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37531閱讀:1071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草莓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術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并在近30年的時間里迅速推廣,目前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已成為我國草莓栽培的主導模式。然而,我國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相對滯緩,多數種植戶對大棚草莓半促成栽培技術的更新不及時,一直沿用傳統的粗放管理模式。諸如,在水肥管理上,不是按照草莓生長需求供給,而是盲目性地大水大肥;在病蟲害防治上,缺乏“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理念,基本上是在草莓病蟲害很重時才用藥,而且用藥時隨意增加藥量和濃度。

在此傳統栽培模式下,草莓施肥量越來越大、肥料利用率越來越低,農藥用量與使用濃度越來越高、草莓病蟲害卻越來越多,造成土壤質量不斷退化,草莓口感和品質越來越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農藥用量和施肥量少、肥料利用率高,改善了草莓的口感和品質。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排灌方便、1~2年未種植茄果類作物的田塊作為種植地;

(2)、搭建大棚

搭建南北走向的鍍鋅薄壁鋼管大棚,用竹條搭建拱形塑料大棚,覆蓋厚度為0.5~0.6mm厚的無滴膜,棚外設置用于通風的卷膜裝置,大棚寬度為6~8m、長度為40~60m,并安裝滴灌施肥系統,深翻20~30cm,每畝施60~70kg發酵組合物,均勻旋耕后,在土壤上覆蓋地膜,同時悶棚3~5天,利用發酵生物熱和太陽熱能殺菌滅蟲;

(3)、種苗預處理

選取健壯的種苗,將草莓種苗依次用60~65%的酒精浸泡消毒5~8s,取出再放入0.5~0.7%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2~3min,取出,用無菌水清洗干凈;

將清洗干凈的種苗置于39~43℃的飽和水蒸汽環境中,同時通入體積比為3∶1溴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進行熏蒸處理,時間為1~5min;

(4)、種苗促根

在室內室溫條件下,將步驟(3)預處理后的種苗整齊擺放于容器內,用60~70%可濕性粉劑萘乙酸兌水配制成濃度為10~15ppm的水溶液浸泡種苗根尖部位,浸泡時間為8~9h,然后用清水反復清洗2~5次,誘導出種苗初生根或不定根;

(5)、做壟

8月初在步驟(1)的大棚內,揭開地膜,土壤風干,起壟,壟面寬為40~50cm,壟溝寬為30~35cm,壟高為25~30cm;

(6)、定植

將步驟(4)促根后的種苗定植到地塊中,定植株距控制為10~20cm,行距控制為25~35cm,定植后立即澆水,畝施有機肥200~300kg;

(7)、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蚜蟲、紅蜘蛛、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蟲害防治;

肥水管理:定植后7內每天澆水至種苗成活且葉片挺立,每隔50~6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隔天澆水;

(8)、采收。

其中,所述步驟(2)中的發酵組合物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菜籽餅20~30份、石灰氮15~17份、秸稈粉12~13份和速腐劑5~6份,所述步驟(2)中大棚內安裝有軸流通風機。

其中,所述速腐劑為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桿菌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步驟(3)的種苗為在培養基質培育30~50天得到的香緋草莓苗,種苗為2~4片展開葉的無根或已有少量初生根的幼苗。

其中,所述培養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農家肥35~40份、泥炭蘚32~33份、蛭石20~25份、麥麩18~20份、木屑15~16份、酸性腐殖質12~15份和枯草芽孢桿菌5~8份,培養基質的制備方法為:將前述原料混合后,在15~25℃發酵7~9天,然后在45℃~60℃腐熟一周并進行消毒滅菌,干燥后得到所述培養基質。

其中,所述酸性腐殖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腐殖土5~7份、腐熟豬糞3~4份和腐熟牛糞2~3份。

其中,所述步驟(6)和步驟(7)的有機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碳化稻殼粉32~33份、竹炭28~30份、百部粉末26~27份、酒糟24~25份、膨脹珍珠巖10~12份、硫酸亞鐵7~8份和固氮菌5~7份。

其中,所述碳化稻殼粉為稻殼燃燒碳化后留下的灰燼經粉碎、過篩的顆粒物料,粒徑為0.5~2mm。

其中,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還包括每隔20~60天噴施一次兌200~800倍水的病蟲害防治劑,所述病蟲害防治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干蠶沙22~24份、梧桐葉20~21份、巴參17~18份、大葉桉葉13~15份、瑞香10~12份、紅藤7~8份、柳枝5~6份、苦參5~6份和水80~85份。

