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作物種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花生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花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發展花生生產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花生種植包括整地、播種、打除草劑、蓋膜、田間管理等步驟,種植過程中往往采用除草劑的方式進行除草,除草劑的使用對花生容易產生危害,除草劑對花生的危害大致來自五方面:一是由于花生田本身除草劑用量過大、使用方法不正確、氣候因素或除草劑本身的問題造成的危害;二是由于花生田周圍其他作物使用除草劑,飄移到花生植株產生的危害;三是由于原來噴施非花生田除草劑藥具未能清理干凈,導致的除草劑危害;四是上茬作物使用除草劑土壤中的殘留對花生的危害;五是誤用其他除草劑造成的危害。為防止上述問題的發生,應道采用一種避免使用除草劑的方式進行除草處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花生種植方式,采用馬齒莧抑制雜草的方式經行除草,避免了使用除草劑造成的危害。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不足,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包括施肥、整地、選種扮藥和起壟種植,所述起壟種植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A、起壟
所起地壟,每一壟底面寬為75-90厘米,頂面寬為55-65厘米,壟高為10-16厘米,兩壟底面間距為20-30厘米;
B、播種
播種時,每一壟上種植兩行花生且采用每穴一顆和兩顆間隔種植的方式,播種深度為5-7厘米,花生窄行距30-40厘米,寬行距為45-55厘米,每行花生的穴距為15-17厘米,每平方米上播種16-18顆種子,每畝土地上種植12-15萬穴;
C、蓋膜
花生播種完成之后,采用地膜機進行蓋膜,蓋膜完成之后在壟溝內撒播馬齒莧種子。
所述的起壟種植還包括補苗及放苗步驟,播種15天后檢查出苗情況并做補苗處理,同時劃開地膜做放苗處理。
采用本種植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包括:一、施肥
①、施有機肥,每畝地施肥量為2-3平方米有機肥;
②、施用生物菌肥,每畝地施肥量為35-45公斤生物菌肥;
③、施用復合肥,每畝地施肥量為45-55公斤復合肥;
④、施用硼肥,每畝地施肥量為150-250克硼肥;
⑤、施用硅鈣肥,每畝地施肥量為20-30公斤硅鈣肥;
二、整地
①、正確調整犁具,規劃地塊翻垡方向,離地頭8-12米打起落線;
②、耕深均勻一致,深度為28-32厘米;
③、耕后地表平整,無溝壟,無立垡、回垡,不重不漏,兩耕副高低誤差不大于4-6厘米;
三、選種扮藥
在上一年花生刨收時,首先應當選擇那些莖稈粗壯,病害少,結果數量多,雙果率高,果型端正,莢果飽滿的植株能夠代表本品種特性特征的植株作為備選種株。在田間要細細查看,仔細挑選優良種株。然后將這些備選種株集中在一起集中采摘莢果,莢果選擇的標準是采摘結果部位中部的莢果,要精選果仁飽滿的雙仁果。不要摔打果仁,最好用手采摘,防止機械損傷。將采摘好的莢果要在曬場充分晾曬,在晾曬過程中充分攪拌,保證莢果受熱均勻,嚴防雨淋或受潮。與此同時,要揀出混雜在其中的一些病果、雜果、蟲咬果和秕果,最大程度的保證所選花生種子的純度和凈度。在晾曬過程中,曬場周圍嚴防其他花生果混雜其中,最好留出隔離區分開晾曬。將充分晾曬好的備用種裝入麻袋中,選擇陰涼、通風、干燥的地方進行貯藏,并防止鼠蟲害。等到來年花生播種前還要再次充分晾曬,然后剝皮,并做扮藥處理,適時下種。采用以上這種選種方法,可操作性強,簡單易行。
四、起壟種植
A、起壟
機械起壟,每一壟底面寬為75-90厘米,頂面寬為55-65厘米,壟高為10-16厘米,兩壟底面間距為20-30厘米;
B、播種
