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苗菜培育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包括:種植部,其頂部呈開口狀,底部設有可供芽苗菜放置、且設有漏水孔的放置部;遮擋部,其為分置于所述種植部上下兩端的兩個,所述遮擋部被構造成上表面具有可供所述種植部底部插入的容納腔、下表面具有可與所述種植部的頂部卡接的卡接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結構簡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具有較好的實用性;通過將遮擋部設為分置于種植部兩側的兩個,可以確保芽苗菜種植所需的濕度;遮擋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容納腔,可以儲存多余的水分。
【專利說明】
芽苗菜培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芽苗菜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芽苗菜種植一般是將芽苗菜種子播種進放置營養土的盤內或缽內,在合適的條件下,種子發芽發育成幼苗芽苗菜后進行移栽種植,但由于用上述種植方法,濕度、溫度等條件難以保證,導致芽苗菜發育率低或者因爛根失敗,且上述種植方式,空間利用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具有較好的實用性。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種芽苗菜培育裝置,包括:
[0006]種植部,其頂部呈開口狀,底部設有可供芽苗菜放置、且設有漏水孔的放置部;
[0007]遮擋部,其為分置于所述種植部上下兩端的兩個,所述遮擋部被構造成上表面具有可供所述種植部底部插入的容納腔、下表面具有可與所述種植部的頂部卡接的卡接部。
[0008]進一步的,所述種植部為經由遮擋部疊置的多個。
[0009]進一步的,所述放置部為固連于種植部底部的放置板,所述漏水孔為設于所述放置板上呈輻射狀分布的多個。
[0010]進一步的,所述放置部為固連于種植部底部的塑料網或金屬網。
[0011]進一步的,所述種植部底部具有外凸布置的、以可插入所述容納腔內的插接部。
[0012]進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為沿所述種植部周向設置的多個插接腳。
[0013]進一步的,所述放置部與種植部頂部之間的距離為80mm?300mm。
[0014]進一步的,所述種植部為圓臺狀。
[0015]進一步的,于所述種植部外壁上設置有觀察口。
[0016]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勢:
[0017](I)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通過設置種植部,并在種植部的頂部和底部設置遮擋部,可對種植部內的空間進行遮擋,以滿足芽菜的生長需要,同時由于在遮擋部的上表面具有容納腔一方面可儲存多余的水分以供芽菜的生長需要,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種植部放置時的穩定性;而在遮擋部的下表面設置卡接部可保證遮擋部與種植部蓋合時的穩定性,其結構簡單可靠,有很好的實用性。
[0018](2)種植部為經由遮擋部疊置的多個,可以在單位空間內增大種植面積、節省占用空間。
[0019](3)放置部設置成放置板,結構簡單,易于加工;漏水口設置成多個,可以提升放置部的漏水、透氣效果。
[0020](4)插接部設置成插接腳,可以使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0021](5)放置部與種植部頂端之間的距離為80mm?300mm,可以保證芽苗菜初期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生產,避免光照強影響芽苗菜食用口感。
[0022](6)觀察口的設置,可以便于觀察種植部內芽苗菜的生長狀況。
【附圖說明】
[0023]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的剖視圖;
[002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遮擋部的剖視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種植部的剖視圖;
[0027]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種植部的俯視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種植部,11-放置部,111-漏水孔,12-插接部,2-遮擋部,21-容納腔,22-卡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0]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1]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2]本實施例涉及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整體結構包括種植部I以及遮擋部2,具體為,種植部I,其頂部呈開口狀,底部設有可供芽苗菜放置、且設有漏水孔111的放置部11;遮擋部2,其為分置于種植部I上下兩端的兩個,遮擋部2被構造成上表面具有可供種植部I底部插入的容納腔21、下表面具有與種植部I的頂部卡接的卡接部2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通過將培育裝置設置成種植部I,以及分置于種植部I上下兩端的兩個遮擋部2的形式,結構簡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具有較好的實用性;且通過將遮擋部2設為分置于種植部I上下兩端的兩個,可以確保芽苗菜種植所需的濕度;遮擋部2的上表面具有容納腔21,可以儲存多余的水分。
[0033]由圖1結合圖3所示,種植部I為圓臺狀,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大單位空間內的種植面積,且能有效的節省空間,種植部I為經由遮擋部2疊置的多個。為了能隨時查看種植部I內芽苗菜的生長情況,在種植部I外壁上設置有觀察口,其頂部設置有開口、內部設置有種植腔、底部設有放置部11,為了使放置部11能夠漏水透氣,放置部11上形成有漏水孔111,為使效果更好,漏水孔111為多個,且呈輻射狀分布,放置部11可以為固連于種植部11底部的放置板,當然放置部11除為放置板外還可為由圖4所示固連于種植部11底部的金屬網或塑料網。
[0034]由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為保證芽苗菜初期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生產,避免光照強影響芽菜食用口感,放置部11與種植部I頂部之間的距離為80mm?300mm,最優為100mm。為避免種植部I底部直接浸泡入容納腔21內,種植部I底部具有外凸布置的、以可插入容納腔21內的插接部12,為使插接部12對種植部I的支撐較為穩定,插接部12為沿種植部I底端周向設置的多個插接腳,本實施例中,插接腳為三個。
[0035]當對種植部I內的芽苗菜種澆水時,多余的水分通過漏水孔111流入至容納腔21內,且當種植部I被遮蓋住后,容納腔21內的水分還可以揮發至種植部I內給芽苗菜種子補水加濕,由圖2所示,遮擋部2的下表面形成有與種植部I的頂部卡接的卡接部22,本實施例中卡接部22包括卡槽以及待種植部I頂端卡入卡槽內時對種植部I形成扣合定位的扣接邊,當然卡接部22也可以為現有技術中的卡接結構。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種植部,其頂部呈開口狀,底部設有可供芽苗菜放置、且設有漏水孔的放置部; 遮擋部,其為分置于所述種植部上下兩端的兩個,所述遮擋部被構造成上表面具有可供所述種植部底部插入的容納腔、下表面具有可與所述種植部的頂部卡接的卡接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部為經由遮擋部疊置的多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為固連于種植部底部的放置板,所述漏水孔為設于所述放置板上呈輻射狀分布的多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為固連于種植部底部的塑料網或金屬網。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部底部具有外凸布置的、以可插入所述容納腔內的插接部。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為沿所述種植部周向設置的多個插接腳。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與種植部頂部之間的距離為80mm?300mm。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種植部為圓臺狀。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芽苗菜培育裝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種植部外壁上設置有觀察口。
【文檔編號】A01G9/10GK205727280SQ201620435211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3日
【發明人】董德會
【申請人】董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