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漁業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羅氏沼蝦棲息網。
背景技術:
羅氏沼蝦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于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周期短等優點。自本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羅氏沼蝦以來,發展迅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是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
羅氏沼蝦營底棲生活,一般白天潛伏在水底或水草叢中,晚上出來覓食。因此在建設養殖魚塘時需要對羅氏沼蝦的棲息空間進行設計,其棲息空間的大小直接影響羅氏沼蝦的產量。現有技術中羅氏沼蝦的棲息空間僅限于魚塘底部,對魚塘空間造成一定的浪費,不利于提高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羅氏沼蝦棲息網,通過合理增加羅氏沼蝦的棲息面積,提高單位魚塘的養殖密度,從而提高產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羅氏沼蝦棲息網,包括:
養殖魚塘,該養殖魚塘的底部呈圓弧狀;
設置于養殖魚塘內的棲息網體,該棲息網體的側邊封閉,該棲息網體的兩端 形成兩個相對的開口;
以可活動的方式分別連接于棲息網體相對的兩側上的拉環;
設置于棲息網體內的泡沫浮塊,該泡沫浮塊的質心位于相對設置的兩拉環的中間、相對設置的兩拉環以泡沫浮塊的質心所在重垂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棲息網體呈圓筒狀。
優選地,棲息網體的目數范圍為15目~25目。
進一步優選地,棲息網體的目數為18目。
優選地,拉環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棲息網體的長度方向,拉環的長度范圍為0.3m~1m。
進一步優選地,拉環的長度為0.5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圓弧狀的魚塘底部有助于增大養殖面積;將側邊封閉、兩端開口的棲息網體放置到魚塘中,由于泡沫浮塊所受浮力將使棲息網體浮起,在原本的魚塘底部之外,增加了羅氏沼蝦的棲息面積、空間,有效增大了羅氏沼蝦的養殖密度、有效提高產量;圓筒狀的棲息網體更好操作,避免了因棱角過多鐵絲網造成的安全隱患;設置于棲息網體兩側的拉環便于操作員在岸上對棲息網體進行操作,將棲息網體拉到岸上變得更加便利;設置于棲息網體兩側的拉環還可使相鄰的棲息網體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可根據需要設置拉環的尺寸達到需要的距離,避免棲息網體彼此緊鄰造成營養分配不均、養殖質量不均等問題;依據養殖條件合理設置了棲息網體的目數和拉環的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1、棲息網體;2、泡沫浮塊;3、拉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一種羅氏沼蝦棲息網,包括養殖魚塘(未圖示)、棲息網體1、活動拉環3和泡沫浮塊2,該養殖魚塘(未圖示)的底部呈圓弧狀;設置于養殖魚塘內的棲息網體1呈圓筒狀,該棲息網體1的側邊封閉,該棲息網體1的兩端形成兩個相對的開口,棲息網體1的目數為18目;拉環3以可活動的方式分別連接于棲息網體1相對的兩側上,拉環3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棲息網體1的長度方向,拉環3的長度為0.5m;泡沫浮塊2設置于棲息網體1內,該泡沫浮塊2的質心位于相對設置的兩拉環3的中間、相對設置的兩拉環3以泡沫浮塊2的質心所在重垂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拉環3相對地設置于棲息網體1兩側,將泡沫浮塊2放置到棲息網體1內,使得該泡沫浮塊2的質心位于相對設置的兩拉環3的中間、相對設置的兩拉環3以泡沫浮塊2的質心所在重垂線為對稱軸對稱分布;還可根據需要往棲息網體1上放置水草等,隨后將棲息網放置到魚塘中,泡沫浮塊2的浮力使棲息網體1浮起,則養殖的羅氏沼蝦可在棲息網體1上棲息,拉環3使相鄰的棲息網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有利于提高養殖效率。
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