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魚類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喂魚裝置。
背景技術:
魚類養殖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通常情況下,伺養員會先準備足夠的魚食,然后將魚食拋入養魚池中。隨著魚池的擴大,通過人工喂養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即人工喂食的效率低,且耗費時間。
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喂魚裝置》(公開號:103430895A;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中公開了一種喂魚裝置,該裝置包括泡沫板和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飼料盆,所述泡沫板的中間部分為開口,泡沫板平行布置在飼料盆的上方,泡沫板與飼料盆通過第一伸縮桿與第二伸縮桿連接。第一伸縮桿與第二伸縮桿平行布置。通過該裝置喂魚時,需要通過人工將魚食投入泡沫板的中間部分的開口,使魚食最終落到飼料盆上。另外,還需要對魚進行定時投喂。由此可知,該裝置需要消耗人力和時間。
中國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魚缸》(公開號:102669037A;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中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魚缸,其包括魚缸體,設置在魚缸體上端的魚食盒,魚食盒上設有食量控制桿和漏食孔,魚缸體底端一側設有供氧機,魚缸體底端另一側設有排水管,排水管位于魚缸內一側設有過濾網,過濾網下側設有垃圾收集盒。通過所述的多功能魚缸可知,喂魚時需要通過人工將魚食放置在魚食盒。雖然該魚食盒可以控制食量,但是仍需要消耗人力和時間。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手動喂魚裝置》(公開號:203226156U;公開日:2013年10月9日)中公開了一種手動喂魚裝置,該裝置包括塑料軟管和線繩,所述線繩穿過所述塑料管,所述線繩為封閉線圈,所述塑料軟管兩端為十字截面。給大魚喂食時,將較大圓形顆粒狀魚食放入塑料軟管一端線繩中,用手捏住塑料軟管的另一端,同時收緊塑料軟管另一端的線繩,使圓形顆粒狀魚食緊固在塑料軟管一端的線繩及塑料軟管一端的端面之間。將塑料軟管插入魚缸中,將魚食一端送到大魚嘴附近,當大魚吞進飼料時,松開塑料軟管另一端的線繩,然后再重新安裝飼料,再進行喂食大魚。由此可知,通過這種方式喂魚的效率低下,且操作復雜。
總的來說,現有的喂魚裝置,喂魚的效率低下,需要消耗人力和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的技術問題作出改進,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喂魚裝置,該裝置解決了喂魚效率低下的問題,節省了人力。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自動喂魚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與驅動電機連接的主動輪、與主動輪嚙合且位于主動輪下方的第一從動輪、連接在第一從動輪左側面且且與第一從動輪同軸設置的送料螺桿、套裝在送料螺桿外部的送料管、位于第一從動輪左側且與送料管連通的入料口,所述送料管遠離第一從動輪的一端設有出料口,所述驅動電機、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入料口均與固定基座連接。
進一步,還包括第二從動輪、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從動輪與所述主動輪嚙合且位于主動輪上方,其與所述固定基座連接;所述第一錐齒輪位于所述第二從動輪的左側且兩者之間通過第一傳動軸連接,其與所述第二錐齒輪嚙合且兩者的中心線交角為90°;所述送料管包括L形主管和I形子管,所述L形主管的一端套裝在送料螺桿外部,其另一端與I形子管下端通過回轉支承連接;所述I形子管穿過所述第二錐齒輪設有的中心通孔并向上伸出,其與所述中心通孔過盈配合;所述出料口位于I形子管上端的圓周側面且其位置高于第二從動輪。
進一步,所述出料口的形狀為錐形管形,該錐形管的大頭與所述I形子管連接。
進一步,還包括與所述驅動電機的插頭連接的定時器插座。
進一步,所述固定基座包括矩形底板和垂直連接在底板上的支撐座;所述支撐座包括與所述驅動電機連接的第一支撐座,與所述入料口連接的第二支撐座,與所述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連接的第三支撐座;所述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第二從動輪的右側面均設有位于各自軸線上的固定軸,所述固定軸的右端通過回轉支承與第三支撐座連接。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機設有輸出軸,該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輪的固定軸通過傳送帶連接。
