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在鹽堿沙荒地微咸水灌溉種植耐鹽飼草的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在鹽堿沙荒地開發微咸淺潛水種植耐鹽植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新疆屬典型的沙漠綠洲灌溉農業區,農業用水量占總水量的95%,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已嚴重制約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緩解日益加劇的供水矛盾,農業用水部門已將目光轉向微咸水、咸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
新疆是畜牧大區,但畜牧業總體發展水平還較低。飼草料地面積小、產量低,飼草料供應短缺已成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在不占用耕地資源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飼草料產業,正成為擺在農區畜牧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新疆是我國鹽生牧草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地區。基于鹽堿沙荒地及微咸水資源化利用,進行耐鹽堿植物的規模化種植研究,構建基于鹽堿資源開發的新型農區畜牧業飼草料生產基地,將是拓展區域農業資源量,改善農牧區生態環境,促進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鹽堿沙荒地微咸水灌溉種植耐鹽飼草的方法,該方法選擇在內陸干旱區微咸淺潛水資源豐富的鹽堿沙荒地,通過篩選鹽生牧草植物,利用微咸潛水開發鹽堿沙荒地種植鹽生牧草植物,實現了閑置微咸水和鹽堿沙荒地的資源化利用,構建了鹽堿沙荒地和微咸水綜合利用的生態高效農業模式。本發明所述方法對于耕地緊張農區的畜牧業發展和沙荒地綠化都有很好的指導價值。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在鹽堿沙荒地微咸水灌溉種植耐鹽飼草的方法,按下列步驟進行:
地塊選擇:
a、選擇綠洲外圍地下水埋深1.0-3.0m,潛水礦化度2.0-5.0g/L的平坦鹽堿沙荒地;
植物選擇:
b、選擇鹽生牧草植物為野榆錢菠菜、紅葉藜或鹽地堿蓬;
土地整理:
c、播種前,每畝地撒施蓄糞肥和秸稈墊圈肥5-8噸,旋耕20-30cm,鎮壓;
播種:
d、采用滴灌種植,種植期在5月上旬,機械開溝,溝間距0.8-1.2m,溝深10-15cm,溝寬30-40cm,將大滴頭流量滴灌帶設置于溝底,將鹽生牧草植物為野榆錢菠菜、紅葉藜或鹽地堿蓬的種子播撒于溝內滴灌帶兩側;
灌水管理:
e、播種后即滴水,出苗期間1-2天滴水1次,保持溝內土壤濕潤,無明水溢出種植溝,出苗顯行后,根據土壤水分和植物長勢判斷滴水,8月下旬最后1次灌水,灌水水量達到50m3-60m3/畝,或有夏季洪水能引用的區域,引洪漫灌以淋洗土壤積聚的鹽分;
收割制備草料:
f、9月至10月,收割鹽生牧草植物為野榆錢菠菜、紅葉藜或鹽地堿蓬的地上部分,與同期收割的春雨米秸稈、飼草高粱或青貯玉米,晾曬至含水量在60-70%時,按質量比鹽生植物:春雨米秸稈、青貯玉米或飼草高粱=1:1.5-3粉碎混勻,再將混合好的物料進行青貯。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在鹽堿沙荒地微咸水灌溉種植耐鹽飼草的方法,該方法的特點為:結合西部干旱地區鹽堿地、鹽生牧草植物、微咸淺潛水資源豐富特點,因地制宜,選擇鹽堿沙荒地以微咸淺潛水灌溉種植鹽生牧草,為鹽堿地區農牧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鹽堿沙荒地圖;
