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深松旋耕開溝智能施肥聯合作業機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農田作業機具中,能完成深松、旋耕、開溝、施肥等作業功能的單一機具或其中幾種功能組合的聯合作業機具品種規格繁多。還沒有機具能同時完成深松、旋耕、開溝、耕層施肥和深松溝底施肥作業,也不能根據作業速度和農藝要求智能調整施肥量。在現代化農業與農藝技術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機械也需要適應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等循環農業經濟的要求。而大多數機具在功能上存在單一性,需要采用多種機具或幾種機具分別完成深松、旋耕、開溝、碎土、施肥、深施肥等作業,導致一季種植作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進行兩三次的重復作業后還不易達到農業要求的效果;而且多次重復作業不僅會壓實了土壤,破壞了土壤結構,易造成土壤肥力的流失,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能源,還污染了環境。
另外,傳統的旋耕作業,多采用普通的單軸旋耕機,為了使表層土壤精細化,通常采用多次重復式作業的方法,不但耕作效率低,增加了耕作周期;一般的雙軸旋耕機前刀軸,刀軸半徑較小,耕作地表土壤,通常轉速較高;后刀軸,刀軸半徑較大,旋耕耕層土壤,通常轉速較低;該種機具常用于高稈作物根茬粉碎土壤旋耕作業,無法保證表層土壤細碎,會導致較大的土塊被帶到淺耕層,導致地表的大土塊較多,不利于作物的種植。
傳統的施肥機械多采用地輪式或鎮壓輥驅動排肥器施肥,容易受地表平整與否或土壤濕度的影響,造成施肥不均勻,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采用電動驅動的施肥機械,一般采用調速電機,通過改變排肥軸轉速,滿足需要的施肥量,但是在作業速度多變的情況下,電動控制裝置無法根據機具的行走速度實現智能調節排肥量,無法保證施肥質量能滿足農藝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發明公開一種深松旋耕開溝智能施肥聯合作業機具,解決了傳統耕作機械因功能性單一,而重復作業的缺點,可一次性實現深松、旋耕、碎土、開溝、耕層施肥、深松溝底施肥,可根據機具行走速度智能調節施肥量。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深松旋耕開溝智能施肥聯合作業機具,包括機架、中間齒輪箱和拖拉機,機架上設有中間齒輪箱,機架上安裝有電動施肥裝置,電動施肥裝置包括施肥箱、電機、排肥器、施肥轉軸和深施肥轉軸,前部施肥管單獨置于機架上,后部施肥管與深松施肥管相連接,電機通過轉速控制施肥量,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與施肥轉軸相連,施肥轉軸與深施肥轉軸通過鏈傳動相連,排肥器分別置于施肥轉軸和深施肥轉軸上,后部施肥管和前部施肥管與排肥器相連接,電機通過信號控制裝置控制,信號控制裝置與拖拉機上的速度傳感器連接,機架的前部安裝有深松鏟,深松鏟與深松施肥管緊密連接在一起,機架上分別安裝有碎土裝置和旋耕裝置,碎土裝置安裝于旋耕裝置的后部,碎土裝置包括碎土刀軸和碎土刀,旋耕裝置包括旋耕刀軸和旋耕刀,旋耕刀的旋轉半徑大于碎土刀的旋轉半徑,開溝裝置包括開溝刀和開溝刀盤,開溝刀安裝于開溝刀盤上,旋耕刀軸的中部安裝開溝刀盤,旋耕刀軸和開溝刀盤為同軸,中間齒輪箱與側邊齒輪箱相連接,側邊齒輪箱分別與下面的旋耕刀軸和碎土刀軸連接,開溝刀盤后對應設有開溝器,電機與拖拉機的電瓶連接。中間齒輪箱動力分為左右兩側輸出,通過連接軸或萬向節傳動軸,與兩側的側邊齒輪箱相連接,兩側的側邊齒輪箱分別與下面的旋耕刀軸和碎土刀軸連接,開溝刀盤后對應設有開溝器,開溝器的開度可調,前后長度大于工作位置的拖板長度。電動施肥裝置的電機與拖拉機的電瓶連接。
