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溫室設備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溫室大棚及聯棟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溫(或加溫),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溫室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于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溫室的種類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溫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社會不斷進步,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文明發展的需要,新型的設施農業受到業界人士的追捧;所謂的農業裝備,其實主要就是溫室設施,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在高原、深山、沙漠等特殊環境下進行農業生產。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占總人口的一半還要多,農業創新應用的空間有無限大,農業裝備行業從幕后走到臺前。縱觀國內溫室大棚行業,大中小企業參差不齊,落地的溫室項目質量自然也大相徑庭。
目前,在種植園、花卉園、農場都在大量使用大棚,溫室大棚是保證冬季蔬菜等農產品供應的重要現代農業生產設施,溫室大棚已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
如今農業生產中所用的大棚大多都是采用輕型的鋼管、薄膜等材料構成,在搭建的過程中很費人力物力,還需要焊接,一旦搭建好,就難以拆卸,且安裝流程復雜,費力費時,技術精度要求較高;還有就是大棚的框架結構要因地制宜,根據地況來考究,局限性有點大,特別是通風性不強,不能保持溫室的溫度平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室大棚及聯棟溫室大棚,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大棚難以拆卸且安裝流程復雜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溫室大棚,包括支撐組件、薄膜、連接組件和遮陽網;
所述支撐組件形成大棚單元,所述大棚單元的外部鋪設有薄膜,薄膜上鋪設有遮陽網,所述連接組件用于固定所述支撐組件、所述薄膜和所述遮陽網。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所述支撐組件包括立桿、上部導向桿、底部支撐板、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上部支撐梁;
所述上部導向桿為向下凹的彎桿,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或兩個所述立桿,所述立桿底部通過所述底部支撐板與地面固定連接;
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兩個近邊緣處橫向固定連接有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設置在所述第二橫梁的上方;
所述第一橫梁與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內部頂端之間設置有所述上部支撐梁;
所述立桿、上部導向桿、底部支撐板、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上部支撐梁之間均通過所述連接組件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所述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板、連接構件、第一鎖緊構件和第二鎖緊構件;所述連接構件和所述第一鎖緊構件用于將所述連接板、所述薄膜、所述遮陽網和所述上部導向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鎖緊構件用于鎖緊雙立桿的結構;
所述連接構件為片狀結構,沿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外輪廓設置;
所述第一鎖緊構件為向下凹陷的片狀結構或桿狀結構,沿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外輪廓設置;
所述第二鎖緊構件為環狀結構,沿所述立桿的外輪廓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還包括天窗,所述天窗設置在所述大棚單元的外圍,通過搖絞架打開和關閉天窗;
且所述天窗設置在所述遮陽網的內部;
需要說明的是,搖絞架為多個桿狀結構經組合安裝形成的類似百葉窗的結構,能夠帶動天窗上升或下降;或者搖絞架只包括一個橫桿,橫桿的兩端設置有滑動機構,滑動機構連接天窗,線繩能夠拉動滑動機構,線繩拉動滑動機構相對橫桿做上下方向的運動,進而帶動天窗做升降運動,實現天窗的打開和關閉。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聯棟溫室大棚,包括包括多個所述大棚單元,多個所述大棚單元呈多排多列緊密連接,所述薄膜、所述天窗和所述遮陽網鋪設在所述大棚單元上。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所述上部導向桿下方設置有多個立桿,所述立桿一端與所述上部導向桿固定連接,所述立桿另一端與地面固定連接;
