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漁業養殖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魚類養殖投餌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近海網箱養殖規模大,傳統的喂養方式主要以人工投喂為主,勞動力需求大。近年來人工成本逐漸增加,采用專用的投餌設備代替人工投喂餌料,已是迫切需求。
一些養殖成本高、經濟價值高的肉食性魚類如大黃魚,掠食性強,目前主要以人工網箱養殖料為主,如果在人工養殖過程中喂養方法不當,極易導致大黃魚種群之間互相殘殺,降低魚的成活率,造成經濟損失。
此外,傳統的人工投喂方式往往根據個人經驗投喂餌料,過多或過少的投料對魚的飼養均不利,餌料不足時,會影響魚類的生長育肥。投料過多,又會造成餌料浪費和水體污染,破壞魚類的生長壞境。
申請號為201520777007.4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網箱水產養殖投餌機,網箱水產養殖投餌機包括料箱、浮性機構、拋料盤、拋料電機、時間繼電器、變頻控制器;料箱的底面中心設有向上凸起的錐形導流臺,料箱的底面周圍設有對應傾斜的導流板;導流板與導流臺之間的環形區域內均布設置多個圓弧形出料孔;出料孔下方固定設置拋料盤,餌料通過出料孔多方位均勻落在拋料盤上;拋料盤由拋料電機帶動轉動,將落在其上的餌料拋灑至周圍水體內;拋料電機變頻控制器控制轉速,從而控制拋灑距離的遠近,時間繼電器控制拋料電機的啟動和持續時間;出料孔離拋料盤葉片上端的距離為5-40mm,當拋料盤不轉時,餌料被拋料盤擋住,料箱不落料,當拋料盤轉動時,料箱持續落料”。但是該技術方案,也無法解決現有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魚類養殖投餌裝置,以解決現有養殖中人工投餌的弊端。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魚類養殖投餌裝置,包括餌料箱、由拋料電機驅動的拋料盤、集成控制箱、浮球以及至少一根通過互通式萬向頭與集成控制箱連接的觸發桿。
所述觸發桿上設有薄膜式壓力傳感器。
集成控制箱內安裝有加速度傳感器和集成控制模塊,集成控制模塊由包含有單片機的控制電路組成。
該投餌裝置包括3個以上與投餌裝置本體連接的浮球。
該投餌裝置包括3根觸發桿。
本實用新型采用加速度傳感器和薄膜式壓力傳感器判別魚性的覓食碰觸行為,反饋給單片機,單片機控制投料電機定時定量投餌,實現了拋料的充足性和均勻性,魚類個體長勢均勻,減少了種內殘食的可能,提高了存活率。是一種基于魚類自身覓食習性而定時定量均勻投餌的控制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裝置的集成控制箱內部構造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裝置的集成控制箱外部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裝置的控制結構的整體應用裝置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裝置的集成控制箱體的剖視圖。
其中,1——加速度傳感器,2——觸發桿,3——薄膜式壓力傳感器,4——互通式萬向頭,5——集成控制箱,6——集成控制模塊,7——浮球,8——餌料箱,9——拋料盤,10——拋料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裝置根據魚的行為控制拋料電機的工作,其中每天的投餌時間段為T1,T2,T3。每次電機啟動時長為T秒;拋撒系統每秒出料量的平均值為P克;電機每天最多可以啟動n次;每天的最大投餌量Q=nTp其中,Q是根據魚每天的最大需求量確定。
如加速度傳感器的運動傳感器判別魚類碰撞行為機理,控制系統屬于閉環控制系統。當誘魚裝置的觸發桿在外界各種因素影響下發生擺動時會觸發行程 開關,且系統會根據加速度傳感器的數據以及壓力傳感器的感應反饋判別是否由魚體碰觸造成,如果判別為魚體的行為,則拋料電機啟動,投餌裝置開始投餌。
如果系統觸發桿有一個或以上,同時接收到加速度傳感器和薄膜壓力傳感器的數據,系統則會自動判別為魚類碰觸,電路接通,啟動拋料電機,進行投料。
如圖2,如果裝置由三個觸發桿構成,它們都是并行作用,確保裝置的可靠性和全方位性。裝置由三個觸發桿構成,如果三個觸發桿的加速度傳感器均有數值輸出,且壓力傳感器沒有接收數據,系統會自動判別為外界風浪造成,此時電路不會被接通。通過集成控制模塊和傳感器識別系統來控制拋料電機的啟停還和投餌,實現了真正的魚控投餌效果。
該裝置不僅滿足了肉食性魚類養殖的要求,降低幼魚的種內殘食,減少人工的投入。不僅滿足了魚類的覓食習慣,而且合理有效的控制了投餌量,達到最優化的投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