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飼料槽,應用于生豬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的優點,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因此出現許許多多的養豬場,目前市場上的養豬場在對生豬進行喂養時,采用的都是圓槽或長槽這類固定結構的飼料槽,飼養員在加完飼料后,還需觀察生豬吃食的情況,防止飼料不夠,影響生豬發育,因此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省工省時、結構簡單的飼料槽。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飼料槽,包括:底部環槽、圓臺座、轉軸、轉盤、環形箍、弧形桿、罩殼、喂食口,所述底部環槽的上側設置有環形箍,所述環形箍通過弧形桿與底部環槽連接,所述弧形桿的上端固接在環形箍上,所述弧形桿的下端與底部環槽的頂端固接,所述弧形桿呈均勻周向分布在底部環槽的上側,所述相鄰兩個弧形桿之間形成一個喂食口,所述圓臺座通過轉軸與轉盤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固接在圓臺座的上端面中心,所述轉軸的上端通過軸承與轉盤中心轉動連接,所述罩殼呈圓柱狀且罩殼的下端與環形箍焊接在一起。
所述罩殼包裹住整個轉盤,所述轉盤外壁至罩殼內壁的徑向距離為1-2cm。
所述罩殼的橫截面直徑與環形箍的直徑相等。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優點:
1、結構簡單;
2、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飼料槽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底部環槽;2-圓臺座;3-轉軸;4-轉盤;5-環形箍;6-弧形桿;7罩殼;11-喂食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飼料槽,包括:底部環槽1、圓臺座2、轉軸3、轉盤4、環形箍5、弧形桿6、罩殼7、喂食口11,所述底部環槽1的上側設置有環形箍5,所述環形箍5通過弧形桿6與底部環槽1連接,所述弧形桿6的上端固接在環形箍5上,所述弧形桿6的下端與底部環槽1的頂端固接,所述弧形桿6呈均勻周向分布在底部環槽1的上側,所述相鄰兩個弧形桿6之間形成一個喂食口11,所述圓臺座2通過轉軸3與轉盤4連接,所述轉軸3的下端固接在圓臺座2的上端面中心,所述轉軸3的上端通過軸承與轉盤4中心轉動連接,所述罩殼7呈圓柱狀且罩殼7的下端與環形箍5焊接在一起。
所述罩殼7包裹住整個轉盤4,所述轉盤4外壁至罩殼7內壁的徑向距離為1-2cm。
所述罩殼7的橫截面直徑與環形箍5的直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飼養人員將生豬喂食所需要的飼料從罩殼7上部加入,飼料順著罩殼7內壁下落到底部環槽1內,生豬可從各個喂食口11內吃食飼料,飼養人員可一次性多加入一些飼料,飼料可堆積在罩殼1內部,當生豬吃食時,生豬翻動喂食口11內的飼料,由于飼料與轉盤4之間存在摩擦,帶動轉盤4轉動,轉盤4攪動轉盤4上側堆積的飼料源源不斷的下落到底部環槽1內,采用本技術方案,加快了喂食效率,省工省時。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