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沙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沙姜(Kaempferia galanga L)屬襄荷科,為姜科山柰植物的根莖,主產于廣東、廣西、南、云南、臺灣、福建等地。其味辛辣、性辛溫、有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止咳、化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寒濕吐瀉、牙痛等癥。沙姜又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是一種良好的天然香料和食物調味料,添加于肉制品中,具有增鮮除異味的作用,人們吃涼拌茸食及白切雞、鴨、鵝的時候,都用新鮮的沙姜洗凈搗碎,配以調料作為上等調味品,既消食又可口。
沙姜作為天然藥物和香料,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揮發性含酯化合物,如:對甲氧基桂皮酸乙酯、桂皮酸乙酯、蒈烯、蒎烯、龍腦、二甲基蘇合香烯、1,8-桉油素、十七烷、樟烯等,其中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最高,超過60%,是沙姜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據報道,對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明顯的殺蟲、殺蚊的功能及抗促癌作用,可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啟始階段和促進階段分別發揮阻抑作用,具有化學防癌的功效,是一種安全性強、防癌效果好的天然化合物。
據報道,沙姜中含有多種豐富的微量元素,鉀和鎂含量特別高,其次是鈣、錳、鋅、鐵、鉻,而有害元素砷和鉛含量甚低,人體微量元素不僅對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人體的其它生命活動也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對我國蔬菜的抗促癌活性進行篩選的過程中,沙姜還顯示出一定的抗促癌活性。沙姜是一種有發展潛力的植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沙姜的種植方法。利用此方法優化了沙姜的種植方法,并通過合理施肥,增加了沙姜的口感和藥用價值。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沙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種植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陽光充足,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地作為種植地,氣溫在25-28℃;步驟2:整地:在上一年度的冬天將土地深翻整細耙平,并在犁地的同時撒上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后開125-140厘米寬的高畦,在畦地上施放堆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細整平,待打窩栽種;步驟3:種植:在種植前幾天,再進行一次耕犁翻耙,使土層松碎,在此基礎上,重施基肥;在畦地面按20-25厘米開穴,每穴播沙姜種1個,沙姜種放在穴中間,芽眼朝上,不要倒放,然后用土雜肥蓋種,再回土至畦平面;步驟4:田間管理:出苗后,每20-25天中耕除草松土1次;齊苗后即追施第一次肥,用尿素兌水淋施,促進莖葉速生快長;在7月進行第二次追施肥;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沙姜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人畜糞水;步驟5:采收:于栽種當年的12月中、下旬葉片變黃時收獲,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須根。
進一步地,種植地深翻土過冬,使土層風化。
進一步地,步驟3中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30-50份、蛋氨酸2-4份、皂莢10-12份、酒糟3-4份、珍珠巖7-12份、竹炭粉5-7份、人畜糞水50-80份。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35-46份、蛋氨酸2.5-3.5份、皂莢11-11.6份、酒糟3.2-3.8份、珍珠巖9-10份、竹炭粉5.5-6.5份、人畜糞水60-72份。
再進一步地,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40份、蛋氨酸3份、皂莢11.4份、酒糟3.5份、珍珠巖9份、竹炭粉6份、人畜糞水68份。
進一步地,步驟4中,尿素兌水時,尿素∶水=1-5-7。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優化沙姜的種植方法,尤其是針對沙姜對營養成分的需求,合理選擇肥料以及施肥方式,顯著提高了沙姜的產量,同時增強了沙姜的口感。
2、本發明研究出沙姜的種植方法,填補了目前這塊的技術空白,從而使計劃種植沙姜的人員有方法可參考。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下列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實施例1
本發明沙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種植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陽光充足,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地作為種植地,氣溫在25-28℃;
步驟2:整地:在上一年度的冬天將土地深翻整細耙平,并在犁地的同時撒上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后開125-140厘米寬的高畦,在畦地上施放堆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細整平,待打窩栽種;
步驟3:種植:在種植前幾天,再進行一次耕犁翻耙,使土層松碎,在此基礎上,重施基肥,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40份、蛋氨酸3份、皂莢11.4份、酒糟3.5份、珍珠巖9份、竹炭粉6份、人畜糞水68份;在畦地面按20-25厘米開穴,每穴播沙姜種1個,沙姜種放在穴中間,芽眼朝上,不要倒放,然后用土雜肥蓋種,再回土至畦平面;
步驟4:田間管理:出苗后,每20-25天中耕除草松土1次;齊苗后即追施第一次肥,用尿素兌水淋施,尿素∶水=1∶5,促進莖葉速生快長;在7月進行第二次追施肥;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沙姜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人畜糞水;
步驟5:采收:于栽種當年的12月中、下旬葉片變黃時收獲,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須根。
實施例2
本發明沙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種植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陽光充足,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地作為種植地,氣溫在25-28℃;種植地深翻土過冬,使土層風化;
步驟2:整地:在上一年度的冬天將土地深翻整細耙平,并在犁地的同時撒上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后開125-140厘米寬的高畦,在畦地上施放堆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細整平,待打窩栽種;
步驟3:種植:在種植前幾天,再進行一次耕犁翻耙,使土層松碎,在此基礎上,重施基肥,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30份、蛋氨酸2份、皂莢10份、酒糟3份、珍珠巖7份、竹炭粉5份、人畜糞水50份;在畦地面按20-25厘米開穴,每穴播沙姜種1個,沙姜種放在穴中間,芽眼朝上,不要倒放,然后用土雜肥蓋種,再回土至畦平面;
步驟4:田間管理:出苗后,每20-25天中耕除草松土1次;齊苗后即追施第一次肥,用尿素兌水淋施,尿素∶水=1∶6,促進莖葉速生快長;在7月進行第二次追施肥;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沙姜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人畜糞水;
步驟5:采收:于栽種當年的12月中、下旬葉片變黃時收獲,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須根。
實施例3
本發明沙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種植地選擇:選擇土壤疏松、陽光充足,且排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地作為種植地,氣溫在25-28℃;種植地深翻土過冬,使土層風化;
步驟2:整地:在上一年度的冬天將土地深翻整細耙平,并在犁地的同時撒上生石灰進行消毒,然后開125-140厘米寬的高畦,在畦地上施放堆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細整平,待打窩栽種;
步驟3:種植:在種植前幾天,再進行一次耕犁翻耙,使土層松碎,在此基礎上,重施基肥,所述的基肥包括以下各組分:腐植土50份、蛋氨酸4份、皂莢12份、酒糟4份、珍珠巖12份、竹炭粉7份、人畜糞水80份;在畦地面按20-25厘米開穴,每穴播沙姜種1個,沙姜種放在穴中間,芽眼朝上,不要倒放,然后用土雜肥蓋種,再回土至畦平面;
步驟4:田間管理:出苗后,每20-25天中耕除草松土1次;齊苗后即追施第一次肥,用尿素兌水淋施,尿素∶水=1∶7,促進莖葉速生快長;在7月進行第二次追施肥;第三次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沙姜苗已封畦,施用干肥不便,只能施用人畜糞水;
步驟5:采收:于栽種當年的12月中、下旬葉片變黃時收獲,挖起全株,挖去泥沙,去掉地上部分和須根。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