其中,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中,蚜蟲和紅蜘蛛發生期,用沼液兌水配制成沼液治蟲劑,每次每畝噴施30~40kg,一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發生初期,噴施有效成分質量含量0.2%的苦參素植物殺蟲劑水劑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5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農藥用量和施肥量少、肥料利用率高,改善了草莓的口感和品質,具體如下:

(1)、本發明使用的有機肥,可以提高草莓產量和改善草莓的品質,一方面,添加碳化稻殼粉、百部粉末、酒糟、硫酸亞鐵和固氮菌,提高了大棚土壤中可吸收離子的含量,提升草莓中微量元素的積累,提供營養成分,改善品質;另一方面,通過膨脹珍珠巖增強了疏松性和通透性能,增強土壤保肥保水的能力,有利于種苗移栽定植后根系的快速恢復生長與再次發育,提高產量;

(2)、本發明的有機肥用量較少,減少因施肥過量而造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提高了草莓種植的經濟效益;

(3)、本發明中使用的培養基質,為草莓種苗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僅能提高成活率,還能夠促進種苗的生長和發育;

(4)、本發明對種苗預處理,通過熏蒸化學處理方法,以及各個處理過程中最優化起到殺蟲脫毒效果,達到良好的生長效果,合理控制了現有技術中脫毒處理中的傷害和風險;采用了溴甲烷和二氧化碳混合物的水蒸汽熏蒸處理方法,可以相應地將熏蒸的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以避免對于種苗造成過多傷害;

(5)、本發明采用中草藥制備成病蟲害防治劑,并在蚜蟲、紅蜘蛛、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中均采用環保低毒原料,不會在草莓上殘留,與傳統的化學農藥防治相比,改善了草莓食用的安全性和保留其營養成分;

(6)、本發明適合大規模大棚種植,由于采用大棚種植,采摘期長達4~5個月,既保證了草莓的品質,綠色環保,又保證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在草莓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進行處理,并且結合科學、合理的田間管理,合適的種植密度等種植措施綜合進行種植,能使草莓的產量大大提高,品質得到明顯改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排灌方便、1~2年未種植茄果類作物的田塊作為種植地;

(2)、搭建大棚

搭建南北走向的鍍鋅薄壁鋼管大棚,用竹條搭建拱形塑料大棚,覆蓋厚度為0.5mm厚的無滴膜,棚外設置用于通風的卷膜裝置,大棚寬度為6m、長度為40m,并安裝滴灌施肥系統,深翻20cm,每畝施60kg發酵組合物,均勻旋耕后,在土壤上覆蓋地膜,同時悶棚3天,利用發酵生物熱和太陽熱能殺菌滅蟲;

(3)、種苗預處理

選取健壯的種苗,將草莓種苗依次用60%的酒精浸泡消毒5s,取出再放入0.5%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2min,取出,用無菌水清洗干凈;

將清洗干凈的種苗置于39℃的飽和水蒸汽環境中,同時通入體積比為3∶1溴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進行熏蒸處理,時間為1min;

(4)、種苗促根

在室內室溫條件下,將步驟(3)預處理后的種苗整齊擺放于容器內,用60%可濕性粉劑萘乙酸兌水配制成濃度為10ppm的水溶液浸泡種苗根尖部位,浸泡時間為8h,然后用清水反復清洗2次,誘導出種苗初生根或不定根;

(5)、做壟

8月初在步驟(1)的大棚內,揭開地膜,土壤風干,起壟,壟面寬為40cm,壟溝寬為30cm,壟高為25cm;

(6)、定植

將步驟(4)促根后的種苗定植到地塊中,定植株距控制為10cm,行距控制為25cm,定植后立即澆水,畝施有機肥200kg;

(7)、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蚜蟲、紅蜘蛛、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蟲害防治;

肥水管理:定植后7內每天澆水至種苗成活且葉片挺立,每隔5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隔天澆水;

(8)、采收。

其中,

所述步驟(2)中的發酵組合物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菜籽餅20份、石灰氮15份、秸稈粉12份和速腐劑5份,所述步驟(2)中大棚內安裝有軸流通風機。

所述速腐劑為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桿菌的混合物。

所述步驟(3)的種苗為在培養基質培育30天得到的香緋草莓苗,種苗為2片展開葉的無根的幼苗。

所述培養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農家肥35份、泥炭蘚32份、蛭石20份、麥麩18份、木屑15份、酸性腐殖質12份和枯草芽孢桿菌5份,培養基質的制備方法為:將前述原料混合后,在15℃發酵7天,然后在45℃腐熟一周并進行消毒滅菌,干燥后得到所述培養基質。