播種時,每一壟上種植兩行花生且采用每穴一顆和兩顆間隔種植的方式,播種深度為5-7厘米,花生窄行距30-40厘米,寬行距為45-55厘米,每行花生的穴距為15-17厘米,每平方米上播種16-18顆種子,每畝土地上種植12-15萬穴;
C、蓋膜
花生播種完成之后,采用地膜機進行蓋膜,蓋膜完成之后在壟溝內撒播馬齒莧種子;
D、補苗及放苗
播種15天后檢查出苗情況并做補苗處理,同時劃開地膜做放苗處理;
E、花生后期照料及收獲。
及時除草補充花生需要的各種養分,并實時做控旺處理,花生成熟之后及時收獲,收獲時候選擇一部分作為下一年的種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種植方式有效的解決了因為噴灑除草劑造成的危害,同時采用合理的起壟規格,方便了后期花生的收割,及田間管理,采用一顆之后兩顆的種植方式,合理的利用了田間的養分,使農作物產量明顯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花生種植方法,包括施肥、整地、選種扮藥和起壟種植,所述起壟種植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A、起壟
所起地壟,每一壟底面寬為75-90厘米,頂面寬為55-65厘米,壟高為10-16厘米,兩壟底面間距為20-30厘米;
B、播種
播種時,每一壟上種植兩行花生且采用每穴一顆和兩顆間隔種植的方式,播種深度為5-7厘米,花生窄行距30-40厘米,寬行距為45-55厘米,每行花生的穴距為15-17厘米,每平方米上播種16-18顆種子,每畝土地上種植12-15萬穴;
C、蓋膜
花生播種完成之后,采用地膜機進行蓋膜,蓋膜完成之后在壟溝內撒播馬齒莧種子。
所述的起壟種植還包括補苗及放苗步驟,播種15天后檢查出苗情況并做補苗處理,同時劃開地膜做放苗處理。
采用本種植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包括:
一、施肥
①、施有機肥,每畝地施肥量為2-3平方米有機肥;
②、施用生物菌肥,每畝地施肥量為35-45公斤生物菌肥;
③、施用復合肥,每畝地施肥量為45-55公斤復合肥;
④、施用硼肥,每畝地施肥量為150-250克硼肥;
⑤、施用硅鈣肥,每畝地施肥量為20-30公斤硅鈣肥;
二、整地
①、正確調整犁具,規劃地塊翻垡方向,離地頭8-12米打起落線;
②、耕深均勻一致,深度為28-32厘米;
③、耕后地表平整,無溝壟,無立垡、回垡,不重不漏,兩耕副高低誤差不大于4-6厘米;
三、選種扮藥
在上一年花生刨收時,首先應當選擇那些莖稈粗壯,病害少,結果數量多,雙果率高,果型端正,莢果飽滿的植株能夠代表本品種特性特征的植株作為備選種株。在田間要細細查看,仔細挑選優良種株。然后將這些備選種株集中在一起集中采摘莢果,莢果選擇的標準是采摘結果部位中部的莢果,要精選果仁飽滿的雙仁果。不要摔打果仁,最好用手采摘,防止機械損傷。將采摘好的莢果要在曬場充分晾曬,在晾曬過程中充分攪拌,保證莢果受熱均勻,嚴防雨淋或受潮。與此同時,要揀出混雜在其中的一些病果、雜果、蟲咬果和秕果,最大程度的保證所選花生種子的純度和凈度。在晾曬過程中,曬場周圍嚴防其他花生果混雜其中,最好留出隔離區分開晾曬。將充分晾曬好的備用種裝入麻袋中,選擇陰涼、通風、干燥的地方進行貯藏,并防止鼠蟲害。等到來年花生播種前還要再次充分晾曬,然后剝皮,并做扮藥處理,適時下種。采用以上這種選種方法,可操作性強,簡單易行。
四、起壟種植
A、起壟
機械起壟,每一壟底面寬為75-90厘米,頂面寬為55-65厘米,壟高為10-16厘米,兩壟底面間距為20-30厘米;
B、播種
播種時,每一壟上種植兩行花生且采用每穴一顆和兩顆間隔種植的方式,播種深度為5-7厘米,花生窄行距30-40厘米,寬行距為45-55厘米,每行花生的穴距為15-17厘米,每平方米上播種16-18顆種子,每畝土地上種植12-15萬穴,采用這種種植方式了,保證了花生后期花生葉子能夠充分利用陽光,保證了最多的葉子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了花生產量;
C、蓋膜
花生播種完成之后,采用地膜機進行蓋膜,蓋膜完成之后在壟溝內撒播馬齒莧種子,由于馬齒莧的生長周期為22天,花生出苗一般是在15天后,馬齒莧先成長從而抑制了壟上的雜草生長,根據達爾文進化理論,適者生存從而淘汰掉了壟上雜草的生長,同時到達15天之后花生出苗,此時馬齒莧已經進入成熟,花生利用自身養分發芽,互相之間不會影響,當花生要利用土地養分時候,馬齒莧已經收獲,保證了花生養分,同時花生抑制了雜草的生長,自然選擇法則,造成已經無法影響花生的正常生長,從而起到了除草了作用;
