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
技術領域:
,特別是涉及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泥鰍屬鯉形目,體細長,前端稍圓,后端側扁。體灰黑,頭小。口小、下位,馬蹄形。眼小,無眼下刺。須5對。鱗極其細小,圓形,埋于皮下。體色常因生活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其他各鰭灰白色。泥鰍喜歡棲息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于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泥鰍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魚類。由于泥鰍與其他有鱗片的魚類不同,泥鰍的肉內無刺,只有一梳狀骨及小刺,食用方便,還因現在人工養殖的泥鰍大多采用激素飼料,口感差。鱔魚,又名黃鱔、長魚、無鱗公子、海蛇、蛆魚、黃蛆等,味鮮肉美,刺少肉厚,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質水底層,在中國各地均有生產,以長江流域、遼寧和天津產量較多,產期在6~10月,以6~8月所產的最肥。鱔魚體型似蛇,圓筒狀。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去,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各鰭不發達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肉嫩味美食用方便,還因現在人工養殖的黃鱔大多采用激素飼料,口感差。技術實現要素: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其具體養殖方法的操作步驟包括如下:(1)修建池塘面積為2-3畝,池塘底面及圍壁通過石板鋪面后用水泥勾縫,池塘凈深為1.2-1.5m,所述池塘的圍壁坡度設置為45-60°,并在圍壁上攤鋪7-12cm厚的細沙及池底填攤鋪0.32-0.4m厚的漚腐淤泥,用10-15%的石灰水潑灑進行消毒,同時在圍壁的一側設有進水口,其另一端設有出口,所述進水口兩側拐角設有50cm高的投食臺;(2)池塘進行貯水,其貯水深度為1-1.2m,然后在池塘內畝施撒160-180kg的腐熟禽畜糞便及2-3kg的尿素15-20天后,進行壯水和沉淀處理,再畝培6-8塊均為5-8m2的水草;(3)泥鰍苗和黃鱔苗先用溶解度為6%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消毒8-12min后,再進行投放,畝投放3-4cm長的泥鰍苗5-6萬尾及30-40g重黃鱔苗2.5-3萬尾,投放泥鰍苗和黃鱔苗5-7天后,進行定點定時投喂飼料,投喂飼料量由少到多,每天早上9點前和晚上6點后在進水口處的兩個拐角投放飼料,前1-2月日投飼料量為5-7kg,第3-4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0-15kg,第5-6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5-20kg,以及每天均投喂畜禽下角料500-650g;(4)在泥鰍苗和黃鱔苗投放后,每2-3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水量的1/3,并且每月用16%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池塘進行全池潑灑1-2次用于消毒,其畝撒量為200-300g,全年進行預防疾??;(5)在換水后立即畝施撒50-60kg畜禽糞便和秸稈混合物,其混合體積比例為1:1,冬季池塘結冰需破除,做好防寒工作確保水體溶氧量其他同常規管理。進一步,步驟(1)所述的進水口設在池塘一側的高處距池底0.6-0.65cm,所述的出水口設在池塘另一側的低處距池底0.15-0.2m,設進水口為在建塘時預壓為工程塑料管,并設有閥門,所述的位于池塘內側的工程塑料管管口端設有防逃網。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投喂畜禽下角料的投放處為池塘的水邊緣處,分多點投放,每相隔30-40m為一投放點,所述的畜禽下角料用網孔直徑為3-5mm的尼龍網盛放。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飼料為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米糠23-26份、豆粉10-18份、燕麥粉16-18份、山芋渣10-14份、干蛆蟲8-13份、干蚯蚓4-9份、中草藥添加劑4-7份、食鹽0.5-1份。