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栽培、種植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溫室大棚。
(二)
背景技術:
對于栽培、種植用溫室而言,光照強度增強必然會引起溫度升高、空氣干燥、濕度下降等一系列的變化,直接影響植物的生理變化;光照不足、濕度過大,則會導致溫室栽培花卉生長快、植株不夠強壯、抗逆性不強、花卉不夠繁榮、易發生病蟲害等現象。因此,一個有效的溫室環境,能有效地改善溫室內部的氣候生態條件,給植株創造一個健康、適宜的生長環境。現有溫室大棚內部結構簡單、功能單一,難以保證植株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工作人員對大棚環境無法做到準確掌控與調節,工作效率低下,勞動量繁重。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方便實用、能滿足植株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實時掌控并調節大棚內環境、操作方便而靈活、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工作人員勞動量的溫室大棚,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溫室大棚,包括大棚本體,所述大棚本體由不銹鋼骨架鑲嵌玻璃構成,大棚本體的頂壁由若干個沿大棚本體長度方向連續設置的三角狀玻璃鋼板材構成,在各三角狀玻璃鋼板材的左右兩側相對鉸接設有兩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窗戶;在相鄰三角狀玻璃鋼板材之間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有排水槽;在大棚本體的頂壁上方支撐設有外遮陽幕;在大棚本體的左側壁上設有一濕簾, 在濕簾上方設有與濕簾頂部相連通的進水管道,在濕簾下方設有與濕簾底部相連通的出水管道,所述進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分別與一設于濕簾右部的集水池的集水池出水口和集水池進水口相連,在集水池內設有一水泵,水泵的出水口與進水管道相連;在集水池右側上方的大棚本體內吊設一豎直伸縮桿,在豎直伸縮桿底端連接一沿濕簾長度方向設置的水平桿,在水平桿底端設有若干個與濕簾相對設置的風機;在集水池右側外部的大棚本體底部從左向右依次間隔設有若干個種植槽和培養床架;在種植槽和培養床架之間的上方大棚本體內吊裝一移動式噴灌裝置;在移動式噴灌裝置的左側、右側外部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吊設有若干個環流風機;在大棚本體右部的種植槽和培養床架之間設有一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采暖裝置;在大棚本體內部的右側壁上設有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和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水泵、風機、環流風機和移動式噴灌裝置相連;在大棚本體內部前側壁和后側壁上相對設有兩可伸縮式內遮陽幕。
所述移動式噴灌裝置包括一設于大棚本體內部頂部的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絲杠導軌,在絲杠導軌后端的大棚本體的后側壁上設有一電機,絲杠導軌的絲杠通過電機控制,所述電機與控制器相連,在絲杠外側滑動套設一滑塊,在滑塊底端連接一連接桿,在連接桿底端連接一集水箱,在集水箱底端設有一伸縮出水管,在伸縮出水管上設有一流量控制閥,在流量控制閥下方的伸縮出水管底端連接一與伸縮出水管相連通設置的水平伸縮管,在水平伸縮管底端設有若干個霧化噴嘴。
所述采暖裝置為暖氣片,所述暖氣片為熱鍍鋅圓翼型散熱器片。
所述培養床架的床板呈鏤空設置,在床板下方四角處分別設于一支腿,在各支腿之間的床板下方設有一鏤空置物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溫室大棚通過將頂壁設置為三角狀玻璃鋼板 材,能對不同季節的光照形成反射,在吸納日光的同時能防止溫室內溫度在短時間內快速升高;三角狀玻璃鋼板材上的窗戶設置,通風性好,有利于大棚內空氣流通,可通過不同的鉸接角度適當的調節窗戶開啟角度。導水槽的設置,可隨時將頂壁的積水排下。由于在大棚本體的左側壁上設置了濕簾,可通過集水池內水路循環,水均勻的淋濕整個濕簾,加之相對于濕簾設置的風機的吹動,當空氣穿過濕簾介質時,與濕簾介質表面進行的水氣交換將空氣的溫度降低,為溫室內的植株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通過將風機用一豎直伸縮桿吊裝,可隨意調節風機高度,保證濕簾降溫的最佳效果。通過在溫室大棚內間隔設置種植槽和培養床架,能滿足大面積栽培植株和盆養植株的生長,適合多種不同種類的植株一同培養,大大提升了溫室空間利用率。通過移動式噴灌裝置的設置,可方便的對植株進行澆灌,澆灌過程自動化程度高,澆灌均勻,避免了水源浪費,而且可通過伸縮出水管的高度調節,滿足不同植株對噴灌水的要求;其上霧化噴嘴的設置,一方面保證了噴灌位置處植株噴淋效果的均勻和全面,另一方面也滿足植株對水量以及水壓、水流的要求,更便于植物或作物的水分吸收,有助于促進植物或作物的生長。