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甘蔗黑穗病防治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3369閱讀:60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農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甘蔗黑穗病防治劑。
背景技術
:烯丙苯噻唑,英文名稱為:probenazole,是日本明治制果藥業株式會社開發的一種誘導免疫型殺菌劑,通過激發植物本身對病害的免疫(抗性)反應來實現防病效果,通過植物根部吸收,并較迅速地滲透傳導至植物體各部分。通過烯丙苯噻唑處理水稻,能促進根系吸收,并較為迅速地滲透傳導至植物體各部分,保護作物不受稻瘟病菌和立枯病菌的侵染。三唑酮,英文名稱:triadimefon,化學名稱:1一(4一氯苯氧基)一3,3一二甲基一1一(1H-1,2,4一三唑-l-基)-α-丁酮,是一種高效、低毒、低殘留、持效期長、內吸性強的三唑類殺菌劑。三唑酮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體內傳導,對銹病和白粉病、黑粉病具有預防、鏟除、治療等作用。對多種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圓斑病、麥類云紋病、小麥葉枯病、鳳梨黑腐病、玉米絲黑穗病、甘蔗黑穗病等均有效。甘蔗黑穗病又稱甘蔗鞭黑穗病、黑粉病,該病最明顯特征是病蔗梢頭具一條向下卷內的黑色鞭狀物,長幾厘米至數十厘米不等。染病種蔗萌芽早,莖細小,葉細長,淡綠,分蘗增多,后分蘗上也長出黑穗鞭。染病多的地塊嚴重的影響甘蔗的產量和質量。甘蔗黑穗病著重預防為主,倘若發病才進行防治效果就很差,并且費工費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般在甘蔗幼苗期或下種期進行防治較為有效。目前市場上還比較缺乏預防甘蔗黑穗病的藥劑,因此在黑穗病頻發的宿根蔗區推廣甘蔗黑穗病的藥劑顯得尤為必要。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甘蔗黑穗病防治劑,在甘蔗下種期、幼苗期或培土期間施用,能有效的控制甘蔗黑穗病的發生。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甘蔗黑穗病防治劑,有效成分由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組成,其中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為2-5:1-3,優選的,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為3:2。所述的烯丙苯噻唑在防治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2-5%,三唑酮在防治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3%。本發明的甘蔗黑穗病防治劑制備成農業上可接受的顆粒劑,加入的輔助劑包括填料、粘結劑、分散劑、潤濕劑、崩解劑、著色劑、穩定劑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顯著的技術效果:(1)有效成分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具有雙重作用機制,相互混配病菌不易產生抗性。(2)室內生測結果表明,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按一定的比例混配對黑穗病菌增效明顯,有利于減少農藥施用量和降低農藥成本。(3)本發明制備成農藥顆粒劑,結合甘蔗下種、幼苗期或培土期溝施或穴施,減輕了農事操作,有利于緩解勞動強度。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一、制備實施例實施例1:5%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顆粒劑(有效成分比3:2)配方:按量稱取烯丙苯噻唑3%,三唑酮2%,十二烷基苯磺酸鹽2.5%,十二烷基硫酸鈉3%,聚乙烯醇3.5%,膨潤土補足至100%。實施例2:3%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顆粒劑(有效成分比2:1)配方:按量稱取烯丙苯噻唑2%,三唑酮1%,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3.5%,木質素磺酸鈉4.5%,聚乙烯醇3%,凹凸棒土15%,高嶺土補足至100%。實施例3:4%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顆粒劑(有效成分比2:2)配方:按量稱取烯丙苯噻唑2%,三唑酮2%,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3.5%,木質素磺酸鈉4.5%,聚乙烯醇3%,凹凸棒土15%,高嶺土補足至100%。實施例4:7%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顆粒劑(有效成分比5:2)配方:按量稱取烯丙苯噻唑5%,三唑酮2%,十二烷基硫酸鈉2.5%,羧甲基纖維素3.5%,白炭黑15%,膨潤土補足至100%。實施例5:8%烯丙苯噻唑·三唑酮顆粒劑(有效成分比5:3)配方:按量稱取烯丙苯噻唑5%,三唑酮3%,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5%,十二烷基硫酸鈉2.5%,聚乙烯醇5%,高嶺土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將上述實施例1-5所述的配方組分混合均勻,粉碎,加水潤濕后充分攪拌均勻,再用螺桿擠壓造粒機造粒,干燥后過篩即得含烯丙苯噻唑·三唑酮農藥顆粒劑。二、生物活性實施例本發明的生物活性實施例分為室內生測毒力測定試驗和大田藥效試驗。實施例1:烯丙苯噻唑、三唑酮及復配劑對甘蔗黑穗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將烯丙苯噻唑、三唑酮及其混配劑按有效成分含量梯度系列稀釋5個濃度,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甘蔗黑穗病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為拮抗作用,80<CTC<120為相加作用,CTC≥120為增效作用。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表1烯丙苯噻唑、三唑酮及復配劑對甘蔗黑穗病的室內毒力測定表供試藥劑配比EC50(mg/L)共毒系數(CTC)烯丙苯噻唑(A)/1.78/三唑酮(B)/2.73/A:B2:11.43140.7A:B2:31.49151.1A:B3:11.24157.4A:B3:21.16178.8A:B4:11.24154.9A:B4:31.53136.8A:B5:11.38137.4A:B5:21.51131.2A:B5:31.36150.1A:B1:83.2479.4室內生測測定結果表明,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為2-5:1-3時,對甘蔗黑穗病菌的共毒系數(CTC)大于120,增效作用明顯;當烯丙苯噻唑和三唑酮的重量比為3:2時,共毒系數最大,表現為很好的協同增效作用,對甘蔗黑穗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實施例2:制備實施例1所得的制劑用于防治甘蔗黑穗病的田間試驗(1)試驗設計:將5%烯丙苯噻唑·三唑酮(3:2)顆粒劑作為試驗組1#,施用量為2.5kg/畝;以8%烯丙苯噻唑顆粒劑為對照組1#,施用量為3.0公斤/畝;以5%三唑酮顆粒劑為對照組2#,施用量為3.5公斤/畝,設置1個空白對照組。(2)施藥方法2015年4月在廣西貴港市覃塘區選擇黑穗病重發的宿根蔗區,在甘蔗株高為30-60cm,結合小培土,在甘蔗植株根部按試驗設計將試驗組1#、對照組1#、對照組2#的對應藥劑及用量均勻溝施于對應小區的健康甘蔗植株上,做好標記。試驗期間各小區的農事操作保持一致。(3)試驗結果結合當地甘蔗黑穗病病發結束期,選擇2015年10月25日調查各處理的發病情況,計算發病率及防治效果。經統計分析,試驗組1#對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為84.7%,對照組1#對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為71.2%;對照組2#對甘蔗黑穗病的防治效果為66.3%。從試驗中看出,烯丙苯噻唑與三唑酮合理混配后,混配劑對甘蔗黑穗病增效明顯,對甘蔗黑穗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既減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現出了優于單劑的田間效果,有助于減少農藥使用成本。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山县| 乐亭县| 资阳市| 蓝山县| 长兴县| 于都县| 连山| 宁波市| 安顺市| 乳山市| 阿图什市| 嵊州市| 美姑县| 宝坻区| 屏南县| 平昌县| 德钦县| 柳林县| 辉县市| 彭州市| 车险| 葫芦岛市| 祁阳县| 临清市| 安化县| 海口市| 内江市| 阳新县| 东兴市| 广安市| 孟州市| 东明县| 奉新县| 寿光市| 安义县| 汾西县| 石楼县| 班戈县| 隆安县| 宜丰县|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