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山楂種子的處理方法,應用于山楂種植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山楂是核果類水果,核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藥,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癥有很好的療效。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是一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其提取物對抑制體內癌細胞生長、增殖和浸潤轉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也是一些中藥的重要組成成分,現在很多種植戶規模性的種植山楂,在山楂的種植過程中,對山楂種子的處理非常重要,種子處理不好在播種后,經常出現種子不出芽、山楂樹患病率高、掛果率少等現象,給種植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成活率高、患病率低、掛果量大的山楂種子的處理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山楂種子的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選種:山楂成熟后,去果肉,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作為山楂種;
步驟二:挖坑:在秋天,選取干燥且不易積水的地塊,挖一個深40-70cm,長30-40cm,寬40-60cm的土坑,并在坑底鋪一層細沙,細沙的厚度在8-12cm;
步驟三:混合:將步驟一種的山楂樹種子與細沙按照體積比1:5混合在一起,并用手攪拌均勻;
步驟四:入坑:將步驟三中的種子與沙倒入坑中,直到距離坑口高10-15cm處時停止;
步驟五:蓋沙土:將細沙倒入坑中,直至填滿坑,然后在細沙上蓋上松散的土,土高出地面5-10cm;
步驟六:翻種:第二年的5-8月份扒開覆土,將種子與沙翻動3-5次,然后再按照步驟四和五的方式入坑并蓋沙土;
步驟七:取種:到了11-12月份取出種子播種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將山楂種子埋在深沙層內,減少了種子被病菌侵蝕的概率,長時間的深埋給山楂種子充分的萌動,保證了種子在播種后的成活率,增加了種子的活性,有利于后期種子茁壯生長并加強了根部發育,對吸收養分非常有利,間接的增加了掛果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山楂種子的處理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選種:山楂成熟后,去果肉,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作為山楂種;
步驟二:挖坑:在秋天,選取干燥且不易積水的地塊,挖一個深40-70cm,長30-40cm,寬40-60cm的土坑,并在坑底鋪一層細沙,細沙的厚度在8-12cm;
步驟三:混合:將步驟一種的山楂樹種子與細沙按照體積比1:5混合在一起,并用手攪拌均勻;
步驟四:入坑:將步驟三中的種子與沙倒入坑中,直到距離坑口高10-15cm處時停止;
步驟五:蓋沙土:將細沙倒入坑中,直至填滿坑,然后在細沙上蓋上松散的土,土高出地面5-10cm;
步驟六:翻種:第二年的5-8月份扒開覆土,將種子與沙翻動3-5次,然后再按照步驟四和五的方式入坑并蓋沙土;
步驟七:取種:到了11-12月份取出種子播種即可。
實例一:
步驟一:選種:山楂成熟后,去果肉,挑選顆粒飽滿的種子作為山楂種;
步驟二:挖坑:在秋天,選取干燥且不易積水的地塊,挖一個深60cm,長40cm,寬60cm的土坑,并在坑底鋪一層細沙,細沙的厚度在10cm;
步驟三:混合:將步驟一種的山楂樹種子與細沙按照體積比1:5混合在一起,并用手攪拌均勻;
步驟四:入坑:將步驟三中的種子與沙倒入坑中,直到距離坑口高15cm處時停止;
步驟五:蓋沙土:將細沙倒入坑中,直至填滿坑,然后在細沙上蓋上松散的土,土高出地面6cm;
步驟六:翻種:第二年的6月份扒開覆土,將種子與沙翻動4次,然后再按照步驟四和五的方式入坑并蓋沙土;
步驟七:取種:到了11月份取出種子播種即可。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例,并不用來限制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