環流風機的設置,保證了溫室內各角落溫度的均勻性。通過溫室內設置的溫度、濕度傳感器可使工作人員實時掌控內部環境,做到及時調節以更好的滿足培養要求。采暖裝置通過使用熱鍍鋅圓翼型散熱器片,散熱面積大,溫度提升較高,降溫慢,散熱均勻,不會對室內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且防腐防銹、質量好、壽命長。培養床架上鏤空設置的床板及鏤空置物板,能方便澆灌水的下漏,避免積水,鏤空置物板的設置,一方面可用于置放物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整個培養床架的穩固性。外遮陽幕和內遮陽幕的設置,進一步避免了溫室大棚內在陽光直射的季節溫度的快速上升,很好的保護了溫室植株。此外,由于該溫室大棚整體采用不銹鋼骨架上鑲嵌玻璃,采光、 透光率好,整體結實、穩固且美觀,隔音、隔熱、防火防盜效果好,該溫室大棚在控制器控制下,整體環境穩定,操作工作更加方便靈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三角狀玻璃鋼板材,2窗戶,3排水槽,4外遮陽幕,5濕簾,6進水管道,7出水管道,8集水池,9水泵,10豎直伸縮桿,11水平桿,12風機,13種植槽,14培養床架,15環流風機,16采暖裝置,17溫度傳感器,18濕度傳感器,19控制器,20可伸縮式內遮陽幕,21絲杠導軌,22電機,23絲杠,24滑塊,25連接桿,26集水箱,27伸縮出水管,28流量控制閥,29水平伸縮管,30霧化噴嘴,31支腿,32鏤空置物板。
(五)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附圖1-2所示,該溫室大棚包括大棚本體,所述大棚本體由不銹鋼骨架鑲嵌玻璃構成,大棚本體的頂壁由若干個沿大棚本體長度方向連續設置的三角狀玻璃鋼板材1構成,在各三角狀玻璃鋼板材1的左右兩側相對鉸接設有兩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窗戶2;在相鄰三角狀玻璃鋼板材1之間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有排水槽3;在大棚本體的頂壁上方支撐設有外遮陽幕4;在大棚本體的左側壁上設有一濕簾5,在濕簾5上方設有與濕簾頂部相連通的進水管道6,在濕簾5下方設有與濕簾底部相連通的出水管道7,所述進水管道6和出水管道 7分別與一設于濕簾右部的集水池8的集水池出水口和集水池進水口相連,在集水池8內設有一水泵9,水泵9的出水口與進水管道6相連;在集水池8右側上方的大棚本體內吊設一豎直伸縮桿10,在豎直伸縮桿10底端連接一沿濕簾長度方向設置的水平桿11,在水平桿11底端設有若干個與濕簾5相對設置的風機12;在集水池8右側外部的大棚本體內底部從左向右依次間隔設有若干個種植槽13和培養床架14;在種植槽13和培養床架14之間的上方大棚本體內吊裝一移動式噴灌裝置;在移動式噴灌裝置的左側、右側外部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分別吊設有若干個環流風機15;在大棚本體右部的種植槽和培養床架之間設有一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采暖裝置16;在大棚本體內部的右側壁上設有溫度傳感器17、濕度傳感器18和一控制器19,所述控制器19分別與水泵9、風機12、環流風機15和移動式噴灌裝置相連;在大棚本體的內部前側壁和后側壁上相對設有兩可伸縮式內遮陽幕20。
所述移動式噴灌裝置包括一沿大棚本體寬度方向設置的絲杠導軌21,在絲杠導軌21后端的大棚本體后側壁上設有一電機22,絲杠導軌21的絲杠23通過電機22控制,在絲杠23外側滑動套設一滑塊24,在滑塊24底端連接一連接桿25,在連接桿25底端連接一集水箱26,在集水箱26底端設有一伸縮出水管27,在伸縮出水管27上設有一流量控制閥28,在流量控制閥28下方的伸縮出水管27底端連接一與伸縮出水管27相連通設置的水平伸縮管29,在水平伸縮管29底端設有若干個霧化噴嘴30。
所述采暖裝置16為暖氣片,所述暖氣片為熱鍍鋅圓翼型散熱器片。
所述培養床架14的床板呈鏤空設置,在床板下方四角處分別設于一支腿31,在各支腿31之間的床板下方設有一鏤空置物板32。
使用時,通過控制器19啟動環流風機15持續工作,保證溫室內各角落空 氣溫度、濕度的一致性。該溫室大棚可根據季節光照情況進行可伸縮式內遮陽幕20的使用,通過將可伸縮式內遮陽幕20的底端拉伸至不同高度以滿足溫室內采光的需要。在炎熱的季節,根據溫度傳感器17、濕度傳感器18的感應,可通過控制器19啟動集水池8內的水泵9,集水池8內水分經水泵9泵入進水管道6進而進入濕簾5,由濕簾5流下進入出水管道7再次進入集水池8,如此循環,使濕簾5內水分在風機12帶動下不斷循環、蒸發,保證溫室內空氣循環降溫,工作人員可適當調節風機12整體高度。當溫室內溫度、濕度達到一定要求時,可通過控制器19關閉濕簾的降溫用水泵9,節省能耗。
當需要對大棚內的植物或作物進行全方位的噴灌時,首先通過控制器19啟動電機4,電機4帶動絲杠導軌21上的絲杠23轉動,絲杠23進而帶動滑塊24沿絲杠導軌21滑動,帶動集水箱26沿大棚本體的寬度方向對植株進行噴灌。噴灌過程中,可通過流量控制閥28調節霧化噴嘴30噴出的水量。
在溫度較低的季節,可啟動采暖裝置16工作,通過采暖裝置16的熱鍍鋅圓翼型散熱器片實現熱水溫度的傳導,保證溫室內整體溫度。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