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噴灌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拖移中心支軸式噴灌機。
背景技術:
我國存有大面積耕地,但是由于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勻以及水資源的匱乏,使得科學灌溉變得越來越重要。目前比較常用的一種傳統澆灌方式為大水漫灌,水順著田間溝渠流淌,從一塊田地漫過另一塊田地,依靠水在田地里的緩慢移動達到澆灌作物的目的;第二種澆灌方式是地埋管道,在地面加裝固定式小噴槍的噴灌方法,水由水泵送入地埋管道,經過地面上各處連接于地埋管道上的噴槍噴水,對噴槍四周的農作物達到澆灌的目的;第三種方式為移動卷盤式噴灌機澆灌,目前市場上的噴灌機都是繞中心塔做圓周運動,平行移動較為困難,只能對特定的區域進行噴灌,使用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拖移中心支軸式噴灌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拖移中心支軸式噴灌機,包括拖移車,所述拖移車尾端通過連接桿與移動平臺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移動平臺頂部固定連接有中心支架,所述中心支架的正面固定連接有主控箱,所述中心支架頂部固定連接有彎頭,所述彎頭卡卡接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噴水管,所述噴水管底端固定連接有噴頭,所述主水管的底部設置有行走支撐,所述行走橫梁兩端固定連接有行走輪,所述主水管的另一端設置有終端控制,所述終端控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驅動橫梁,所述驅動橫梁的表面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橫梁的兩端固定連接有驅動輪。
優選的,所述每個主水管上均設有若干個跨角鐵,所述每兩個行走支撐、架支撐之間與行走支撐和行走支撐與中心支架之間設有拉筋,所述拉筋與每個跨角鐵相連。
優選的,所述主水管的直徑為一百二十毫米,每個主水管的長度為五十米。
優選的,所述驅動輪和行走輪均為萬向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拖移車、移動平臺、驅動輪和行走輪,達到了橫向移動的效果,通過設置驅動輪、行走輪和中心支架,達到了圓周運動的效果,通過設置主水管、終端控制、噴水管、噴頭,達到了噴灑均勻的效果,節約用水和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時噴灌機的移動,節省了管道的,有效的節約了灌溉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1拖移車、2連接桿、3移動平臺、4中心支架、5主控箱、6彎頭、7主水管、8噴水管、9噴頭、10行走支撐、11行走橫梁、12行走輪、13終端控制、14支撐架、15驅動橫梁、16驅動電機、17驅動輪、18跨角鐵、19拉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可拖移中心支軸式噴灌機,包括拖移車1,拖移車1尾端通過連接桿2與移動平臺3側面固定連接,移動平臺3頂部固定連接有中心支架4,中心支架4的正面固定連接有主控箱5,中心支架4頂部固定連接有彎頭6,彎頭6卡卡接有主水管7,每個主水管7上均設有若干個跨角鐵18,每兩個行走支撐10、架支撐14之間與行走支撐4和行走支撐4與中心支架4之間設有拉筋19,拉筋19與每個跨角鐵18相連,主水管7的直徑為一百二十毫米,每個主水管7的長度為五十米,主水管7上均設置有若干個噴水管8,噴水管8底端固定連接有噴頭9,通過設置主水管7、終端控制13、噴水管8、噴頭9,達到了噴灑均勻的效果,節約用水和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同時噴灌機的移動,節省了管道的,有效的節約了灌溉成本,主水管7的底部設置有行走支撐10,行走支撐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行走橫梁11,行走橫梁11兩端固定連接有行走輪12,通過設置拖移車1、移動平臺3、驅動輪17和行走輪12,達到了橫向移動的效果,主水管7的另一端設置有終端控制13,終端控制13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架14,支撐架14的底部固定連接有驅動橫梁15,驅動橫梁15的表面設置有驅動電機16,驅動橫梁16的兩端固定連接有驅動輪17,驅動輪17和行走輪12均為萬向輪,通過設置驅動輪17、行走輪12和中心支架4,達到了圓周運動的效果。
工作原理:拖移車1帶動移動平臺3,移動平臺3通過主水管7和行走支撐架12帶動噴灌機進行移動,使用時,驅動電機16工作,帶動驅動輪17使噴灌機做繞中心支架4的圓周運動,同時主控箱5和終端控制13對噴水管8和噴頭9進行控制,對圓周運動范圍內的區域進行噴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