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簡便的喜鹽草海草床池塘生態(tài)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池塘條件:選取泥沙底質池塘,面積約2~3畝,深1~1.5米,池底鋪設20~30 厘米 厚度、粒徑0.5~3.0毫米 的河沙或海沙;
(2)移植前處理:泥沙底質池塘用自來水進行沖洗,暴曬5~7 天,按0.5公斤/平方米池底面積的量,播撒市售海參成參飼料,在池底沙子表面翻耕一遍,增加沙質中的泥質含量,同時使飼料與沙質混合均勻,增加沙質的肥沃度,為喜鹽草移植和生長提供泥沙基質和營養(yǎng)元素;
(3)調查喜鹽草:在沿海海域調查喜鹽草分布情況,當分布面積達到1-2畝時,可作為最適收集區(qū)域,若喜鹽草分布面積小于100平方米時,將不采集,避免破壞原有海草場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4)喜鹽草收集:在喜鹽草分布海域,按20厘米間隔收集喜鹽草,將喜鹽草連同匍匐莖、根一起拔出,以10厘米匍匐莖長度作為一個移植單元,每個單元有4~5個喜鹽草植株,收集后放置在裝滿海水的PVC箱內保存,溫度設置為20~25℃,以待移植;
(5)喜鹽草移植:移植時間選擇在夏季6~10月大潮的高潮時進行,先將海水引入池塘,待海水引入池塘中至海水深20~30厘米時開始喜鹽草移植,移植時利用一個長20厘米塑料管劃出10厘米長,5厘米深的溝,將喜鹽草的根和匍匐莖埋入溝里,露出葉片,匍匐莖應擺放至水平狀態(tài),掩埋深度2~3厘米,移植好后,依次移植下一個海草單元,移植單元的間隔5厘米,移植行距20厘米,當移植完成后,池塘進水至1.2m深,期間池塘海水的溫度范圍為26-31℃,鹽度范圍為28-31ppt,60天后觀察及統(tǒng)計喜鹽草的數(shù)量和生長情況、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