D、補苗及放苗
播種15天后檢查出苗情況并做補苗處理,同時劃開地膜做放苗處理;
E、花生后期照料及收獲
及時除草補充花生需要的各種養分,并實時做控旺處理,花生成熟之后及時收獲,收獲時候選擇一部分作為下一年的種子。
實施例一;
播種時選用花生種子宛花2號、豫花15號、豫花11號三種種子分別種植,種植時均采用機械起壟,壟高均為12厘米,壟底面寬80厘米,壟頂部寬60厘米,壟溝寬30厘米,壟上種植兩行花生,播種深度為6厘米,花生窄行距為35厘米,寬行距為50厘米,同一行花生的穴距為16厘米,均采用一顆種子與兩顆種子間隔種植的方式,保證花生葉子充分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花生產量,而且采用這種規格的壟,方便了后期田間管理過程中的控旺處理和花生收獲,三種花生種子收獲時平均畝產莢果量,分別為460.2公斤、455.3公斤、450.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513.6公斤,同時在壟溝內撒播馬齒莧種子,全程均不打除草劑,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雜草未影響花生整體生長。
實施例二;
播種時選用花生種子宛花2號、豫花15號、豫花11號三種種子分別種植,種植時均采用機械起壟,壟高均為12厘米,壟底面寬80厘米,壟頂部寬60厘米,壟溝寬30厘米,壟上種植兩行花生,播種深度為6厘米,花生窄行距為35厘米,寬行距為50厘米,同一行花生的穴距為16厘米,播種時采用每穴均為兩顆種子,三種花生種子收獲時平均畝產莢果量,分別為440.2公斤、425.3公斤、420.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480.6公斤,在壟溝內未撒播馬齒莧種子,全程均打除草劑,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雜草未影響花生整體生長,但是后期花生種子中檢測到有微量藥物存留。
實施例三、
播種時選用花生種子宛花2號、豫花15號、豫花11號三種種子分別種植,種植時均采用機械起壟,壟高均為10厘米,壟底面寬75厘米,壟頂部寬55厘米,壟溝寬20厘米,壟上種植兩行花生,播種深度為5厘米,花生窄行距為30厘米,寬行距為45厘米,同一行花生的穴距為15厘米,均采用一顆種子與兩顆種子間隔種植的方式,保證花生葉子充分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花生產量,而且采用這種規格的壟,方便了后期田間管理過程中的控旺處理和花生收獲,三種花生種子收獲時平均畝產莢果量,分別為450.2公斤、445.3公斤、440.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503.6公斤,在壟溝內未撒播馬齒莧種子,全程均未打除草劑,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雜草生長嚴重影響了花生的出苗,而且后期還需要大量的清楚雜草。
實施例四、
播種時選用花生種子宛花2號、豫花15號、豫花11號三種種子分別種植,種植時均采用機械起壟,壟高均為16厘米,壟底面寬90厘米,壟頂部寬60厘米,壟溝寬30厘米,壟上種植兩行花生,播種深度為7厘米,花生窄行距為40厘米,寬行距為55厘米,同一行花生的穴距為17厘米,均采用一顆種子與兩顆種子間隔種植的方式,保證花生葉子充分利用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花生產量,而且采用這種規格的壟,方便了后期田間管理過程中的控旺處理和花生收獲,三種花生種子收獲時平均畝產莢果量,分別為445.2公斤、440.3公斤、430.6公斤,最高畝產達到483.6公斤。
由此可見采用實施例1種植規格方式下,效果最好,而且采用種植馬齒莧的方式抑制雜草,不僅安全而且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