進一步的,為了農田整平、壓實,所述碎土刀軸的后面設有拖板,使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更加地完善,利于農業工藝的改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本機具結構合理,機械化程度高,一次進地可完成深松、旋耕、碎土、開溝、耕層施肥、深施肥作業,減少拖拉機進地次數,節約能源,降低成本。
相對于傳統的雙軸旋耕機,該機具將碎土刀軸置于旋耕刀軸后方,當旋耕刀軸作業后,碎土刀軸利用本身半徑小的優勢在不會帶動底部大土塊的情況下實現對淺土層進行碎土精旋,使得土表的平整、土塊細碎。
相對于利用地輪或鎮壓輥驅動、一般的調速電動機構驅動的施肥裝置,本發明機具不僅采用調速電機驅動施肥裝置,并且在拖拉機驅動輪上增加轉速傳感器,測定作業行走速度,將信號傳遞至電機控制器,電機根據所測得的行走速度,調節排肥量,實現施肥量根據作業速度進行實時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側面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俯視結構圖。
圖中:1-中間齒輪箱;2-側邊齒輪箱;3-旋耕刀;4-開溝刀;5-開溝器;6-碎土刀;7-深松施肥管;8-深松鏟;9-電機;10-后部施肥管;11-萬向傳動裝置;12-機架;13-拖板;14-深施肥軸;15-施肥軸;16-排肥器;17-側邊齒輪箱;18-前部施肥管;19-施肥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深松旋耕開溝智能施肥聯合作業機具,包括機架12、側邊齒輪箱17、中間齒輪箱1和拖拉機,機架12上設有中間齒輪箱1,機架12上安裝有電動施肥裝置,電動施肥裝置包括施肥箱19、電機9、排肥器16、施肥轉軸15和深施肥轉軸14,前部施肥管18有4根單獨置于機架上,后部施肥管10有4根與深松施肥管7相連接,電機9通過轉速控制施肥量,電機9通過傳動機構與施肥轉軸15相連,施肥轉軸15與深施肥轉軸14通過鏈傳動相連,排肥器16分別置于施肥轉軸15和深施肥轉軸14上,后部施肥管10和前部施肥管18與排肥器16相連接,電機9通過信號控制裝置控制,信號控制裝置與拖拉機上的速度傳感器連接,機架12的前部安裝有深松鏟8,深松鏟8與深松施肥管7緊密連接在一起,機架12上分別安裝有碎土裝置和旋耕裝置,碎土裝置安裝于旋耕裝置的后部,碎土裝置包括碎土刀軸和碎土刀6,旋耕裝置包括旋耕刀軸和旋耕刀3,旋耕刀3的旋轉半徑大于碎土刀6的旋轉半徑,開溝裝置包括開溝刀4和開溝刀盤,開溝刀4安裝于開溝刀盤上,旋耕刀軸的中部安裝開溝刀盤,旋耕刀軸和開溝刀盤為同軸,中間齒輪箱1與側邊齒輪箱2相連接,側邊齒輪箱2分別與下面的旋耕刀軸和碎土刀軸連接,開溝刀盤后對應設有開溝器5,電機9與拖拉機的電瓶連接,電機9通過信號控制裝置控制,使用過程中的工作原理:拖拉機與深松旋耕開溝智能施肥聯合作業機具相連接;拖拉機動力通過萬向傳動裝置11傳至中間齒輪箱1,中間齒輪箱1將動力一分為二:一部分通過側邊齒輪箱2帶動旋耕刀軸和開溝刀盤旋轉作業,另一部分通過,側邊齒輪箱17帶動碎土刀軸旋轉作業;開溝裝置和開溝器的共同作用下將農田開溝及成形;拖板13將農田整平、壓實;電機9與拖拉機的電瓶連接,為電動施肥裝置提供動力來源,肥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可以通過后部施肥管10直接流向土表,另一部分通過前部施肥管18引入深施肥管7流向土下30cm處,信號控制器根據裝在拖拉機輪的速度傳感器測得速度信號控制電機9轉速來改變施肥量的大小,實現智能施肥。本機具結構合理,機械化程度高,一次進地可完成深松、旋耕、碎土、開溝、耕層施肥、深施肥作業,減少拖拉機進地次數,節約能源,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