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園林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園林育種裝置。
背景技術:
園林植物一般都會選取觀賞性比較高的植物,但是這種植物前期一般都需要精心培育才能存活,因此,需要在專用的育種裝置對植物進行育種,從而培育出優(yōu)良的品種,而傳統(tǒng)的培育方法是將種子以及幼苗培育在培育架上,而培育架可分為多層,在將其中一層拉出時,容易造成培育架重心轉移,從而存在發(fā)生側翻的風險,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園林育種裝置,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園林育種裝置,包括育種架和固定安裝在所述育種架中且上下分布的多個固定板,每個固定板上端可轉動安裝有用以培育植物的培育盒,且所述培育盒與所述育種架的左端壁、右端壁以及后端壁留有可轉動的空間,所述培育盒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左培育區(qū)和右培育區(qū)以及位于所述左培育區(qū)和右培育區(qū)之間的可動區(qū),所述可動區(qū)中心處以及固定板前端部位均設置有穿孔,所述可動區(qū)中左右對稱滑動安裝有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所述左夾持塊前后對稱安裝有左線圈,所述左線圈中心固定安裝有左鐵柱,且所述左鐵柱向右突出于所述左夾持塊;所述右夾持塊前后對稱安裝有右線圈,所述右線圈中心固定安裝有右鐵柱,且所述右鐵柱向左突出于右夾持塊,所述左線圈與右線圈的繞線方向一致,且所述左線圈與右線圈串接,從而所述左線圈與右線圈同時上電可使所述左鐵柱和右鐵柱相對的一端產(chǎn)生相反的磁性,從而使所述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相向運動;所述育種架中還安裝有旋轉柱,所述旋轉柱包括上端的上圓柱段、中間的矩形段以及下端的下圓柱段,所述旋轉柱的矩形段穿過所述穿孔,且所述上圓柱段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育種架的上壁中,所述下圓柱段與安裝在所述育種架底壁中旋轉馬達的動力軸固定連接;每個固定板以及所述育種架頂壁下端均安裝有植物燈,所述植物燈用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光照,從而促進植物生長。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穿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矩形段橫截面的對角線長度,從而允許所述旋轉柱轉動。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均為長方體,從而在所述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相向運動時能夠夾持所述旋轉柱的矩形段,并使培育盒伴隨所述旋轉柱旋轉。
本發(fā)明的裝置中,由于左線圈與右線圈的繞線方向一致,且左線圈與右線圈串接,從而左線圈與右線圈同時上電時使所述左鐵柱和右鐵柱相對的一端產(chǎn)生相反的磁極,因此可使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相向運動并夾持旋轉柱的矩形段,從而可根據(jù)需求通過旋轉馬達驅動旋轉柱的轉動,并帶動培育盒轉動,可對培育盒中的種子以及幼苗進行觀察和操作,由于培育盒轉動90度后,一個培育區(qū)處于前端,而另一個培育區(qū)處于后端,因此可避免重心轉移,從而可消除了側翻的風險;而當左線圈與右線圈同時斷電時,左鐵柱和右鐵柱的磁性消失,因而夾持塊無法夾持旋轉柱的矩形段,故當其他層的線圈通電并使旋轉柱轉動時,該層的夾持塊不會發(fā)生干涉,其使用方便,結構簡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園林育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箭頭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的固定板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3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照圖1-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園林育種裝置,包括育種架1和固定安裝在所述育種架1中且上下分布的多個固定板2,每個固定板2上端可轉動安裝有用以培育植物的培育盒3,且所述培育盒3與所述育種架1的左端壁、右端壁以及后端壁留有可轉動的空間,所述培育盒3包括左右對稱設置的左培育區(qū)31和右培育區(qū)31以及位于所述左培育區(qū)31和右培育區(qū)31之間的可動區(qū)33,所述可動區(qū)33中心處以及固定板2前端部位均設置有穿孔40,所述可動區(qū)33中左右對稱滑動安裝有左夾持塊91和右夾持塊92,所述左夾持塊91前后對稱安裝有左線圈911,所述左線圈911中心固定安裝有左鐵柱912,且所述左鐵柱912向右突出于所述左夾持塊91;所述右夾持塊92前后對稱安裝有右線圈921,所述右線圈921中心固定安裝有右鐵柱922,且所述右鐵柱922向左突出于右夾持塊92,所述左線圈911與右線圈921的繞線方向一致,且所述左線圈911與右線圈921串接,從而所述左線圈911與右線圈921同時上電可使所述左鐵柱912和右鐵柱922相對的一端產(chǎn)生相反的磁性,從而使所述左夾持塊91和右夾持塊92相向運動;所述育種架1中還安裝有旋轉柱,所述旋轉柱包括上端的上圓柱段5、中間的矩形段4以及下端的下圓柱段6,所述旋轉柱的矩形段4穿過所述穿孔,且所述上圓柱段5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育種架1的上壁中,所述下圓柱段6與安裝在所述育種架1底壁中旋轉馬達7的動力軸固定連接;每個固定板2以及所述育種架1頂壁下端均安裝有植物燈88,所述植物燈88用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光照,從而促進植物生長。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穿孔40的孔徑大于所述矩形段4橫截面的對角線長度,從而允許所述旋轉柱旋轉。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其中,所述左夾持塊91和右夾持塊92均為長方體,從而在所述左夾持塊91和右夾持塊92相向運動時能夠夾持所述旋轉柱的矩形段4,并使培育盒3伴隨所述旋轉柱旋轉。
由于左線圈與右線圈的繞線方向一致,且左線圈與右線圈串接,從而左線圈與右線圈同時上電時使所述左鐵柱和右鐵柱相對的一端產(chǎn)生相反的磁極,因此可使左夾持塊和右夾持塊相向運動并夾持旋轉柱的矩形段,從而可根據(jù)需求通過旋轉馬達驅動旋轉柱的轉動,并帶動培育盒轉動,可對培育盒中的種子以及幼苗進行觀察和操作,由于培育盒轉動90度后,一個培育區(qū)處于前端,而另一個培育區(qū)處于后端,因此可避免重心轉移,從而可消除了側翻的風險;而當左線圈與右線圈同時斷電時,左鐵柱和右鐵柱的磁性消失,因而夾持塊無法夾持旋轉柱的矩形段,故當其他層的線圈通電并使旋轉柱轉動時,該層的夾持塊不會發(fā)生干涉,其使用方便,結構簡單。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明確,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總體精神以及構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對于以上實施例的各種變型。其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本發(fā)明的保護方案以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