所述酸性腐殖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腐殖土5份、腐熟豬糞3份和腐熟牛糞2份。

所述步驟(6)和步驟(7)的有機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碳化稻殼粉32份、竹炭28份、百部粉末26份、酒糟24份、膨脹珍珠巖10份、硫酸亞鐵7份和固氮菌5份。

所述碳化稻殼粉為稻殼燃燒碳化后留下的灰燼經粉碎、過篩的顆粒物料,粒徑為0.5mm。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還包括每隔20天噴施一次兌200倍水的病蟲害防治劑,所述病蟲害防治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干蠶沙22份、梧桐葉20份、巴參17份、大葉桉葉13份、瑞香10份、紅藤7份、柳枝5份、苦參5份和水80份。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中,蚜蟲和紅蜘蛛發生期,用沼液兌水配制成沼液治蟲劑,每次每畝噴施30kg,一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次;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發生初期,噴施有效成分質量含量0.2%的苦參素植物殺蟲劑水劑8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噴3次。

實施例2

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排灌方便、1~2年未種植茄果類作物的田塊作為種植地;

(2)、搭建大棚

搭建南北走向的鍍鋅薄壁鋼管大棚,用竹條搭建拱形塑料大棚,覆蓋厚度為0.6mm厚的無滴膜,棚外設置用于通風的卷膜裝置,大棚寬度為8m、長度為60m,并安裝滴灌施肥系統,深翻30cm,每畝施70kg發酵組合物,均勻旋耕后,在土壤上覆蓋地膜,同時悶棚5天,利用發酵生物熱和太陽熱能殺菌滅蟲;

(3)、種苗預處理

選取健壯的種苗,將草莓種苗依次用65%的酒精浸泡消毒8s,取出再放入0.7%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3min,取出,用無菌水清洗干凈;

將清洗干凈的種苗置于43℃的飽和水蒸汽環境中,同時通入體積比為3∶1溴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進行熏蒸處理,時間為5min;

(4)、種苗促根

在室內室溫條件下,將步驟(3)預處理后的種苗整齊擺放于容器內,用70%可濕性粉劑萘乙酸兌水配制成濃度為15ppm的水溶液浸泡種苗根尖部位,浸泡時間為9h,然后用清水反復清洗5次,誘導出種苗初生根;

(5)、做壟

8月初在步驟(1)的大棚內,揭開地膜,土壤風干,起壟,壟面寬為50cm,壟溝寬為35cm,壟高為30cm;

(6)、定植

將步驟(4)促根后的種苗定植到地塊中,定植株距控制為20cm,行距控制為35cm,定植后立即澆水,畝施有機肥300kg;

(7)、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蚜蟲、紅蜘蛛、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蟲害防治;

肥水管理:定植后7內每天澆水至種苗成活且葉片挺立,每隔6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隔天澆水;

(8)、采收。

其中,

所述步驟(2)中的發酵組合物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菜籽餅30份、石灰氮17份、秸稈粉13份和速腐劑6份,所述步驟(2)中大棚內安裝有軸流通風機。

所述速腐劑為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桿菌的混合物。

所述步驟(3)的種苗為在培養基質培育50天得到的香緋草莓苗,種苗為4片展開葉的已有少量初生根的幼苗。

所述培養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農家肥40份、泥炭蘚33份、蛭石25份、麥麩20份、木屑16份、酸性腐殖質15份和枯草芽孢桿菌8份,培養基質的制備方法為:將前述原料混合后,在25℃發酵9天,然后在60℃腐熟一周并進行消毒滅菌,干燥后得到所述培養基質。

所述酸性腐殖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腐殖土7份、腐熟豬糞4份和腐熟牛糞3份。

所述步驟(6)和步驟(7)的有機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碳化稻殼粉33份、竹炭30份、百部粉末27份、酒糟25份、膨脹珍珠巖12份、硫酸亞鐵8份和固氮菌7份。

所述碳化稻殼粉為稻殼燃燒碳化后留下的灰燼經粉碎、過篩的顆粒物料,粒徑為2mm。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還包括每隔60天噴施一次兌800倍水的病蟲害防治劑,所述病蟲害防治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干蠶沙24份、梧桐葉21份、巴參18份、大葉桉葉15份、瑞香12份、紅藤8份、柳枝6份、苦參6份和水85份。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中,蚜蟲和紅蜘蛛發生期,用沼液兌水配制成沼液治蟲劑,每次每畝噴施40kg,一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次;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發生初期,噴施有效成分質量含量0.2%的苦參素植物殺蟲劑水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10天噴1次,連噴5次。