所述立桿為長度尺寸不同的立桿;
需要說明的是,立桿的長度由上部導向桿的內端面距離地面的高度決定,且每個立桿均與上部導向桿之間采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沿縱向排列的多個所述上部導向桿之間橫設有上部支撐桿,沿兩個所述立桿之間橫設有中部支撐桿和下部支撐桿;
所述上部支撐桿通過所述第二鎖緊構件與所述上部導向桿采用可拆卸連接;
所述中部支撐桿通過所述連接構件與所述立桿采用可拆卸連接;
所述下部支撐桿通過所述第二鎖緊構件與所述立桿采用可拆卸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上部支撐桿、中部支撐桿和下部支撐桿均為大棚單元的骨架,用于確保大棚單元的穩固,同時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是為了方便大棚的拆卸,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相鄰的兩個所述大棚單元的位置設置有所述向下凹陷的連接構件,并通過第一鎖緊構件與所述上部導向桿、所述第一橫梁、所述薄膜和所述遮陽網固定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兩個大棚單元之間之所以選擇向下凹陷的連接構件是為了能夠方便與兩個大棚單元上部的上部導向桿連接,用同一個連接構件進行連接,能夠增加大棚的穩固性能和強度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每個上部導向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所述立桿。
本實用新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所述上部導向桿的彎曲弧度范圍為0.167π~0.222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溫室大棚,能夠方便拆卸,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聯棟溫室大棚,方便拆卸,穩定性強,牢固性強,人踩在遮陽棚上都能承受住,不會被踩破,使用年限長,同時在大棚的外圍設置上天窗,通過搖絞架來打開天窗,此結構在大棚育苗的使用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溫度和通風的調節作用,打開天窗與四周薄膜通風透氣,晚上再重新關上,遮陽網依舊嚴密覆蓋全部大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聯棟溫室大棚的軸側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聯棟溫室大棚的沿圖1的A-A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立桿; 2—薄膜;
3—連接構件; 4—第一橫梁;
5—上部支撐梁; 6—第一鎖緊構件;
7—第二鎖緊構件; 8—底部支撐板;
9—上部導向桿; 10—第二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溫室大棚,包括支撐組件、薄膜、連接組件和遮陽網;
支撐組件形成大棚單元,大棚單元的外部鋪設有薄膜,薄膜上鋪設有遮陽網,連接組件用于固定支撐組件、薄膜和遮陽網。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支撐組件包括立桿、上部導向桿、底部支撐板、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上部支撐梁;
上部導向桿為向下凹的彎桿,上部導向桿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或兩個立桿,立桿底部通過底部支撐板與地面固定連接;
上部導向桿的兩個近邊緣處橫向固定連接有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第一橫梁設置在第二橫梁的上方;
第一橫梁與上部導向桿的內部頂端之間設置有上部支撐梁;
立桿、上部導向桿、底部支撐板、第一橫梁、第二橫梁和上部支撐梁之間均通過連接組件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板、連接構件、第一鎖緊構件和第二鎖緊構件;連接構件和第一鎖緊構件用于將連接板、薄膜、遮陽網和上部導向桿固定連接,第二鎖緊構件用于鎖緊雙立桿的結構;
連接構件為片狀結構,沿上部導向桿的外輪廓設置;
第一鎖緊構件為向下凹陷的片狀結構或桿狀結構,沿上部導向桿的外輪廓設置;
第二鎖緊構件為環狀結構,沿立桿的外輪廓設置。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還包括天窗,天窗設置在大棚單元的外圍,通過搖絞架打開和關閉天窗;
且天窗設置在遮陽網的內部。
