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含戊吡蟲胍的水稻殺蟲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73581閱讀:429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說是氟苯醚酰胺和戊吡蟲胍為有效成分的殺蟲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水稻紋枯病又稱云紋病,俗名花足稈、爛腳瘟、眉目斑。是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生。紋枯病在南方稻區為害嚴重,是當前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較多,粒重下降。

稻縱卷葉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蟲,二者都嚴重影響水稻產量。每年6月-8月是紋枯病與稻縱卷葉螟同時發生的時間,也是水稻防治病蟲害保證產量的重要時期,找到一種既能防治紋枯病又能防治稻縱卷葉螟的藥劑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氟苯醚酰胺是華中師范大學新開發的吡唑酰胺類化合物,對黃瓜、番茄、馬鈴薯等植物的疫病、霜霉、葉斑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時對水稻以及小麥的紋枯病、白粉病等有很好的防效。田間試驗表明與現有的殺菌劑沒有交互抗性。結構式如下(I)所示。

戊吡蟲胍 (Guadipyr) 是由中國農業大學覃兆海教授課題組采用分子設計和活性亞結構相拼接的方法,將新煙堿類(以吡蟲啉為代表)與縮胺脲類(以茚蟲威為代表)殺蟲劑的活性結構巧妙組建到同一分子中,獲得了兼具新煙堿類和鈉離子通道抑制劑特點的新型高效殺蟲系列化合物。戊吡蟲胍具有獨特的作用機理,對刺吸式口器害蟲有優異的防效,較吡蟲啉等新煙堿類殺蟲劑防效顯著且持效期更長,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的優選藥劑。結構式如下(II)所示。

通過專利文獻檢索,國內外目前還沒有氟苯醚酰胺與戊吡蟲胍的殺菌殺蟲組合物的專利,因此,氟苯醚酰胺與戊吡蟲胍復配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實用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組分合理、殺蟲殺菌譜廣、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持效期長且施藥方便的水稻殺蟲殺菌組合物。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稻殺蟲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氟苯醚酰胺和戊吡蟲胍。

所述的殺蟲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氟苯醚酰胺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50%,戊吡蟲胍的質量百分含量1%~50%。

所述的殺蟲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苯醚酰胺的優選質量百分含量為2%~20%,戊吡蟲胍的優選質量百分含量為2%~20%。

所述的殺蟲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成份中根據需要加入適量的助劑、填料、水等,配制成懸浮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

通過本發明,可提供同時提高防治水稻蟲害的效果和防治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的效果的新的殺真菌和/殺昆蟲組合物及其防治方法。

本發明水稻作物的殺真菌和/殺昆蟲組合物和水稻作物的病蟲害防治方法發現,氟苯醚酰胺和戊吡蟲胍的組合物,對于植物致病真菌引起的病害如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紋枯病等以及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薊馬等都可以發揮增效作用。本發明的組合物及其方法,對于植物致病真菌和害蟲的防治具有增效的作用。該作用具有從各單藥劑具有的各種病害蟲防除特性中無法預測到的效果。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

(1)擴大了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譜;

(2)延緩和治理水稻有害生物的抗藥性;

(3)在價格和用量上明顯低于已有類似品種。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殺蟲、殺菌組合物,包括氟苯醚酰胺和戊吡蟲胍的組合。通過試驗發現,本發明的組合物不僅能對植物病原真菌和/或害蟲的作用譜有加和性加強,而且還在兩個方面實現了能擴大化合物戊吡蟲胍、氟苯醚酰胺的作用譜的協同效應,化合物戊吡蟲胍和氟苯醚酰胺的施用率降低的同時保持同樣良好的作用。本發明組合物特別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紋枯病和二化螟、稻縱卷葉螟。而且與單獨使用相比,對兩者具有強化的增效防治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為用來說明本發明的幾個具體實施方式,但并不將本發明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本發明涵蓋了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備選方案、改進方案和等效方案。

下述實施例中材料配方選擇可因地制宜,對結果無實質性的影響。在這些實施例中,除另有說明外,所有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1、可濕性粉劑的制備

