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噴灌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
背景技術:
花、草、樹木是園林綠化中最核心的部分,目前,用于這些植物的噴灌設備,首先,由于噴頭離地面的高度固定,因此噴灌的高度有限,難以滿足植物對噴灌高度的不同需求,其次,雖然現有的搖臂式噴頭可通過旋轉使噴灌的范圍更廣,但單個噴頭的噴灌范圍遠遠滿足不了大面積的噴灌需求,故現有技術是將噴灌設備固定在土壤內,導水的干管和支管多埋設在地下,采用多個噴灌設備同時工作來實現大面積的噴灌,但這需要大量管材和噴灌設備,單位面積投資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包括第二底座、旋轉機構和噴灌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設置在第二底座上,所述噴灌機構位于第二底座的上方,所述旋轉機構與噴灌機構傳動連接;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氣缸、轉軸、第一皮帶輪、第二皮帶輪、皮帶、第二軸承和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設置在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皮帶輪的輪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皮帶輪與第二電機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的輪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皮帶輪和第二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套設在轉軸上,所述轉軸通過第二軸承與第二底座的上端面連接,所述氣缸設置在轉軸上,所述氣缸的輸出軸與噴灌機構連接,所述噴灌機構位于轉軸的一側;
所述噴灌機構包括搖臂式噴頭、導水管、第一支桿、支板、水箱、第一底座、固定塊和升降單元,所述導水管豎向設置,所述搖臂式噴頭設置在導水管的上方,所述搖臂式噴頭與導水管連通,所述支板水平設置,所述導水管與支板垂直且導水管穿過支板,所述第一支桿豎向設置,所述第一支桿的一端與支板連接,所述第一支桿的另一端與水箱的上端面連接,所述水箱內設有水泵,所述導水管的底端通過水泵與水箱連通,所述水箱上設有進水口,所述第一底座位于水箱的下方,所述升降單元位于第一底座內,所述升降單元與水箱連接,所述固定塊設置在第一底座的下方,所述固定塊位于第二底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塊與氣缸的輸出軸連接;
所述升降單元包括套筒、限位塊、限位桿、第二支桿、絲桿、蝸輪、第一軸承、蝸桿和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設置在第一底座的內壁上,所述蝸桿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電機與蝸桿傳動連接,所述蝸輪套設在絲桿上,所述蝸輪與蝸桿嚙合,所述絲桿豎向設置,所述絲桿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與第一底座的底面連接,所述絲桿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內,所述套筒的內壁設有螺紋,所述絲桿與套筒螺紋連接,所述套筒的外壁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著套筒的外壁軸向延伸,所述限位塊位于燕尾槽內,所述限位塊與燕尾槽匹配,所述限位塊與燕尾槽滑動連接,所述限位桿的一端與限位塊連接,所述第二支桿豎向設置,所述限位桿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桿的另一端與第一底座的底面連接,所述第一底座的頂面設有通孔,所述套筒的頂端位于通孔內,所述套筒的頂端與水箱的下端面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在方便設備移動的同時保證其旋轉噴灌時的穩固性,所述第二底座上設有折疊機構,所述折疊機構包括位于第二底座內的滑槽、齒條、圓柱齒輪、第三電機和位于第二底座外的第一萬向輪,所述第一萬向輪位于第二底座的下方,所述第一萬向輪與第二底座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一萬向輪有兩個,兩個第一萬向輪關于轉軸的軸線對稱,所述滑槽設置在第二底座的內壁上,所述齒條豎向設置,所述齒條設置在滑槽內,所述齒條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圓柱齒輪位于齒條的一側,所述圓柱齒輪與齒條嚙合,所述第三電機與圓柱齒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設置在第二底座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面設有開口,所述齒條的底端位于開口內。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使用設備的各個功能,所述第二底座上設有開關,所述開關分別與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水泵和氣缸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在保護氣缸的輸出軸的同時減小噴灌機構與第二底座間的摩擦力,所述固定塊的下方設有第二萬向輪,所述第二萬向輪與第二底座的上端面抵靠。