進一步,所述驅動電機設有輸出軸,該輸出軸與所述主動輪的固定軸通過傳送鏈連接。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驅動電機輸出的動力經主動輪傳遞給第一從動輪,第一從動輪帶動送料螺桿轉動,放入入料口中的魚食就會通過送料螺桿傳送到送料管的出料口,從而實現自動喂魚的目的。固定基座用于固定驅動電機、主動輪、第一從動輪和入料口的位置。進一步,第二從動輪從主動輪上獲取的動力,通過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將該動力的方向改變,并通過送料管使魚食從出料口旋出,增大魚食的落水速度,即增大魚食被作為活食的幾率。這里對回轉支承進行說明,回轉支承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回轉支承由內圈、套裝在內圈外部的外圈,以及位于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動體組成。將內圈和外圈分別與兩個不同物體連接即可實現這兩個不同物體之間的相對旋轉。第二種形式,回轉支承由第一圈座、疊置在第一圈座一側的第二圈座,以及位于第一圈座和第二圈座之間的滾動體組成。將第一圈座和第二圈座分別與兩個不同物體連接即可實現這兩個不同物體之間的相對旋轉。另外,出料口位置要高于第二從動輪,防止魚食落入本發明所述的裝置上。進一步,錐形管使魚食更加緊致。進一步,通過定時器插座實現定時喂魚的目的。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通過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可以實現自動喂魚的目的。
2.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可以增大魚食被作為活食的幾率,減少魚食的浪費。
3.本發明通所述的出料口的位置高于第二從動輪,防止魚食落入本發明所述的裝置上。
4.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可以使魚食更加緊致。
5.本發明通過定時器插座實現定時喂魚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正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4為圖3中B-B處的剖視圖。
圖5為圖3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種自動喂魚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主動輪2、第一從動輪3、送料螺桿4、送料管5、入料口6、第二從動輪7、第一錐齒輪8、第二錐齒輪9和固定基座10。
所述驅動電機1設有輸出軸。該輸出軸用于輸出驅動電機1的動力。
所述主動輪2的右側面均設有位于其軸線上的固定軸201。驅動電機1輸出軸與主動輪2的固定軸201通過傳送帶11連接。
所述第一從動輪3與主動輪2嚙合且位于主動輪2的下方,其右側面均設有位于其軸線上的固定軸301。
所述第二從動輪7與主動輪2嚙合且位于主動輪2上方,其右側面均設有位于其軸線上的固定軸701。
所述第一錐齒輪8位于第二從動輪7的左側且兩者之間通過第一傳動軸12連接。
所述第二錐齒輪9與第一錐齒輪8嚙合且兩者的中心線交角為90°。第二錐齒輪9上設有中心通孔。
所述送料螺桿4連接在第一從動輪3左側面,送料螺桿4與第一從動輪3同軸設置。
所述送料管5包括L形主管501和I形子管502。L形主管501的一端套裝在送料螺桿4外部,其另一端與I形子管502的下端通過回轉支承連接。這里,回轉支承由內圈、套裝在內圈外部的外圈,以及位于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動體組成。內圈與I形子管502的下端連接,外圈與L形主管501的另一端連接。I形子管502穿過第二錐齒輪9的中心通孔并向上伸出。I形子管502與第二錐齒輪9的中心通孔過盈配合。I形子管502上端的圓周側面設有出料口503,該出料口503的形狀為錐形管形,該錐形管的大頭與I形子管502連接。該錐形管的位置高于第二從動輪7。
所述入料口6位于第一從動輪3左側且與送料管5連通。
所述固定基座10包括矩形底板和垂直連接在底板上的支撐座。支撐座包括第一支撐座、第二支撐座和第三支撐座。第一支撐座與驅動電機1連接。第二支撐座與入料口6連接。第三支撐座通過回轉支承分別與主動輪2、第一從動輪3和第二從動輪7連接。這里,以主動輪2為例。回轉支承由內圈、套裝在內圈外部的外圈,以及位于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動體組成。內圈連接在固定軸201的右端,外圈連接在第三支撐座上。同理,通過回轉支承連接第一從動輪3與第三支撐座;通過回轉支承連接第二從動輪7與第三支撐座。
另外,將驅動電機1的插頭連接在定時器插座上,可實現定時喂魚的目的。這里,定時器插座未在圖中表示出。
本實施方式的特點:
1.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裝置可以實現自動喂魚的目的。驅動電機1輸出的動力經主動輪2傳遞給第一從動輪3,第一從動輪3帶動送料螺桿4轉動,放入入料口6中的魚食就會通過送料螺桿4傳送到送料管5的出料口503。
2.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裝置可以增大魚食被作為活食的幾率、使魚食更加緊致,減少魚食的浪費。第二從動輪7從主動輪2上獲取的動力,通過第一錐齒輪8和第二錐齒輪9將該動力的方向改變,并通過送料管5使魚食從出料口503旋出,增大魚食的落水速度。即增大魚食被作為活食的幾率。出料口503為錐形管,使魚食更加緊致。
3.本實施方式所述的出料口503的位置高于第二從動輪7,防止魚食落入本實施方式所述的裝置上。
上述所有的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的原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對本發明還可以作出其他的變化,這些變化仍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