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品養殖裝置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
背景技術:
在對水產品進行養殖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對水產品進行運輸,運輸過程中需要把水產品裝在轉運箱內,以在運輸時對水產品進行暫養,從而保證水產品的存活。
轉運箱在每次轉運水產品時,由于需要往轉運箱內投入飼料和食物來對水產品進行暫養,且水產品也會產生排泄物,轉運箱的底部往往堆積比較多的污物。因此,在每次使用后,均需要對轉動箱進行排污清理,污物清理比較困難,清理過程費時費力,從而為水產品的轉移帶來不便。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從而克服現有的轉運箱的污物清理比較困難,清理過程費時費力,從而為水產品的轉移帶來不便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其中,包括:箱體;集污盒,其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內腔的底部的左端;斜臺,其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內腔的底部,該斜臺的最高端與所述箱體的內腔的右側壁貼合,且該斜臺的最低端與所述集污盒的右端對應,且所述集污盒低于該斜臺的最低端,該斜臺的上端面呈階梯狀;出氣管,所述斜臺的上端面的最高處及每個轉角處各設置有一個該出氣管;每個該出氣管的軸向沿前后方向分布,且每個該出氣管沿軸向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所述出氣孔向左下方吹出氣流;以及供氣裝置,每個所述出氣管由該供氣裝置輸送空氣。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集污盒設置有一上端延伸出到所述箱體之外的提把。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斜臺的上端面的轉角的數量為兩個。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供氣裝置為一設置于所述斜臺內的氣泵,且每個所述出氣管通過一個管道與該氣泵的出氣口進行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出氣管在對箱體內輸送空氣的同時,氣流把斜臺的上端面上的污物集中吹下到集污盒內,以便于排污和清理,從而便于對水產品進行轉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
1-箱體,2-集污盒,3-提把,4-斜臺,5-轉角,6-出氣管,7-氣泵,8-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圖1顯示了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一種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的結構示意圖,該便于清理的水產品轉運箱包括箱體1、集污盒2、斜臺4、出氣管5以及供氣裝置,參考圖1,箱體1呈長方體狀,且箱體1的內腔的水平界面為長方形狀,箱體1的內腔用于暫養水產品。集污盒2設置于箱體1的內腔的底部的左端,集污盒2是能夠取出的。優選地,集污盒2設置有一上端延伸出到箱體1之外的提把3,以能夠直接通過提把3把集污盒2放入或取出。
繼續參考圖1,斜臺4設置于箱體1的內腔的底部,斜臺4自右至左向下傾斜,其右端為最高端且左端為最低端,斜臺4的最高端與箱體1的內腔的右側壁貼合,且斜臺4的最低端與集污盒2的右端對應,集污盒2的右端直接貼合在斜臺4的最低端,且集污盒2低于斜臺4的最低端,從而由斜臺4把污物集中向下導入到集污盒2內。斜臺4的上端面呈階梯狀,即其自高至低設置有若干個平行且向左下方傾斜的斜面,下一下斜面低于上一個斜面,從而使相鄰的上下兩個斜面之間形成一個轉角。優選地,斜臺4的上端面的轉角的數量為兩個,即其自高至低設置有三個平行的斜面。
繼續參考圖1,斜臺4的上端面的最高處及每個轉角處各設置有一個出氣管6,每個出氣管6的軸向沿前后方向分布,且每個出氣管6沿軸向設置有若干個出氣孔,出氣孔向左下方吹出氣流,出氣孔吹出的氣流可以直接與斜臺4的上端面的平面平行。每個出氣管6由供氣裝置輸送空氣。優選地,供氣裝置為一設置于斜臺4內的氣泵7,且每個出氣管6通過一個管道8與氣泵7的出氣口進行連接。
本發明出氣管6由氣泵7輸送空氣,空氣再從出氣孔向箱體1內的水體分散排出,從而為水產品提供空氣。由于出氣管6的出氣孔吹出的氣流是向左下方傾斜的,從而在出氣管6對箱體1內輸送空氣的同時,出氣孔吹出的氣流能把斜臺4的上端面上的污物集中吹下到集污盒2內。清理時只需對集污盒2進行排污清理即可。而排污盒2可以直接通過提把3取出箱體1之外,從而方便對集污盒進行清洗去污。本發明的箱體1的污物主要存在集污盒2內,其每次主要是對集污盒2進行清理,斜臺4的上端面可以在多次使用之后再進行一次清理,從而便于排污和清理,以便于對水產品進行轉移。
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