圖2為本發明為鹽地堿蓬圖片;
圖3為本發明紅葉藜圖片;
圖4為本發明野榆錢菠菜圖片;
圖5為本發明紅葉藜+飼草高粱混合青貯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2016年,在和田墨玉縣喀爾塞鄉進行沙荒地微咸淺潛水種植鹽生牧草試驗:
地塊選擇:
a、2013年開墾的鹽堿沙荒地,已試種苜蓿、玉米、冬小麥等,出苗困難,基本處于廢棄狀態,地下水埋深1.0-3.0m,淺潛水礦化度基本在4.0g/L,夏季洪水盛期可引水灌溉;
植物選擇:
b、2016年試驗示范種植鹽地堿蓬20畝;
土地整理:
c、播種前,每畝地撒施蓄糞肥和秸稈墊圈肥5噸,旋耕20cm、鎮壓;
播種:
d、采用滴灌種植,種植期在5月上旬,機械開溝,間距0.8m,溝深10cm,溝寬30cm,將大滴頭流量滴灌帶設置于溝底,將鹽生牧草植物鹽地堿蓬的種子播撒于溝內滴灌帶兩側;
灌水管理:
e、播種后即滴水,出苗期間1-2天滴水1次,保持溝內土壤濕潤,無明水溢出種植溝,出苗顯行后,根據土壤水分和植物長勢判斷滴水,夏季洪水期,引洪漫灌1次,以淋洗土壤積聚的鹽分;
收割制備草料:
f、9月下旬,收割鹽地堿蓬的地上部分,與同期收割的春雨米秸稈,晾曬至含水量在60-70%時,按質量比鹽地堿蓬:春雨米秸稈=1:1.5粉碎混勻,再將混合好的物料進行青貯。
實施例2
2016年,在喀什塔吉克阿巴提鎮鹽堿沙荒地進行鹽生牧草種植試驗;
地塊選擇:
a、綠洲外緣區地下水埋深1.0-3.0m,2014年開墾的鹽堿沙荒地,灌溉水主要為地下潛水,礦化度在3.0g/L,2015年試種菊芋、棉花,保苗困難,絕收;
植物選擇:
b、2016年,推廣示范種野榆錢菠菜5畝;
土地整理:
c、播種前,每畝地撒施蓄糞肥和秸稈墊圈肥6噸,旋耕25cm、鎮壓;
播種:
d、采用滴灌種植,種植期在5月中旬,機械開溝,溝間距1.2m,溝深13cm,溝寬40cm,將大滴頭流量滴灌帶設置于溝底,將鹽生牧草植物為野榆錢菠菜的種子播撒于溝內滴灌帶兩側;
灌水管理:
e、播種后即滴水,出苗期間1-2天滴水1次,保持溝內土壤濕潤,無明水溢出種植溝,出苗顯行后,根據土壤水分和植物長勢判斷滴水,8月下旬最后1次灌水,灌水量50m3-60m3/畝;
收割制備草料:
f、9月下旬,收割野榆錢菠菜地上部分,與同期收割的青貯玉米,晾曬至含水量在60-70%時,按質量比野榆錢菠菜:青貯玉米=1:3粉碎混勻,再將混合好的物料進行青貯。
實施例3
2016年,在和田墨玉縣喀爾塞鄉進行沙荒地微咸淺潛水種植鹽生牧草試驗:
地塊選擇:
a、選擇綠洲外圍地下水埋深1.0-3.0m,潛水礦化度5.0g/L的平坦鹽堿沙荒地;
植物選擇:
b、選擇種植鹽生牧草植物為紅葉藜5畝;
土地整理:
c、播種前,每畝地撒施蓄糞肥和秸稈墊圈肥8噸,旋耕30cm,鎮壓;
播種:
d、采用滴灌種植,種植期在5月上旬,機械開溝,溝間距1.0m,溝深15cm,溝寬35cm,將大滴頭流量滴灌帶設置于溝底,將鹽生牧草植物為紅葉藜的種子播撒于溝內滴灌帶兩側;
灌水管理:
e、播種后即滴水,出苗期間1-2天滴水1次,保持溝內土壤濕潤,無明水溢出種植溝,出苗顯行后,根據土壤水分和植物長勢判斷滴水,夏季洪水期,引洪漫灌1次,以淋洗土壤積聚的鹽分;
收割制備草料:
f、9月上旬,收割紅葉藜的地上部分,與同期收割的飼草高粱,晾曬至含水量在60-70%時,按質量比紅葉藜:飼草高粱=1:2粉碎混勻,再將混合好的物料進行青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