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姜炮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屬于中藥材炮制領域。
背景技術:
胃脹、胃痛、感冒等一些常見病基本每個人都有體會,既影響身體健康又影響工作和生活。而一些常見的治療胃病的藥物往往刺激胃,不僅起不到緩解病痛的作用,而且可能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對于上述病癥防重于治,也就是中醫所謂的治未病。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生姜炮制方法,本發明所制姜片可以消除胃 ·粘膜的水腫充血而使胃脘隱痛惡逆脹滿得以治療補中益氣,生血益精,止渴生津,調營養衛,扶正祛邪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止惡逆,預防和治療胃脹、胃痛,對于感冒有一定的療效。并且毒副作用小。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人參、首烏和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0 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15 2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和蔗糖,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80 12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間隔進行攪拌直至姜片完全干燥。混合中藥材中各藥材的重量份組成為人參10 30 首烏10 30 半夏10 30。優選的混合中藥材中各藥材的重量份組成為人參20 首烏20 半夏20。第一次煎煮時每3g混合中藥材中加入25mL的水。第二次煎煮時加入水的量為第一次煎煮時水量的一半。《靈柩.邪氣臟腑病形》說“胃病者,腹瞋脹,胃脘當心而痛”,《外臺秘要 心痛方》也提到“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者,謂之胃心痛也”,本發明所制姜片利用干姜溫中祛寒止痛,溫肺定喘,化痰行水,溫經止血的功能,消除胃粘膜的水腫充血而使胃脘隱痛惡逆脹滿得以治療。輔以人參、首烏補中益氣,生血益精,止渴生津,調營養衛,扶正祛邪,同時以制約干姜過多的辛散之性,使干姜辛散而不傷胃津,滋補而不滋抑胃氣,達到陰陽平衡而正氣旺盛。佐以半夏,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止惡逆,使痰涎除而惡逆自止。蔗糖甘緩養血,大補中氣,使胃氣降,脾氣升(升清降濁)。總之用生姜通過蔗糖、人參、首烏和半夏的炮制使生姜的辛散收斂,溫中而補,補中有瀉(除痰涎)甘溫瀉火,胃痰得除。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所制姜片可以消除胃粘膜的水腫充血而使胃脘隱痛惡逆脹滿得以治療補中益氣,生血益精,止渴生津,調營養衛,扶正祛邪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止惡逆,預防和治療胃脹、胃痛,對于感冒有一定的療效。并且毒副作用小。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20g人參、20g首烏和20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5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25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3kg和蔗糖2. I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0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實施例2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IOg人參、20g首烏和30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5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25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2. 5kg和蔗糖I. 5kg,靜置4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8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實施例3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30g人參、15g首烏和15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5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3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25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1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2kg和蔗糖I. 5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2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實施例4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30g人參、20g首烏和IO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5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25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3kg和蔗糖2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1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實施例5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15g人參、30g首烏和15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5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3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25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3kg和蔗糖2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0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
·
實施例6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30g人參、IOg首烏和20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8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3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40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3kg和蔗糖2. 1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0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實施例7
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30g人參、IOg首烏和20g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800mL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3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500mL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3kg和蔗糖2. Ikg,靜置7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10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每三小時攪拌一次直至姜片完全干燥。本發明所制姜片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58例,并與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治療50例做對照,觀察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I、一般資料
108例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齡35 58歲,病程3個月至4年;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38 63歲,病程I個月至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2、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1982年重慶會議制定的《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鏡及病理診斷標準》和《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
3、納入標準
試驗前半個月內,胃鏡病理證實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且能配合治療的患者。二、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本發明所制姜片口服,每次2 3g 口嚼服用,吞咽,3個月為一個療程;對照組給予多潘立酮片,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3個月為I個療程。三、療效觀察 I、療效標準
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判定,治愈胃脘隱痛、腹脹、惡逆等癥狀消失,X射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正常。好轉胃脘隱痛、腹脹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它癥狀減輕,X射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變化。
·
2、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58例,治愈23例,好轉3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3. 10% ;對照組50例,治愈
10例,好轉21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為62% ;治療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 05)。
權利要求
1.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在人參、首烏和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20 25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2)在步驟(I)得到的藥渣中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15 20分鐘,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 (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Imm厚的生姜片和蔗糖,靜置4 10天,靜置期間內每天攪拌兩次以上,靜置完成后取出生姜片在80 120°C下進行干燥,在干燥過程中間隔進行攪拌直至所述姜片完全干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中藥材中各藥材的重量份組成為人參10 30 首烏10 30 半夏10 30。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中藥材中各藥材的重量份組成為 人參20 首烏20 半夏20。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煎煮時每3g混合中藥材中加入25mL的水。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煎煮時加入水的量為第一次煎煮時水量的一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姜炮制方法,屬于中藥材炮制領域。包括以下步驟(1)在人參、首烏和半夏的混合中藥材中加水進行第一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2)在步驟(1)得到的藥渣中加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待水沸騰后改文火煎煮,煎煮完畢后濾去藥渣,藥汁備用;(3)將第一次煎煮得到的藥汁和第二次煎煮得到的藥汁混合均勻,在混合后的藥汁中加入生姜片和蔗糖,靜置,干燥。本發明所制姜片可以消除胃粘膜的水腫充血而使胃脘隱痛惡逆脹滿得以治療補中益氣,生血益精,止渴生津,調營養衛,扶正祛邪消痰涎,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下肺氣止惡逆,預防和治療胃脹、胃痛,對于感冒有一定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784379SQ20121030421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4日
發明者康永為 申請人:河北省電力公司職業技術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