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紅皮糙果茶樹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
背景技術:
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種。生長環境相對喜陽,主要分布香港、廣西南部、福建、江西及浙江南部。是集觀樹、觀干、觀葉、觀花、觀果以及聞香為一體的野生樹種,具有良好的園林應用前景。同時紅皮糙果茶油脂含量達40%左右,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接近油茶,是較好的食用油。產業化發展紅皮糙果茶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目前,紅皮糙果茶的園林應用僅為常規的用法,紅皮糙果茶萌芽力強、耐修剪、易造型且喜光,這些特點為其在園林景觀中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條件,特別是景墻藝術這一領域的特殊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其包括:
步驟一 選取
選取多根系、冠幅飽滿的紅皮糙果茶樹;
步驟二 修剪
選取所述紅皮糙果茶樹的一個側面作為其觀賞面,并將其余側面的枝條去除,使得所述紅皮糙果茶樹的形狀成為一片狀;
步驟三 定植
將經過步驟三處理的所述紅皮糙果茶樹裝入盆內,并種植在待貼觀景墻的前側位置;
步驟四 整形
采用繩索將所述紅皮糙果茶樹的枝條進行固定。
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中,所述步驟一中的紅皮糙果茶樹的主干地徑不小于6cm,高度不大于6m。
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中,所述步驟二中將步驟一選取的紅皮糙果茶樹去除4/5的樹葉,并將多余的枝干進行截剪或縮剪。
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中,整個培植過程選擇在春秋兩季避開午后高溫時段進行,隨挖隨栽。
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中,所述步驟四中,對紅皮糙果茶樹的觀賞面的枝條進行疏枝,并將貼墻的枝條采用水平繩索固定在墻上,第一級側枝的直徑不大于3cm,第二級側枝的直徑不大于1cm。
優選的是,所述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中,所述步驟三中,定植后對紅皮糙果茶樹進行澆水、樹冠噴水、雨后施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將活的植物應用在景墻前,對景墻進行裝飾;
2.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采取特殊的整形方式,使三維植物平面化。
3.目前,紅皮糙果茶的園林應用較為常規,采用這種方法可開拓紅皮糙果茶的園林應用范圍,特別是在景墻的應用。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明提供的用于貼墻的紅皮糙果茶樹的培植方法得到的貼墻紅皮糙果茶樹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目前,我國紅皮糙果茶的園林應用主要參照廣西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公布的類型,培植的技術要點均為園林苗木常用的方法:
1.單株苗木的選取:選取多根系、冠幅飽滿的紅皮糙果茶苗木;
2.整形修剪:(1)作為行道樹,第一級分枝為2m以上;
(2)作為灌木造型球,按照球形或其他形狀進行修剪。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皮糙果茶在園林中創新的應用方法,主要應用在景墻前作為一種墻面壁畫,培植的技術要點是:
1.單株苗木的選取:選取多根系、冠幅飽滿的紅皮糙果茶苗木,主干地徑不低于6cm,高度控制在6m以下;
2.貼墻植物的修剪:選取較好的觀賞面,其他面的枝條修剪掉,該面的厚度要盡可能的薄,去除4/5的樹葉,將多余的枝桿進行截剪或縮剪;
3.定植:將初步修剪的植株上盆定植在景墻前,在春秋兩季,隨挖隨栽,避開午后高溫時段;移栽定植后,澆水、樹冠噴水、雨后施肥;
4.枝條整形:設計造型,選擇主觀賞平面,將其他面的枝條除掉;并根據設計要求對主觀賞面的枝條進行疏枝,第一級側枝的直徑控制在3cm,第二級側枝的直徑控制在1cm,使用水平造型繩索根據墻面藝術設計圖將枝條貼于墻上;使用牽引支撐系統對枝條進行支撐,最后將紅皮糙果茶樹制成如圖1所示的造型。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