根據配方的比例要求,分別加入潤濕劑、分散劑、原藥、展著劑、填充料混合均勻,混合粉碎即得可濕性粉劑產品,見實施例1。

實施例1 可濕性粉劑中各個組分的質量比

氟苯醚酰胺 5%

戊吡蟲胍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80%

木質素磺酸鈣 6%

聚乙烯醇 2.5%

白炭黑 12%

硅藻土 余量/2

高嶺土 余量/2

2、水分散粒劑的制備

根據配方的比例要求,分別加入潤濕劑、分散劑、原藥、滲透劑、展著劑、擴散劑、填料混合均勻,粉碎,加入適量的純化水,混合均勻后,擠壓造粒,烘干后,即得水分散粒劑產品,見實施例2。

實施例2 水分散粒劑中各個組分的重量比

氟苯醚酰胺 5%

戊吡蟲胍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10%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4%

聚乙烯醇 2.5%

硫酸銨 8%

NNO 5%

白炭黑 12%

硅藻土 余量/2

高嶺土 余量/2

3.懸浮劑的制備

根據配方的比例要求,分別加入潤濕劑、分散劑、原藥、滲透劑、消泡劑、增稠劑、防凍劑、水混合均勻,充分研磨至產品平均粒徑小于2微米,即得懸浮劑產品,見實施例3。

實施例3懸浮劑中各個組分的重量比

氟苯醚酰胺 5%

戊吡蟲胍 5%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7%

JFC 4.5%

聚乙烯醇 2.5%

NNO 6%

黃原膠 0.5%

丙二醇 1%

S-29 0.5%

水 補足至100%

應用實施例

2016年7月,在水稻上進行藥效試驗,試驗時為紋枯病發病初期,葉片上有病斑,稻縱卷葉螟中等發生,藥劑選用以上配方、5%氟苯醚酰胺懸浮劑、5%戊吡蟲胍可濕性粉劑。第一次施藥后間隔lOd后第二次施藥,第二次施藥后15d調查殺蟲效果和殺菌效果。

紋枯病的調查方法為:每個小區選5個點定點觀察,每點2叢水稻,施藥前調查病指,最后一次施藥后15d調查病葉率、病情指數,計算各藥劑的防治效果。

紋枯病分級標準:

0級:無病;

1級:葉片病斑少于5個,長度小于1 cm;

3級:葉片病斑6-10個,部分病斑長度大于1 cm;

5級:葉片病斑11-25個,部分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10-25%;

7級:葉片病斑26個以上,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26-50%;

9級:病斑連成片,占葉面積50%以上或全葉枯死。

病情指數=[∑(病葉數×相對級數)/(調查總葉數×總級數)]×100

防治效果(%)=[1- (CKo病指數×pt1病指數/CK1×pto病指數)]×100

Cko為施藥前對照區的病情指數;ck1為施藥后對照區的病情指數;

pto為處理區施藥前的病情指數;pt1為施藥后處理區的病情指數;

稻縱卷葉螟的調查方法為:在最后一次施藥后15d調查卷葉數,計算防治效果。

卷葉率(%)=(調查卷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卷葉率-處理區卷葉率)/空白對照區卷葉率] ×100

表1氟苯醚酰胺、戊吡蟲胍藥效試驗結果

由試驗可知,氟苯醚酰胺與戊吡蟲胍(復配后,對水稻紋枯病和稻縱卷葉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第二次施藥后15d對紋枯病和稻縱卷葉螟的防效都在85%以上。農民一次用藥即可有效防治紋枯病和稻縱卷葉螟,因氟苯醚酰胺和戊吡蟲胍(均有高效內吸傳導性,可顯著延長藥劑的持效期,減少用藥次數,降低種植成本。在試驗中發現,復配制劑除對稻縱卷葉螟有良好防治效果外,對稻飛虱也有一定得兼治作用,稻飛虱可傳播水稻多種病害,降低稻飛虱蟲口基數也利于后期其他病害的防治。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临沧市| 墨玉县| 泽库县| 运城市| 安阳县| 满洲里市| 开阳县| 友谊县| 泸定县| 金坛市| 金阳县| 遵义市| 旺苍县| 共和县| 南华县| 大宁县| 章丘市| 阳春市| 湾仔区| 翼城县| 四子王旗| 宜兴市| 邵武市| 南丰县| 株洲县| 沾益县| 赞皇县| 开原市| 即墨市| 霍州市| 澄城县| 丹巴县| 汉寿县| 望城县| 石城县| 泗阳县| 和平区| 格尔木市| 沙雅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