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高產的柑橘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苗
選擇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的合格苗木,將所述苗木的根部放入促根殺菌液中浸泡20-30min,后撈出晾干待栽種;其中,所述促根殺菌液主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酰胺8-12份、水楊酸鈉1-2份、大蒜40-50份、辣椒汁35-40份、狼毒15-20份、高錳酸鉀60-70份和雙氧水18-22份;
(2)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結構適宜的土地,然后對土壤進行淺耕,并向淺耕后的土壤撒一層土壤改良劑,后再對土壤進行深耕且使土壤平整,平整2-3天后,每間隔2.2-2.5m挖一個種植穴,并向所述種植穴內施加2.5-3kg的定植肥,所述定植肥上再覆蓋15-25cm厚的細土,即可種植;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劑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生石灰20-35份、泡桐鋸末12-25份、納米活性炭15-25份、磷石膏粉20-25份和蓖麻葉粉10-15份;所述定植肥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沼渣80-120份、動物糞便60-80份、尿素30-50份、過磷酸鈣10-20份、甘蔗渣40-60份、除蟲菊藥渣20-30份、萘乙酸鈉10-15份、食用菌渣15-20份、聚天冬氨酸鉀10-15份、骨粉肥30-50份、硫酸鉀10-20份、硫酸錳10-20份、黃腐酸20-30份、南瓜藤20-30份、貝殼粉15-30份和香蕉皮20-30份;
(3)定植
將步驟(1)所得的苗木舒展根系后放入步驟(2)的種植穴中,填入細土后向上輕提苗木,再填土并壓實,且使土齊苗木的根頸,后澆水定植;
(4)追肥
生長期至開花期,每月施加2-3次葉面肥,每次每畝施加50-60kg;開花坐果期至果實發育期,每隔15-20天施加1次所述葉面肥,每次每畝施加55-65kg;
(5)采果和采后管理
采收后每株柑橘增施農家肥,并及時清除病蟲枯枝、修剪枝葉及適當澆水,然后在每株柑橘根部施加所述促根殺菌液;種植期間,每隔1年對種植地進行淺翻,并用土壤調理劑進行改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根殺菌液主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酰胺9-11份、水楊酸鈉1.2-1.8份、大蒜42-48份、辣椒汁36-38份、狼毒16-18份、高錳酸鉀62-68份和雙氧水19-21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根殺菌液主要是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酰胺10份、水楊酸鈉1.5份、大蒜45份、辣椒汁37份、狼毒17份、高錳酸鉀65份和雙氧水20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根殺菌液中雙氧水的濃度為15-2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肥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沼渣90-110份、動物糞便65-75份、尿素35-45份、過磷酸鈣12-18份、甘蔗渣45-55份、除蟲菊藥渣22-28份、萘乙酸鈉12-14份、食用菌渣16-18份、聚天冬氨酸鉀12-14份、骨粉肥35-45份、硫酸鉀12-18份、硫酸錳12-18份、黃腐酸22-28份、南瓜藤22-28份、貝殼粉20-25份和香蕉皮22-28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肥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沼渣100份、動物糞便70份、尿素40份、過磷酸鈣15份、甘蔗渣50份、除蟲菊藥渣25份、萘乙酸鈉13份、食用菌渣17份、聚天冬氨酸鉀13份、骨粉肥40份、硫酸鉀15份、硫酸錳15份、黃腐酸26份、南瓜藤25份、貝殼粉22份和香蕉皮25份。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劑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生石灰25-30份、泡桐鋸末14-18份、納米活性炭18-22份、磷石膏粉22-24份和蓖麻葉粉11-14份。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劑主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生石灰28份、泡桐鋸末16份、納米活性炭20份、磷石膏粉23份和蓖麻葉粉13份。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植肥是通過如下方法制成的:
1)按照上述重量份稱取所述定植肥配方中的各原料,并將所述沼渣和動物糞便暴曬2-3h,所述南瓜藤和香蕉皮切碎,待用;
2)將步驟1)所得的所有原料混合,并加入適量的水至含水量為40%-50%,混合均勻后即得預混料;
3)將預混合料在水泥地上堆積成高1.2-1.8m的肥堆,用麻袋蓋在肥堆表面進行發酵;
4)發酵過程中保持肥堆內的溫度在60-65℃,濕度為45-50%,且在堆溫超過65℃時進行翻堆或噴水降溫,發酵20-30天后一次發酵結束;然后,對肥堆進行翻堆,隨后在40℃以下進行二次發酵,3-4天后即得柑橘種植專用有機肥。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柑橘種植專用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4)的一次發酵過程,每隔8-10天翻堆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