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迄今為止仍在廣泛使用自然界沒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農藥。由于自然界沒有相應的微生物群,造成農藥殘留無法降解,污染土地、水源和環境。農藥殘留經食物鏈進入人畜,誘發多種疾病。再者,化學農藥的使用已經有半個世紀,害蟲的抗藥性成數十倍的增長,這極大地制約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有技術的該類農藥中速效性一般,蟲害的死亡率不算很高。校正死亡率(7天)。并不十分理想。原有的農藥的有效成份明顯不足,活性成份偏低,植物有效成份提取不足,提取方法工藝不夠先進,且有效成份的得益率不高,造成萃取時間長,濃縮量大,損耗高、成本高、效益低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得益率不高,造成萃取時間長,濃縮量大,損耗高、成本高、效益低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農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3-5份、聚萘磺酸鹽6-8份、巴豆油酸6-10份、檸檬烯6-10份、透明質酸14-16份、吡蟲啉和咯菌腈3-5份、聚乙二醇5-15份、烷基鈉磺酸鈉5-7份、吡唑醚菌酯6-8份、聚氧乙烯6-8份、硫酸鉀5-9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8-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3份、聚萘磺酸鹽6份、巴豆油酸6份、檸檬烯6份、透明質酸14份、吡蟲啉和咯菌腈3份、聚乙二醇5份、烷基鈉磺酸鈉5份、吡唑醚菌酯6份、聚氧乙烯6份、硫酸鉀5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8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4份、聚萘磺酸鹽7份、巴豆油酸8份、檸檬烯8份、透明質酸15份、吡蟲啉和咯菌腈4份、聚乙二醇10份、烷基鈉磺酸鈉6份、吡唑醚菌酯7份、聚氧乙烯7份、硫酸鉀7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9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5份、聚萘磺酸鹽8份、巴豆油酸10份、檸檬烯10份、透明質酸16份、吡蟲啉和咯菌腈5份、聚乙二醇15份、烷基鈉磺酸鈉7份、吡唑醚菌酯8份、聚氧乙烯8份、硫酸鉀9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1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吡唑醚菌酯、聚萘磺酸鹽、巴豆油酸、檸檬烯、透明質酸、吡蟲啉和咯菌腈、聚乙二醇、烷基鈉磺酸鈉、吡唑醚菌酯、聚氧乙烯-0、硫酸鉀的混合溶液中,通過框式攪拌機,攪拌15-25分鐘,保溫2-4小時后,冷卻至室溫,待用;
步驟二、在步驟一的產物中加入有機硅表面活性劑混合均勻;
步驟三、將步驟二室溫下,混合均勻,得到農藥組合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得益率不高,造成萃取時間長,濃縮量大,損耗高、成本高、效益低的缺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農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3-5份、聚萘磺酸鹽6-8份、巴豆油酸6-10份、檸檬烯6-10份、透明質酸14-16份、吡蟲啉和咯菌腈3-5份、聚乙二醇5-15份、烷基鈉磺酸鈉5-7份、吡唑醚菌酯6-8份、聚氧乙烯6-8份、硫酸鉀5-9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8-1份。
實施例二:
一種農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3份、聚萘磺酸鹽6份、巴豆油酸6份、檸檬烯6份、透明質酸14份、吡蟲啉和咯菌腈3份、聚乙二醇5份、烷基鈉磺酸鈉5份、吡唑醚菌酯6份、聚氧乙烯6份、硫酸鉀5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8份。
實施例三:
一種農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4份、聚萘磺酸鹽7份、巴豆油酸8份、檸檬烯8份、透明質酸15份、吡蟲啉和咯菌腈4份、聚乙二醇10份、烷基鈉磺酸鈉6份、吡唑醚菌酯7份、聚氧乙烯7份、硫酸鉀7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0.9份。
實施例四:
一種農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吡唑醚菌酯5份、聚萘磺酸鹽8份、巴豆油酸10份、檸檬烯10份、透明質酸16份、吡蟲啉和咯菌腈5份、聚乙二醇15份、烷基鈉磺酸鈉7份、吡唑醚菌酯8份、聚氧乙烯8份、硫酸鉀9份、有機硅表面活性劑1份。
實施例五:
一種農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吡唑醚菌酯、聚萘磺酸鹽、巴豆油酸、檸檬烯、透明質酸、吡蟲啉和咯菌腈、聚乙二醇、烷基鈉磺酸鈉、吡唑醚菌酯、聚氧乙烯-0、硫酸鉀的混合溶液中,通過框式攪拌機,攪拌15-25分鐘,保溫2-4小時后,冷卻至室溫,待用;
步驟二、在步驟一的產物中加入有機硅表面活性劑混合均勻;
步驟三、將步驟二室溫下,混合均勻,得到農藥組合物。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