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37527閱讀:215來源:國知局
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屬于水稻插秧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作物,隨著世界水稻業的不斷發展,水稻插秧機械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水稻機插秧技術是繼品種和栽培技術更新之后,進一步提高水稻勞動生產力的重要措施,在我國,機械化栽植是水稻機械化生產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和最大的難點,有的地區甚至還是空白:1、農村單種經營、種植勞動力過剩,缺乏機械化的前提條件;2、插秧機性能存在著漏插率、傷秧率偏高,均勻度偏低的問題;3、以往的插秧機在工作的時候,秧板的橫向運動是連續的,也就是說當秧爪進行取秧時秧板仍處于運動狀態,這樣由于力的作用很可能會對秧苗產生一定的傷害。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來彌補傳統水稻插秧機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以用于解決現有插秧機存在的漏插率、傷秧率高,均勻率偏低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秧傳動軸1、螺旋軸2、傳動軸3、車架4、動力輸入軸5、發動機6、錐齒輪Ⅰ7、錐齒輪Ⅱ8、齒輪Ⅰ9、齒輪Ⅱ10、支撐秧板滑套11、V帶12、V帶輪13、殼體Ⅰ14、殼體Ⅱ15、殼體Ⅲ16、殼體Ⅳ17、秧爪18、端蓋19、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推秧桿22、惰輪Ⅱ23、行星齒輪24、行星齒輪軸25、惰輪Ⅰ26、從動輪27、主動輪28、中心輪29、惰輪軸30、彈簧31、推秧凸輪32、撥叉33;

所述的動力輸入軸5固定在車架4上,動力輸入軸5一端與發動機6相連,另一端與錐齒輪Ⅰ7連接,傳動軸3通過其上的錐齒輪Ⅱ8與動力輸入軸5上的錐齒輪Ⅰ7嚙合,裝在傳動軸3一端的齒輪Ⅰ9與裝在螺旋軸2上的齒輪Ⅱ10嚙合,帶動螺旋軸2旋轉,傳動軸3的另一端與V帶輪13連接,螺旋軸2的兩端固定在車架4上,螺旋軸2上裝有支撐秧板滑套11,插秧傳動軸1的兩端固定在車架4上,插秧傳動軸1上裝有V帶輪13,V帶輪13通過V帶12帶動插秧傳動軸1轉動,殼體Ⅲ16與殼體Ⅳ17裝在車架4上,插秧傳動軸1上的主動輪28與傳動軸3上的從動輪27嚙合,行星齒輪24在圓周范圍內成180°分布,且關于傳動軸3成對稱分布,殼體Ⅲ16、殼體Ⅳ17裝在插秧傳動軸1上,傳動軸3上的中心輪29與惰輪軸30上的惰輪Ⅰ26嚙合,惰輪軸30上的惰輪Ⅱ23與行星齒輪軸25上行星齒輪24嚙合,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裝在行星齒輪軸端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兩端通過端蓋19固定,推秧凸輪32安裝在行星齒輪軸25端部位于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撥叉33安裝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且與推秧凸輪32相切,彈簧31安裝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且一端抵住秧爪外殼Ⅱ21,另一端抵到推秧桿22,推秧桿22一端將撥叉33固定,另一端與秧爪18的一端連接,秧爪18的另一端固定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上。

分插機構包插秧傳動軸1、殼體Ⅰ14、殼體Ⅱ15、殼體Ⅲ16、殼體Ⅳ17、秧爪18、端蓋19、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推秧桿22、惰輪Ⅱ23、行星齒輪24、行星齒輪軸25、惰輪Ⅰ26、從動輪27、主動輪28、中心輪29、惰輪軸30、彈簧31、推秧凸輪32、撥叉33。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采用V帶輪13帶動V帶12傳動來實現縱向送秧,在左右極限位置時推秧凸輪32與推秧桿22碰撞使行星齒輪24旋轉一定角度,從而帶動秧苗向下定量送秧。秧爪18抓住秧苗運動到最下端的時候,推秧桿22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向下運動,將秧苗推進泥中,完成插秧過程。

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方案中多處使用了齒輪傳動,使整個傳動過程中傳動比準確。通過普通V帶將動力從傳動軸箱的第一傳動軸直接傳到分插機構的齒輪箱動力軸,既減少了中間不必要的傳動效率的損失,又節省了空間;

