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態修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福壽螺(Apple snail,Pomacea canaliculata),又稱為蘋果螺、大瓶螺,是一種淡水大型螺類,隸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腹足綱(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屬(Pomacea),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它于1981年作為食用螺引入我國,具有繁殖能力強、食性廣泛、對惡劣的環境具有較強耐受性的特征。這些特征使它在新生境中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生存能力,發展成為優勢種,并廣泛分布。目前已經被國家環境保護部列入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對于湖泊來說,其主要危害作用如下:(1)攝食大量的植物。福壽螺對多數沉水植物的根、莖、葉、果實以及塊根(莖)均能取食;(2)捕食無脊椎動物。福壽螺能捕食淡水螺類,同時,在生長繁殖季節,能與大型無脊椎動物進行種間競爭,壟斷食物資源,破壞湖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功能;(3)福壽螺的牧食使清水態水體轉變為渾水態。高密度的福壽螺可導致水生植物幾乎完全消失、營養鹽濃度升高、浮游植物增加,造成湖泊生態系統、景觀及功能的全面退化。
此外,福壽螺是廣州管圓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的重要中間宿主之一,每只福壽螺內含廣州管圓線蟲幼蟲可達3000~6000條。廣州管圓線蟲幼蟲通過人食用生的或加熱不徹底的福壽螺的方式感染人體,其幼蟲可引起嗜紅細胞腦膜炎,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福壽螺不僅是管圓線蟲的寄主,也可以作為其他病原體的寄主,如血吸蟲、腸吸蟲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福壽螺的繁殖速度快,產卵量驚人。受水環境和食物風度影響,福壽螺的生命周期,一般為2~5年。福壽螺的生活史分為卵、幼螺和成螺三個階段。雌雄交配3~7天后開始產卵。卵呈深紅色,每卵塊約100~960粒不等。每只成熟的雌螺一年可產卵20~40次,每隔3~5天產一次,每次產卵時間20~30分鐘。一只成熟雌螺可年產卵萬粒左右,一年經兩代繁殖可達32.5萬只,繁殖量十分驚人,使得對它的防治和控制非常的困難。現在主要的防治方法有:人工防治、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人工防治費時費力,且成效不大。生物防治比如引入鴨群等,成效不大,且對湖泊帶來負擔較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裝置實現的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為釘網結構,具體為包含平網和設置在平網上的尖銳凸起物。
所述的平網的材質包括金屬和塑料,優選為塑料,從而更為輕便,成本更低;更優選為邵氏硬度D80以上的塑料。
所述的尖銳凸起物的材質包括金屬和塑料,優選為塑料,從而更為安全,更為輕便;更優選為邵氏硬度D80以上的塑料。
所述的尖銳凸起物的高度優選為12mm。
所述的凸起物的排布為等間隙排布或不等間隙排布;不等間隙排布時,最小的間隙為0.8mm,優選為1mm,最大的間隙為2mm;為等間隙排布時,間隙為0.8~1mm。
所述的凸起物的排布為不等間隙排布時,凸起物的排布由疏至密排布。
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將所述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圍閉待處理的湖泊。
所述的待處理的湖泊優選為無挺水植物的湖泊。
所述的圍閉是圍著待處理的湖泊一周(圈)。
所述的圍閉的高度為不小于湖泊的最高水位差;優選為50cm。
所述的圍湖的時間優選為春季福壽螺產卵高峰期前;更優選為2月份。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點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為塑料時,造價便宜。
(2)本發明提供的方法省時省事,一次鋪網,基本上不需要后續維護,只需注意圍湖期間,本發明提供的裝置沒有產生大的足以讓福壽螺穿過的縫隙。
(3)本發明效果突出,降低福壽螺卵的孵化幾率,從根本上解決了福壽螺泛濫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如圖1所示,包含平網和釘子,釘子設置在平網上,即釘網結構。其材質為塑料。塑料材質的釘子的間距為1mm(按照最小成螺體長)。釘子的邵氏硬度為D80,高度為12mm。
使用該防治淺水湖泊福壽螺的裝置防治福壽螺,操作如下:
(1)選擇無挺水植物且福壽螺泛濫的湖泊;
(2)以湖泊最低水位時將實施例1提供的裝置緊挨水面圍湖一周,其設置高度等于略大于湖泊最高水位差。
實施例2
選擇南方某高校內淺水湖泊作為實驗湖泊,該湖泊平均長度148.5m,寬31.2m,總面積4633.2m2,平均深度0.7m,四周封閉,主要湖水補給源為地表雨水,經觀測,最高水位差為50cm;無挺水植物。福壽螺入侵嚴重,生物量達到495g/m2。湖泊內無挺水植物。
本發明對福壽螺的控制采取以下的具體的實施步驟:
(1)在湖泊最低水位時,將實施例1提供的裝置圍湖一周;
(2)實施例1提供的裝置圍湖的高度為50cm;
(3)實施例1提供的裝置放置時間為春季福壽螺產卵高峰期前(2月份)。
本發明實施后半年,湖泊福壽螺生物量顯著降低至45g/m2,減少90%以上;連續一年半的觀測,其福壽螺的生物量維持在50g/m2以下,達到了一個很好的控制效果。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