作為優選,為了增強設備工作時導水管的穩固性,所述第一支桿有若干個,所述各第一支桿均勻設置在支板和水箱之間。
作為優選,為了使設備的工作狀態智能化,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第三電機均為伺服電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首先,可通過升降單元調整噴灌的高度,滿足不同植物對噴灌高度的各種需求,其次,可在僅使用單個搖臂式噴頭的情況下,通過使噴灌機構繞轉軸旋轉來實現大面積的噴灌,并且通過氣缸控制,使得噴灌的覆蓋范圍可調節,由此,可大大減少地下管材的鋪設和噴灌設備的配置數量,從而減少單位面積的投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是圖1的B部放大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的升降單元的俯視圖。
圖中:1.搖臂式噴頭,2.導水管,3.第一支桿,4.進水口,5.水箱,6.水泵,7.第一底座,8.套筒,9.限位塊,10.限位桿,11.第二支桿,12.絲桿,13.蝸輪,14.第一軸承,15.蝸桿,16.第一電機,17.固定塊,18.氣缸,19.轉軸,20.第一皮帶輪,21.第二皮帶輪,22.皮帶,23.第二電機,24.開關,25.第一萬向輪,26.第二底座,27.第二萬向輪,28.滑槽,29.齒條,30.圓柱齒輪,31.第三電機,32.支板,33.第二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4所示,一種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包括第二底座26、旋轉機構和噴灌機構,所述旋轉機構設置在第二底座26上,所述噴灌機構位于第二底座26的上方,所述旋轉機構與噴灌機構傳動連接;
所述旋轉機構包括氣缸18、轉軸19、第一皮帶輪20、第二皮帶輪21、皮帶22、第二軸承33和第二電機23,所述第二電機23設置在第二底座26上,所述第二皮帶輪21的輪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二皮帶輪21與第二電機23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20的輪面與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皮帶輪20和第二皮帶輪21通過皮帶22傳動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20套設在轉軸19上,所述轉軸19通過第二軸承33與第二底座26的上端面連接,所述氣缸18設置在轉軸19上,所述氣缸18的輸出軸與噴灌機構連接,所述噴灌機構位于轉軸19的一側;
所述噴灌機構包括搖臂式噴頭1、導水管2、第一支桿3、支板32、水箱5、第一底座7、固定塊17和升降單元,所述導水管2豎向設置,所述搖臂式噴頭1設置在導水管2的上方,所述搖臂式噴頭1與導水管2連通,所述支板32水平設置,所述導水管2與支板32垂直且導水管2穿過支板32,所述第一支桿3豎向設置,所述第一支桿3的一端與支板32連接,所述第一支桿3的另一端與水箱5的上端面連接,所述水箱5內設有水泵6,所述導水管2的底端通過水泵6與水箱5連通,所述水箱5上設有進水口4,所述第一底座7位于水箱5的下方,所述升降單元位于第一底座7內,所述升降單元與水箱5連接,所述固定塊17設置在第一底座7的下方,所述固定塊17位于第二底座26的上方,所述固定塊17與氣缸18的輸出軸連接;
所述升降單元包括套筒8、限位塊9、限位桿10、第二支桿11、絲桿12、蝸輪13、第一軸承14、蝸桿15和第一電機16,所述第一電機16設置在第一底座7的內壁上,所述蝸桿15與第一電機16的輸出軸同軸設置,所述第一電機16與蝸桿15傳動連接,所述蝸輪13套設在絲桿12上,所述蝸輪13與蝸桿15嚙合,所述絲桿12豎向設置,所述絲桿12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14與第一底座7的底面連接,所述絲桿12的另一端位于套筒8內,所述套筒8的內壁設有螺紋,所述絲桿12與套筒8螺紋連接,所述套筒8的外壁上設有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著套筒8的外壁軸向延伸,所述限位塊9位于燕尾槽內,所述限位塊9與燕尾槽匹配,所述限位塊9與燕尾槽滑動連接,所述限位桿10的一端與限位塊9連接,所述第二支桿11豎向設置,所述限位桿10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桿11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桿11的另一端與第一底座7的底面連接,所述第一底座7的頂面設有通孔,所述套筒8的頂端位于通孔內,所述套筒8的頂端與水箱5的下端面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在方便設備移動的同時保證其旋轉噴灌時的穩固性,