進一步,所述中草藥添加劑具體由如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秦艽5-7份、防風8-12份、商陸3-6份、白芍4-8份、川芎4-8份。進一步,所述飼料的制備步驟包括如下:(1)將米糠與燕麥粉混合均勻后,置于220-240℃的鋁鍋內進行不斷翻炒10-14min,直至散發出熟香味,表面呈深黃色,得混合物A;(2)將秦艽、防風去除雜質后,分別放入到20-24℃的溫水中浸泡30-40min后晾干,再用80-100℃的小火進行微炒20-30min至秦艽表面有黑色焦斑點、防風表面呈深黃色;(3)用52%的白酒分別浸泡白芍、川芎50-60min后置于鍋內,再用80-100℃的小火進行微炒40-45min至其表面干燥;(4)對中草藥添加劑中的商陸及處理后的秦艽、防風、白芍、川芎置于鍋內,并加入10-12倍重量份的水進行煎煮至沸轉小火繼續煎煮30-40min過濾得藥液B,然后加入相同重量份的水進行二次煎煮,得藥液C,合并后得其藥液即為中草藥添加劑;(3)將混合物A、山芋渣混勻后加入其相同重量份的中草藥稀釋液進行煮熟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使其均勻,進行恒溫70-80℃燜制2-3h,然后進行造粒,干燥后得到含水量為12-15%的飼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方法簡單實用,易于操作,養殖成本低,水體容氧足,水體養分多及配合畜禽下角料的投喂,利于養殖肥壯泥鰍,同時“三定”投喂的飼料能滿足泥鰍的生長需要,另外飼料中的添加劑能預防泥鰍的流行疾病的發生,效率達95%,正常養殖7個月后,泥鰍畝增產達6-8%,泥鰍每尾長15cm,黃鱔畝增產5-7%,黃鱔每尾均重80g以上,經濟效益增長15%,同時泥鰍和黃鱔的口感和野生相近。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其具體養殖方法的操作步驟包括如下:(1)修建池塘面積為2畝,池塘底面及圍壁通過石板鋪面后用水泥勾縫,池塘凈深為1.2m,所述池塘的圍壁坡度設置為45°,并在圍壁上攤鋪7-12cm厚的細沙及池底填攤鋪0.32m厚的漚腐淤泥,用10%的石灰水潑灑進行消毒,同時在圍壁的一側設有進水口,其另一端設有出口,所述進水口兩側拐角設有50cm高的投食臺;(2)池塘進行貯水,其貯水深度為1m,然后在池塘內畝施撒160kg的腐熟禽畜糞便及2kg的尿素15天后,進行壯水和沉淀處理,再畝培6塊均為5m2的水草;(3)泥鰍苗和黃鱔苗先用溶解度為6%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消毒8min后,再進行投放,畝投放3cm長的泥鰍苗5萬尾及30g重黃鱔苗3萬尾,投放泥鰍苗和黃鱔苗5天后,進行定點定時投喂飼料,投喂飼料量由少到多,每天早上9點前和晚上6點后在進水口處的兩個拐角投放飼料,前1月日投飼料量為5kg,第3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0kg,第5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5kg,以及每天均投喂畜禽下角料500g;(4)在泥鰍苗和黃鱔苗投放后,每2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水量的1/3,并且每月用16%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池塘進行全池潑灑1次用于消毒,其畝撒量為200g,全年進行預防疾病;(5)在換水后立即畝施撒50kg畜禽糞便和秸稈混合物,其混合體積比例為1:1,冬季池塘結冰需破除,做好防寒工作確保水體溶氧量其他同常規管理。進一步,步驟(1)所述的進水口設在池塘一側的高處距池底0.6cm,所述的出水口設在池塘另一側的低處距池底0.15m,設進水口為在建塘時預壓為工程塑料管,并設有閥門,所述的位于池塘內側的工程塑料管管口端設有防逃網。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投喂畜禽下角料的投放處為池塘的水邊緣處,分多點投放,每相隔30m為一投放點,所述的畜禽下角料用網孔直徑為3mm的尼龍網盛放。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飼料為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米糠23份、豆粉10份、燕麥粉16份、山芋渣10份、干蛆蟲8份、干蚯蚓4份、中草藥添加劑4份、食鹽0.5份。