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獲取高產的作物、蔬菜、水果,超標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農產品中化肥、農藥殘留超標,土壤和水體污染,引發一系列環境破環及生態災難。嚴重威脅著人類生存與發展。針對這些問題,國內外研發了一些生物有機肥料和農藥。植物材料干餾過程中形成的有機混合物,具有多種生物效應。日本在上世紀末將其用作飼料添加劑、土壤除臭劑及有機肥發酵劑。并較系統的研究了這些物質對蔬菜種子發芽、幼苗生長發育的影響。我國的研究表明可有效防止苗木立枯病及其它病害。用這種有機混合物處理荷蘭菊和萬壽菊的種子、插穗和根系,可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插穗生根率及幼苗的根系數量。還將其用作生物肥料的發酵劑。雖然國內外有一些產品并有較長的應用歷史,但很難適應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需求。
農作物促生長制劑是用于調節農作物生長、發育的一類物質。對目標農作物而言,農作物生 長調節劑是外源的非營養性化學物質,通??稍谵r作物體內傳導至作用部位,以很低的濃度 就能促進或抑制其生命過程的某些環節,使之向符合人類的需要發展。每種農作物生長調節劑都有特定的用途,而且應用技術要求相當嚴格,只有在特定的施用條件(包括外界因素) 下才能對目標農作物產生特定的功效。往往改變濃度就會得到相反的結果,例如在低濃度下 有促進作用,而在高濃度下則變成抑制作用。農作物生長調節劑有很多用途,因品種和目標農作物而不同。例如,控制萌芽和休眠、促進生根、促進細胞伸長及分裂、控制側芽或分蘗等。在以農業生產為首的農作物利用之中,究竟如何有效地讓農作物生長這件事對于農作物利用者而言是一直關心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出現的農作物生長調節劑多種多樣,它們的共性在于以補肥催苗為手段來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隨之帶來的不利后果是農作物的枝干和根系的強壯跟不上,導致農作物的抗性能力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不僅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還具有殺菌、除病害、治病等功效,而且對多種農作物具有十分顯著的增產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備而成:抗壞血酸0.001%~90%,吡唑醚菌酯0.1%—85%,分散劑1%~15%,助溶劑0.5%~15%,穩定劑0%~5%,溶劑10%~98%,余量為蒸餾水。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穩定劑攪拌均勻,碾碎成細粉,過50-100目篩,備用;
(2)向不銹鋼高壓釜中,加入吡唑醚菌酯,然后緩慢加入抗壞血酸和分散劑,密閉加熱至55-75℃,攪拌5-9小時,然后加入蒸餾水、助溶劑和步驟(1)處理后的穩定劑,保持溫度為33℃,繼續攪拌35分鐘,得混合溶液,備用;
(3)將步驟(2)所得混合溶液凍干成粉末,封裝,即得。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所述穩定劑由海藻酸鈉、微晶纖維素和變性淀粉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分散劑由三聚磷酸鈉和硬脂酸單甘油脂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所述助溶劑為甲醇、丙二醇甲醚和醋酸乙酯中的一種或兩種或三種。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所述溶劑為水、烷基苯、酯、酮、二醇、醇任選其一作為溶劑使用。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1)過80目篩。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密閉加熱至65℃。
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攪拌7小時。
本發明涉及藥物說明:
抗壞血酸是一種普遍存在于植物組織的抗氧化物質,它可以作為葉黃素循環中的紫黃質去環化酶的輔助因子,在保護光合機構及光合調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還可以作為次級抗氧化物直接參與生育酚的再生,并且還參與減數分裂和細胞擴增的調節、病原菌防御及金屬和生物異源物質的消除。
吡唑醚菌酯為新型廣譜殺菌劑。作用機理:為線粒體呼吸抑制劑.即通過在細胞色素合成中阻止電子轉移。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經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黃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葉斑病、菌核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本發明的優良效果還表現在:
