頃。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針對蟲害的藥劑施加方法還包括:
針對線蟲施加淡紫擬青霉進行防治。所述淡紫擬青霉的施加量為37.5克-45克/公頃。直至蟲口密度降到1-2只/m2為止。
針對蝶、蛾類幼蟲施加多殺霉素、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進行防治。多殺霉素選用質量質量百分比濃度為8-12%的藥劑,施加量為18.75克-26.25克/公頃、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8-12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1200克-1500克/公頃。每7-10天施用一次,共施用3-5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上述針對蟲害的藥劑施加方法還包括:
針對線蟲施加淡紫擬青霉、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所述淡紫擬青霉的施加量為25克-35克/公頃。每7-10天施加一次,共施加1-2次。
針對蝶、蛾類幼蟲施加多殺霉素、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土豆泥和植物蛋白胨的混合懸浮液進行防治。多殺霉素選用質量質量百分比濃度為8-12%的藥劑,施加量為18.75克-26.25克/公頃、甘藍核型多角體病毒選用5-8億PIB/克的藥劑,施加量為800克-1000克/公頃。每13-15天施用一次,共施2-3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所述藥劑采用自上而下噴施和自下而上噴施同時進行的方式對三七植株進行噴施。其中,自上而下噴施的藥液中藥劑含量為藥劑總量的30-45%。自下而上噴施的藥液中藥劑含量為藥劑總量的55-70%。所述自下而上噴施的噴施位置為三七植株的葉片下方。噴施完藥劑后3-4小時后需要檢查三七植株的葉片的上下面是否殘留有液態溶液,如殘留有液態溶液需要用柔性物質掃去葉片上的殘留液態溶液。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 本發明針對三七不同條件、不同生長時期的蟲害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防治,使得三七綜合病蟲發病率將至10-20%。
2. 本發明施藥量少,采用背施結合正面噴灑技術可以進一步降低藥劑的施加量,降低三七作物的農殘含量。
3. 本發明所選用的藥劑為植物和動物來源類、微生物來源類、生物化學產物類和礦物來源類藥劑,均為無毒、無害或易降解、分解的藥劑,使得最終得到的三七產品不存在化學藥劑殘留,即在保證三七健康生長的條件下實現了三七的無農殘防治。
應該注意到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權利要求所要求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對上述詳細描述的本發明做出各種修改和改進。因此,要求保護的方法方案的范圍不受所給出的任何特定示范教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