進一步,所述中草藥添加劑具體由如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秦艽5份、防風8份、商陸3份、白芍4份、川芎4份。進一步,所述飼料的制備步驟包括如下:(1)將米糠與燕麥粉混合均勻后,置于220℃的鋁鍋內進行不斷翻炒10min,直至散發出熟香味,表面呈深黃色,得混合物A;(2)將秦艽、防風去除雜質后,分別放入到20℃的溫水中浸泡30min后晾干,再用80℃的小火進行微炒20min至秦艽表面有黑色焦斑點、防風表面呈深黃色;(3)用52%的白酒分別浸泡白芍、川芎50min后置于鍋內,再用80℃的小火進行微炒40min至其表面干燥;(4)對中草藥添加劑中的商陸及處理后的秦艽、防風、白芍、川芎置于鍋內,并加入10倍重量份的水進行煎煮至沸轉小火繼續煎煮30min過濾得藥液B,然后加入相同重量份的水進行二次煎煮,得藥液C,合并后得其藥液即為中草藥添加劑;(3)將混合物A、山芋渣混勻后加入其相同重量份的中草藥稀釋液進行煮熟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使其均勻,進行恒溫70℃燜制2h,然后進行造粒,干燥后得到含水量為12%的飼料。實施例2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其具體養殖方法的操作步驟包括如下:(1)修建池塘面積為2.3畝,池塘底面及圍壁通過石板鋪面后用水泥勾縫,池塘凈深為1.3m,所述池塘的圍壁坡度設置為53°,并在圍壁上攤鋪10cm厚的細沙及池底填攤鋪0.36m厚的漚腐淤泥,用12%的石灰水潑灑進行消毒,同時在圍壁的一側設有進水口,其另一端設有出口,所述進水口兩側拐角設有50cm高的投食臺;(2)池塘進行貯水,其貯水深度為1.1m,然后在池塘內畝施撒170kg的腐熟禽畜糞便及2.5kg的尿素17天后,進行壯水和沉淀處理,再畝培7塊均為6m2的水草;(3)泥鰍苗和黃鱔苗先用溶解度為6%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消毒10min后,再進行投放,畝投放3.4cm長的泥鰍苗5.5萬尾及35g重黃鱔苗2.8萬尾,投放泥鰍苗和黃鱔苗6天后,進行定點定時投喂飼料,投喂飼料量由少到多,每天早上9點前和晚上6點后在進水口處的兩個拐角投放飼料,前2月日投飼料量為6kg,第3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2kg,第5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8kg,以及每天均投喂畜禽下角料580g;(4)在泥鰍苗和黃鱔苗投放后,每3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水量的1/3,并且每月用16%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池塘進行全池潑灑2次用于消毒,其畝撒量為250g,全年進行預防疾??;(5)在換水后立即畝施撒55kg畜禽糞便和秸稈混合物,其混合體積比例為1:1,冬季池塘結冰需破除,做好防寒工作確保水體溶氧量其他同常規管理。進一步,步驟(1)所述的進水口設在池塘一側的高處距池底0.63cm,所述的出水口設在池塘另一側的低處距池底0.17m,設進水口為在建塘時預壓為工程塑料管,并設有閥門,所述的位于池塘內側的工程塑料管管口端設有防逃網。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投喂畜禽下角料的投放處為池塘的水邊緣處,分多點投放,每相隔30-40m為一投放點,所述的畜禽下角料用網孔直徑為4mm的尼龍網盛放。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飼料為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米糠24份、豆粉14份、燕麥粉17份、山芋渣12份、干蛆蟲10份、干蚯蚓7份、中草藥添加劑6份、食鹽0.8份。進一步,所述中草藥添加劑具體由如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秦艽6份、防風10份、商陸4份、白芍6份、川芎6份。進一步,所述飼料的制備步驟包括如下:(1)將米糠與燕麥粉混合均勻后,置于230℃的鋁鍋內進行不斷翻炒12min,直至散發出熟香味,表面呈深黃色,得混合物A;(2)將秦艽、防風去除雜質后,分別放入到22℃的溫水中浸泡35min后晾干,再用90℃的小火進行微炒25min至秦艽表面有黑色焦斑點、防風表面呈深黃色;(3)用52%的白酒分別浸泡白芍、川芎55min后置于鍋內,再用90℃的小火進行微炒42min至其表面干燥;(4)對中草藥添加劑中的商陸及處理后的秦艽、防風、白芍、川芎置于鍋內,并加入11倍重量份的水進行煎煮至沸轉小火繼續煎煮35min過濾得藥液B,然后加入相同重量份的水進行二次煎煮,得藥液C,合并后得其藥液即為中草藥添加劑;(3)將混合物A、山芋渣混勻后加入其相同重量份的中草藥稀釋液進行煮熟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使其均勻,進行恒溫75℃燜制2.5h,然后進行造粒,干燥后得到含水量為13%的飼料。