(1)本發明組合物的制備工藝簡單易行,無污染,產品質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2)由本發明制得的組合物應用范圍廣,對作物有顯著的殺菌、增產增收效果,具有極好的市場開發前景和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配方:抗壞血酸0.001kg,吡唑醚菌酯85kg,分散劑1kg,助溶劑0.5kg,穩定劑5kg,溶劑10kg,余量為蒸餾水。
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制備方法是:
(1)將穩定劑攪拌均勻,碾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 所述穩定劑由海藻酸鈉、微晶纖維素和變性淀粉按照質量比為3:1:0.1配制而成;
(2)向不銹鋼高壓釜中,加入吡唑醚菌酯,然后緩慢加入抗壞血酸和分散劑,密閉加熱至75℃,攪拌9小時,然后加入蒸餾水、助溶劑和溶劑和步驟(1)處理后的穩定劑,保持溫度為33℃,繼續攪拌35分鐘,得混合溶液,備用, 所述分散劑由三聚磷酸鈉和硬脂酸單甘油脂按照質量比為2.2:0.7配制而成, 所述助溶劑為丙二醇甲醚和醋酸乙酯;溶劑為水、烷基苯、酯、酮、二醇、醇任選其一;
(3)將步驟(2)所得混合溶液凍干成粉末,封裝,即得。
實施例2:配方:抗壞血酸75kg,吡唑醚菌酯0.1kg,分散劑5kg,助溶劑0.5kg,穩定劑5kg,溶劑10kg,余量為蒸餾水。
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穩定劑攪拌均勻,碾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 所述穩定劑由海藻酸鈉、微晶纖維素和變性淀粉按照質量比為3:1:0.1配制而成;
(2)向不銹鋼高壓釜中,加入吡唑醚菌酯,然后緩慢加入抗壞血酸和分散劑,密閉加熱至75℃,攪拌9小時,然后加入蒸餾水、助溶劑和溶劑和步驟(1)處理后的穩定劑,保持溫度為33℃,繼續攪拌35分鐘,得混合溶液,備用, 所述分散劑由三聚磷酸鈉和硬脂酸單甘油脂按照質量比為2.2:0.7配制而成, 所述助溶劑為丙二醇甲醚和醋酸乙酯;溶劑為水、烷基苯、酯、酮、二醇、醇任選其一;
(3)將步驟(2)所得混合溶液凍干成粉末,封裝,即得。
實施例3:抗壞血酸80kg,吡唑醚菌酯0.5kg,分散劑1kg,助溶劑0.5kg,穩定劑2kg,溶劑10kg,余量為蒸餾水補足100kg。
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1)將穩定劑攪拌均勻,碾碎成細粉,過100目篩,備用, 所述穩定劑由海藻酸鈉、微晶纖維素和變性淀粉按照質量比為3:1:0.1配制而成;
(2)向不銹鋼高壓釜中,加入吡唑醚菌酯,然后緩慢加入抗壞血酸和分散劑,密閉加熱至75℃,攪拌9小時,然后加入蒸餾水、助溶劑和溶劑和步驟(1)處理后的穩定劑,保持溫度為33℃,繼續攪拌35分鐘,得混合溶液,備用, 所述分散劑由三聚磷酸鈉和硬脂酸單甘油脂按照質量比為2.2:0.7配制而成, 所述助溶劑為丙二醇甲醚和醋酸乙酯;溶劑為水、烷基苯、酯、酮、二醇、醇任選其一;
(3)將步驟(2)所得混合溶液凍干成粉末,封裝,即得。
試驗例 本發明所得一種含抗壞血酸和吡唑醚菌酯的農作物殺菌劑的試驗研究:
1.1 試驗對象
以大豆(品種:臨豆10號)為對象應用本發明生物農藥,進行相關試驗研究。
1.2 試驗設計
于2014-2015年,選取300m2大豆試驗區,等分成三個試驗組,分別為空白組,對照組,和試驗組,其中空白組采用清水,對照組采用蕓苔素內酯(購置于山東京蓬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實驗組采用本發明所得生物農藥;試驗區大豆種植密度按20萬株/hm2設計,重復三次,三個試驗組各設拌種及花期噴施兩種處理,其中,試驗組拌種方法:將本發明生物農藥按1000倍兌水稀釋可兌100公斤種子進行處理;花期噴施方法:將本發明生物農藥按500倍兌水稀釋,對作物進行均勻噴霧;田間管理措施同大田生產。跟蹤觀察并測試三個試驗區大豆的相關指標(根系生長情況,倒伏情況以及產量)。
1.3 結果與分析
三個試驗區的大豆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三個試驗區大豆測試指標平均值
由表1數據可知,對照組和試驗組中大豆的入土深度、根干重(根系干物質重)、根莖比等都分別較對照組明顯增加,其中尤以試驗組增加更加明顯;更重要的,試驗組中大豆入土深度較對照組增加4.7cm,較空白組增加9.1cm;根莖比較對照組增大0.64,較空白組增大1.02;由此表明本發明所得生物農藥能夠顯著增強植物的根系,這對于植物吸收養分和生長都是十分有利的。由產量指標可以看出,三個試驗區的大豆產量依次為: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結果表明,本發明所得生物農藥對提高作物產量優勢明顯。由倒伏率可知,三個試驗區的大豆的抗倒伏能力依次為:試驗組>對照組>空白組。以上結果表明,本發明所得生物農藥較現有產品,更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抗倒性和產量,具有極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便于推廣應用。
應當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本發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