需要說明的是,搖絞架為多個桿狀結構經組合安裝形成的類似百葉窗的結構,能夠帶動天窗上升或下降;或者搖絞架只包括一個橫桿,橫桿的兩端設置有滑動機構,滑動機構連接天窗,線繩能夠拉動滑動機構,線繩拉動滑動機構相對橫桿做上下方向的運動,進而帶動天窗做升降運動,實現天窗的打開和關閉。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本實施例的溫室大棚,結構簡單,方便安裝和拆卸,設置了天窗的結構,能夠使得大棚適當通風,確保作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采用搖絞架實現天窗的開啟和關閉,方便使用。
實施例2
如圖1和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聯棟溫室大棚,包括支撐組件、薄膜2、連接組件和遮陽網;
支撐組件形成大棚單元,大棚單元的外部鋪設有薄膜2,薄膜2上鋪設有遮陽網,連接組件用于固定支撐組件、薄膜2和遮陽網;
包括多個大棚單元,多個大棚單元呈多排多列緊密連接,薄膜2、天窗和遮陽網鋪設在大棚單元上。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支撐組件包括立桿1、上部導向桿9、底部支撐板8、第一橫梁4、第二橫梁10和上部支撐梁5;
上部導向桿9為向下凹的彎桿,上部導向桿9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或兩個立桿1,立桿1底部通過底部支撐板8與地面固定連接;
上部導向桿9的兩個近邊緣處橫向固定連接有第一橫梁4和第二橫梁10,第一橫梁4設置在第二橫梁10的上方;
第一橫梁4與上部導向桿9的內部頂端之間設置有上部支撐梁5;
立桿1、上部導向桿9、底部支撐板8、第一橫梁4、第二橫梁10和上部支撐梁5之間均通過連接組件固定連接。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連接組件包括連接板、連接構件3、第一鎖緊構件6和第二鎖緊構件7;連接構件3和第一鎖緊構件6用于將連接板、薄膜2、遮陽網和上部導向桿9固定連接,第二鎖緊構件7用于鎖緊雙立桿1的結構;
連接構件3為片狀結構,沿上部導向桿9的外輪廓設置;
第一鎖緊構件6為向下凹陷的片狀結構或桿狀結構,沿上部導向桿9的外輪廓設置;
第二鎖緊構件7為環狀結構,沿立桿1的外輪廓設置。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還包括天窗,天窗設置在大棚單元的外圍,通過搖絞架打開和關閉天窗;
且天窗設置在遮陽網的內部。
需要說明的是,搖絞架為多個桿狀結構經組合安裝形成的類似百葉窗的結構,能夠帶動天窗上升或下降;或者搖絞架只包括一個橫桿,橫桿的兩端設置有滑動機構,滑動機構連接天窗,線繩能夠拉動滑動機構,線繩拉動滑動機構相對橫桿做上下方向的運動,進而帶動天窗做升降運動,實現天窗的打開和關閉。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上部導向桿9下方設置有多個立桿1,立桿1一端與上部導向桿9固定連接,立桿1另一端與地面固定連接;
立桿1為長度尺寸不同的立桿1;
需要說明的是,立桿1的長度由上部導向桿9的內端面距離地面的高度決定,且每個立桿均與上部導向桿9之間采用可拆卸的連接方式。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沿縱向排列的多個上部導向桿9之間橫設有上部支撐桿,沿兩個立桿1之間橫設有中部支撐桿和下部支撐桿;
上部支撐桿通過第二鎖緊構件7與上部導向桿9采用可拆卸連接;
中部支撐桿通過連接構件3與立桿1采用可拆卸連接;
下部支撐桿通過第二鎖緊構件7與立桿1采用可拆卸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上部支撐桿、中部支撐桿和下部支撐桿均為大棚單元的骨架,用于確保大棚單元的穩固,同時采用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是為了方便大棚的拆卸,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相鄰的兩個大棚單元的位置設置有向下凹陷的連接構件3,并通過第一鎖緊構件6與上部導向桿9、第一橫梁4、薄膜2和遮陽網固定連接;
需要說明的是,兩個大棚單元之間之所以選擇向下凹陷的連接構件3是為了能夠方便與兩個大棚單元上部的上部導向桿連接,用同一個連接構件3進行連接,能夠增加大棚的穩固性能和強度性能。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每個上部導向桿9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一個立桿1。
本實施例的可選技術方案為,上部導向桿9的彎曲弧度范圍為0.167π~0.222π。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立桿1為鋼管,鋼管是直接從建材廠采購,按照基地的建設來設置搭建規格,立桿1直接拆入地面以下50公分,立桿1之間為1m間隔,連接構件3、第一鎖緊構件6及第二鎖緊構件7為鐵口、螺絲釘、螺絲環或鐵片中的一個,頂部的上部導向桿9為彎折的鋼架,鋼架兩端與立桿1采用可拆卸的連接,能夠直接插入立桿1,或者通過連接構件3進行連接。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為:
采用本實施例的聯棟溫室大棚,方便拆卸,穩定性強,牢固性強,人踩在遮陽棚上都能承受住,不會被踩破,使用年限長,同時在大棚的外圍設置上天窗,通過搖絞架來打開天窗,此結構在大棚育苗的使用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溫度和通風的調節作用,打開天窗與四周薄膜通風透氣,晚上再重新關上,遮陽網依舊嚴密覆蓋全部大棚。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