2、選用齒輪傳動可是使整個過程中傳動平穩,傳動比精確,另外減少了減少噪音;

3、螺旋軸的間歇設計正好與秧爪的取秧時間相匹配,也就是說使秧爪在取秧時秧板處于停歇狀態,這樣與以往的插秧機相比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秧苗的傷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分插機構殼體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分插機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分插機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為:1:插秧傳動軸、2:螺旋軸、3:傳動軸、4:車架、5:動力輸入軸、6:發動機、7:錐齒輪Ⅰ、8:錐齒輪Ⅱ、9:齒輪Ⅰ、10:齒輪Ⅱ、11:支撐秧板滑套、12:V帶、13:V帶輪、14:殼體Ⅰ、15:殼體Ⅱ、16:殼體Ⅲ、17:殼體Ⅳ、18:秧爪、19:端蓋、20:秧爪外殼Ⅰ、21:秧爪外殼Ⅱ、22:推秧桿、23:惰輪Ⅱ、24:行星齒輪、25:行星齒輪軸、26:惰輪Ⅰ、27:從動輪、28:主動輪、29:中心輪、30:惰輪軸、31:彈簧、32:推秧凸輪、33:撥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內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圍。

實施例1:如圖1-4所示,一種正齒行星輪式水稻插秧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插秧傳動軸1、螺旋軸2、傳動軸3、車架4、動力輸入軸5、發動機6、錐齒輪Ⅰ7、錐齒輪Ⅱ8、齒輪Ⅰ9、齒輪Ⅱ10、支撐秧板滑套11、V帶12、V帶輪13、殼體Ⅰ14、殼體Ⅱ15、殼體Ⅲ16、殼體Ⅳ17、秧爪18、端蓋19、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推秧桿22、惰輪Ⅱ23、行星齒輪24、行星齒輪軸25、惰輪Ⅰ26、從動輪27、主動輪28、中心輪29、惰輪軸30、彈簧31、推秧凸輪32、撥叉33;

所述的動力輸入軸5固定在車架4上,動力輸入軸5一端與發動機6相連,另一端與錐齒輪Ⅰ7連接,傳動軸3通過其上的錐齒輪Ⅱ8與動力輸入軸5上的錐齒輪Ⅰ7嚙合,裝在傳動軸3一端的齒輪Ⅰ9與裝在螺旋軸2上的齒輪Ⅱ10嚙合,帶動螺旋軸2旋轉,傳動軸3的另一端與V帶輪13連接,螺旋軸2的兩端固定在車架4上,螺旋軸2上裝有支撐秧板滑套11,插秧傳動軸1的兩端固定在車架4上,插秧傳動軸1上裝有V帶輪13,V帶輪13通過V帶12帶動插秧傳動軸1轉動,殼體Ⅲ16與殼體Ⅳ17裝在車架4上,插秧傳動軸1上的主動輪28與傳動軸3上的從動輪27嚙合,行星齒輪24在圓周范圍內成180°分布,且關于傳動軸3成對稱分布,殼體Ⅲ16、殼體Ⅳ17裝在插秧傳動軸1上,傳動軸3上的中心輪29與惰輪軸30上的惰輪Ⅰ26嚙合,惰輪軸30上的惰輪Ⅱ23與行星齒輪軸25上行星齒輪24嚙合,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裝在行星齒輪軸端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兩端通過端蓋19固定,推秧凸輪32安裝在行星齒輪軸25端部位于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撥叉33安裝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且與推秧凸輪32相切,彈簧31安裝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內且一端抵住秧爪外殼Ⅱ21,另一端抵到推秧桿22,推秧桿22一端將撥叉33固定,另一端與秧爪18的一端連接,秧爪18的另一端固定在秧爪外殼Ⅰ20、秧爪外殼Ⅱ21上。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木兰县| 卢湾区| 贵定县| 长顺县| 宁武县| 汉沽区| 资兴市| 同江市| 独山县| 长白| 县级市| 夏河县| 普陀区| 宜都市| 民勤县| 靖州| 大宁县| 灵寿县| 怀仁县| 满洲里市| 莆田市| 乐安县| 日照市| 柘城县| 兴山县| 慈溪市| 海盐县| 红桥区| 剑川县| 错那县| 山阳县| 宣威市| 贵港市| 青岛市| 临西县| 博客| 龙南县| 象山县| 昌平区|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