實施例3

一種大棚草莓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耕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排灌方便、1~2年未種植茄果類作物的田塊作為種植地;

(2)、搭建大棚

搭建南北走向的鍍鋅薄壁鋼管大棚,用竹條搭建拱形塑料大棚,覆蓋厚度為0.5mm厚的無滴膜,棚外設置用于通風的卷膜裝置,大棚寬度為7m、長度為50m,并安裝滴灌施肥系統,深翻25cm,每畝施65kg發酵組合物,均勻旋耕后,在土壤上覆蓋地膜,同時悶棚4天,利用發酵生物熱和太陽熱能殺菌滅蟲;

(3)、種苗預處理

選取健壯的種苗,將草莓種苗依次用63%的酒精浸泡消毒7s,取出再放入0.6%的次氯酸鈉溶液中消毒2min,取出,用無菌水清洗干凈;

將清洗干凈的種苗置于40℃的飽和水蒸汽環境中,同時通入體積比為3∶1溴甲烷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進行熏蒸處理,時間為3min;

(4)、種苗促根

在室內室溫條件下,將步驟(3)預處理后的種苗整齊擺放于容器內,用65%可濕性粉劑萘乙酸兌水配制成濃度為12ppm的水溶液浸泡種苗根尖部位,浸泡時間為8.5h,然后用清水反復清洗4次,誘導出種苗初生根或不定根;

(5)、做壟

8月初在步驟(1)的大棚內,揭開地膜,土壤風干,起壟,壟面寬為45cm,壟溝寬為32cm,壟高為27cm;

(6)、定植

將步驟(4)促根后的種苗定植到地塊中,定植株距控制為15cm,行距控制為30cm,定植后立即澆水,畝施有機肥250kg;

(7)、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蚜蟲、紅蜘蛛、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蟲害防治;

肥水管理:定植后7內每天澆水至種苗成活且葉片挺立,每隔55天追施一次有機肥,隔天澆水;

(8)、采收。

其中,

所述步驟(2)中的發酵組合物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菜籽餅25份、石灰氮16份、秸稈粉12.5份和速腐劑5.5份,所述步驟(2)中大棚內安裝有軸流通風機。

所述速腐劑為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和芽孢桿菌的混合物。

所述步驟(3)的種苗為在培養基質培育40天得到的香緋草莓苗,種苗為3片展開葉的已有少量初生根的幼苗。

所述培養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農家肥37.5份、泥炭蘚32.5份、蛭石22.5份、麥麩19份、木屑15.5份、酸性腐殖質13.5份和枯草芽孢桿菌6.5份,培養基質的制備方法為:將前述原料混合后,在20℃發酵8天,然后在50℃腐熟一周并進行消毒滅菌,干燥后得到所述培養基質。

所述酸性腐殖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腐殖土6份、腐熟豬糞3.5份和腐熟牛糞2.5份。

所述步驟(6)和步驟(7)的有機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碳化稻殼粉32.5份、竹炭29份、百部粉末26.5份、酒糟24.5份、膨脹珍珠巖11份、硫酸亞鐵7.5份和固氮菌6份。

所述碳化稻殼粉為稻殼燃燒碳化后留下的灰燼經粉碎、過篩的顆粒物料,粒徑為1mm。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還包括每隔40天噴施一次兌500倍水的病蟲害防治劑,所述病蟲害防治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干蠶沙23份、梧桐葉20.5份、巴參17.5份、大葉桉葉14份、瑞香11份、紅藤7.5份、柳枝5.5份、苦參5.5份和水82.5份。

所述步驟(7)中病蟲害防治中,蚜蟲和紅蜘蛛發生期,用沼液兌水配制成沼液治蟲劑,每次每畝噴施35kg,一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次;蔓枯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發生初期,噴施有效成分質量含量0.2%的苦參素植物殺蟲劑水劑900倍液進行防治,每隔8天噴1次,連噴4次。

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城市| 宁国市| 灵武市| 区。| 瓮安县| 秭归县| 稷山县| 南川市| 孝义市| 广州市| 保定市| 城市| 马龙县| 丰原市| 遂平县| 城市| 怀仁县| 郴州市| 阿拉善右旗| 沁水县| 林州市| 江达县| 孙吴县| 武穴市| 荥经县| 琼中| 镶黄旗| 南召县| 江孜县| 富川| 永吉县| 淳安县| 宣恩县| 东方市| 金阳县| 靖远县| 探索| 呼和浩特市| 平塘县| 岚皋县|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