所述第二底座26上設有折疊機構,所述折疊機構包括位于第二底座26內的滑槽28、齒條29、圓柱齒輪30、第三電機31和位于第二底座26外的第一萬向輪25,所述第一萬向輪25位于第二底座26的下方,所述第一萬向輪25與第二底座26的一端鉸接,所述第一萬向輪25有兩個,兩個第一萬向輪25關于轉軸19的軸線對稱,所述滑槽28設置在第二底座26的內壁上,所述齒條29豎向設置,所述齒條29設置在滑槽28內,所述齒條29與滑槽28滑動連接,所述圓柱齒輪30位于齒條29的一側,所述圓柱齒輪30與齒條29嚙合,所述第三電機31與圓柱齒輪30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電機31設置在第二底座26的內壁上,所述第二底座26的底面設有開口,所述齒條29的底端位于開口內,當啟動第三電機31時,第三電機31通過圓柱齒輪30驅動齒條29從開口向下伸出第二底座26,當齒條29伸出一定長度時,可將第二底座26稍抬高,此時將第一萬向輪25向第二底座26的側面旋轉,折疊起來,再使第三電機31反轉,使其通過圓柱齒輪30驅動齒條29收回第二底座26,此時第二底座26的下端面著地,由于受力面積變大,因此可使設備在工作時更穩固,當再次啟動第三電機31,使齒條29伸出第二底座26將其抬高,此時將第一萬向輪25向第二底座26的底面旋轉,再將齒條29收回第二底座26,由于第一萬向輪25著地,故可方便設備移動。
作為優選,為了方便使用設備的各個功能,所述第二底座26上設有開關24,所述開關24分別與第一電機16、第二電機23、第三電機31、水泵6和氣缸18電連接,由于開關24可同時控制第一電機16、第二電機23、第三電機31、水泵6和氣缸18的工作狀態,因此使得設備的各個功能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作為優選,為了在保護氣缸18的輸出軸的同時減小噴灌機構與第二底座26間的摩擦力,所述固定塊17的下方設有第二萬向輪27,所述第二萬向輪27與第二底座26的上端面抵靠,由于第二萬向輪27對噴灌機構有向上的支撐作用,故可減小噴灌機構對氣缸18的輸出軸的向下的壓力,從而保護氣缸18的輸出軸,同時由于輪子與第二底座26產生的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故可減少噴灌機構與第二底座26間的摩擦力。
作為優選,為了增強設備工作時導水管2的穩固性,所述第一支桿3有若干個,所述各第一支桿3均勻設置在支板32和水箱5之間,由于多個第一支桿3可使得受力面積變大,從而使導水管2更穩固。
作為優選,為了使設備的工作狀態智能化,所述第一電機16、第二電機23和第三電機31均為伺服電機,由于伺服電機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準確,可以將電壓信號轉化為轉矩和轉速以驅動控制對象,故能形成智能操控系統,從而靈活掌控機械元件的運轉情況。
該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首先,當需要噴灌不同高度的植物時,按下開關24,由于開關24與第一電機16電連接,第一電機16開始工作,第一電機16驅動蝸桿15轉動,由于蝸輪13和蝸桿15嚙合,蝸輪13套設在絲桿12上,故蝸桿15通過蝸輪13驅動絲桿12轉動,由于絲桿12豎向設置,絲桿12的另一端位于套筒8內,套筒8的內壁設有螺紋,絲桿12與套筒8螺紋連接,又因套筒8的外壁上設有燕尾槽,燕尾槽沿著套筒8的外壁軸向延伸,限位塊9位于燕尾槽內并與其匹配,限位塊9與燕尾槽滑動連接,限位桿10的一端與限位塊9連接,第二支桿11豎向設置,限位桿10的另一端與第二支桿11的一端連接,第二支桿11的另一端與第一底座7的底面連接,故套筒8在絲桿12的驅動下做豎向運動,由于第一底座7的頂面設有通孔,套筒8的頂端位于通孔內,套筒8的頂端與水箱5的下端面連接,故水箱5在套筒8的驅動下在豎直方向上做升降運動,又由于水箱5內設有水泵6,導水管2的底端與水泵6連接,水箱5上設有進水口4,導水管2豎向設置,搖臂式噴頭1設置在導水管2的上方,所以在水從進水口4加入水箱5后,啟動水泵6,搖臂式噴頭1即可實現在不同的高度進行噴灌,從而滿足不同植物對噴灌高度的各種需求,其次,在僅使用單個搖臂式噴頭1的情況下,當需要擴大噴灌面積時,按下開關24,由于開關24與第二電機23電連接,故第二電機23開始工作,由于第二皮帶輪21與第二電機23傳動連接,第一皮帶輪20和第二皮帶輪21通過皮帶22傳動連接,故第二皮帶輪21通過皮帶22驅動第一皮帶輪20轉動,由于第一皮帶輪20套設在轉軸19上,轉軸19通過第二軸承33與第二底座26的上端面連接,因而轉軸19轉動,由于氣缸18設置在轉軸19上,氣缸18的輸出軸與噴灌機構連接,噴灌機構位于轉軸19的一側,因此轉軸19通過氣缸18驅動噴灌機構繞轉軸19做圓周運動,從而實現大面積的噴灌,同時,可通過開關24控制氣缸18的輸出軸頂出的長度,實現對噴灌覆蓋范圍的調節,由此,可大大減少地下管材的鋪設和噴灌設備的配置數量,從而減少單位面積的投資。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用于園林綠化的多功能噴灌設備,首先,可通過升降單元調整噴灌的高度,滿足不同植物對噴灌高度的各種需求,其次,可在僅使用單個搖臂式噴頭1的情況下,通過使噴灌機構繞轉軸19旋轉來實現大面積的噴灌,并且通過氣缸18控制,使得噴灌的覆蓋范圍可調節,由此,可大大減少地下管材的鋪設和噴灌設備的配置數量,從而減少單位面積的投資。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