實施例3一種泥鰍黃鱔的混合養殖方法,其具體養殖方法的操作步驟包括如下:(1)修建池塘面積為3畝,池塘底面及圍壁通過石板鋪面后用水泥勾縫,池塘凈深為1.5m,所述池塘的圍壁坡度設置為60°,并在圍壁上攤鋪12cm厚的細沙及池底填攤鋪0.4m厚的漚腐淤泥,用15%的石灰水潑灑進行消毒,同時在圍壁的一側設有進水口,其另一端設有出口,所述進水口兩側拐角設有50cm高的投食臺;(2)池塘進行貯水,其貯水深度為1.2m,然后在池塘內畝施撒180kg的腐熟禽畜糞便及3kg的尿素20天后,進行壯水和沉淀處理,再畝培8塊均為5m2的水草;(3)泥鰍苗和黃鱔苗先用溶解度為6%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消毒12min后,再進行投放,畝投放4cm長的泥鰍苗6萬尾及35g重黃鱔苗3萬尾,投放泥鰍苗和黃鱔苗6天后,進行定點定時投喂飼料,投喂飼料量由少到多,每天早上9點前和晚上6點后在進水口處的兩個拐角投放飼料,前1-2月日投飼料量為6kg,第3-4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2kg,第5-6個月日投飼料量為17kg,以及每天均投喂畜禽下角料650g;(4)在泥鰍苗和黃鱔苗投放后,每3周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總水量的1/3,并且每月用16%的二氯異氰尿酸鈉對池塘進行全池潑灑2次用于消毒,其畝撒量為300g,全年進行預防疾病;(5)在換水后立即畝施撒60kg畜禽糞便和秸稈混合物,其混合體積比例為1:1,冬季池塘結冰需破除,做好防寒工作確保水體溶氧量其他同常規管理。進一步,步驟(1)所述的進水口設在池塘一側的高處距池底0.65cm,所述的出水口設在池塘另一側的低處距池底0.2m,設進水口為在建塘時預壓為工程塑料管,并設有閥門,所述的位于池塘內側的工程塑料管管口端設有防逃網。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投喂畜禽下角料的投放處為池塘的水邊緣處,分多點投放,每相隔40m為一投放點,所述的畜禽下角料用網孔直徑為5mm的尼龍網盛放。進一步,步驟(3)所述的飼料為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米糠26份、豆粉18份、燕麥粉18份、山芋渣14份、干蛆蟲13份、干蚯蚓9份、中草藥添加劑7份、食鹽1份。進一步,所述中草藥添加劑具體由如下重量份原料組成:秦艽7份、防風12份、商陸6份、白芍8份、川芎8份。進一步,所述飼料的制備步驟包括如下:(1)將米糠與燕麥粉混合均勻后,置于240℃的鋁鍋內進行不斷翻炒14min,直至散發出熟香味,表面呈深黃色,得混合物A;(2)將秦艽、防風去除雜質后,分別放入到24℃的溫水中浸泡40min后晾干,再用100℃的小火進行微炒30min至秦艽表面有黑色焦斑點、防風表面呈深黃色;(3)用52%的白酒分別浸泡白芍、川芎60min后置于鍋內,再用100℃的小火進行微炒45min至其表面干燥;(4)對中草藥添加劑中的商陸及處理后的秦艽、防風、白芍、川芎置于鍋內,并加入12倍重量份的水進行煎煮至沸轉小火繼續煎煮40min過濾得藥液B,然后加入相同重量份的水進行二次煎煮,得藥液C,合并后得其藥液即為中草藥添加劑;(3)將混合物A、山芋渣混勻后加入其相同重量份的中草藥稀釋液進行煮熟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使其均勻,進行恒溫80℃燜制3h,然后進行造粒,干燥后得到含水量為15%的飼料。通過本發明的以上3個實施例進行驗證本發明方法養殖泥鰍和黃鱔混養的成效,得到如下數據:均長(cm)均重(g)泥鰍畝產(kg)發病率(%)黃鱔均重(g)實施例115.518283.51.880.7實施例215-717.6280.91.478.9實施例31619.1261.42.180.4本發明方法簡單實用,易于操作,養殖成本低,水體容氧足,水體養分多及配合畜禽下角料的投喂,利于養殖肥壯泥鰍,同時“三定”投喂的飼料能滿足泥鰍的生長需要,另外飼料中的添加劑能預防泥鰍的流行疾病的發生,效率達95%,正常養殖7個月后,泥鰍畝增產達6-8%,泥鰍每尾長15cm,黃鱔畝增產5-7%,黃鱔每尾均重80g以上,經濟效益增長15%,同時泥鰍和黃鱔的口感和野生相近。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