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包括底座腔,底座腔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上部設置有頂板,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電機和右電機,左電機和右電機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上部分別連接有左旋轉平臺和右旋轉平臺,左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左培養容器,右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右培養容器;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中間位置設置有供液腔,供液腔右側上部連接有進液管。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小麥育種育苗進行供液處理,為小麥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改善育種育苗的效果。
【專利說明】
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小麥育苗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小麥的育種施肥時,大多是直接將肥料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灌溉將肥料融化融入土壤內,這樣肥料很容易被沖到一邊,致使土地上施肥不均勻,給育種人員增加了極大的工作難度。這樣的育種方式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肥料,而且還會給種植的土地造成一定的傷害,就會導致育種效果非常差;再者就是澆水的量很隨意,不能夠達到精確的控制流量,容易浪費水資源,而且灌溉的效果不好。因此,需要改進現有的施肥方式,采用供液的方式為小麥提供營養元素。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包括底座腔,底座腔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上部設置有頂板,底座腔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電機和右電機,左電機和右電機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左電機軸和右電機軸上部分別連接有左旋轉平臺和右旋轉平臺,左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左培養容器,右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右培養容器;左育苗腔和右育苗腔中間位置設置有供液腔,供液腔右側上部連接有進液管,頂板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抽液栗,抽液栗下部連接有抽液管,抽液管下部連接有過濾器,抽液栗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液管和右供液管,左供液管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左出液管,左出液管下部均連接有左出液腔,左出液腔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左噴霧管,右供液管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右出液管,右出液管下部均連接有右出液腔,右出液腔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右噴霧管;左育苗腔左側和右育苗腔右側分別設置有左熱風機和右熱風機,左熱風機右側和右熱風機左側分別連接有左出風管和右出風管。
[0006]進一步地,底座腔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
[0007]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有效地針對小麥育種育苗進行供液處理,為小麥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改善育種育苗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標記說明:1、左熱風機;2、左育苗腔;3、左供液管;4、抽液栗;5、進液管;6、右出液管;7、右供液管;8、右出液腔;9、右出風管;1、右熱風機;11、右育苗腔;12、右培養容器;13、供液腔;14、右電機軸;15、右旋轉平臺;16、抽液管;17、右電機;18、過濾器;19、右噴霧管;20、左培養容器;21、左旋轉平臺;22、移動輪;23、底座腔;24、左電機;25、左電機軸; 26、左出風管;27、左噴霧管;28、左出液腔;29、左出液管;30、頂板。【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〇〇11]如圖1所示的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包括底座腔23,底座腔23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上部設置有頂板30,底座腔23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電機24和右電機17,左電機24和右電機17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25 和右電機軸14,左電機軸25和右電機軸14上部分別連接有左旋轉平臺21和右旋轉平臺15, 左旋轉平臺21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左培養容器20,右旋轉平臺15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右培養容器12;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中間位置設置有供液腔13,供液腔13右側上部連接有進液管5,頂板30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抽液栗4,抽液栗4下部連接有抽液管16,抽液管16 下部連接有過濾器18,抽液栗4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7,左供液管3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左出液管29,左出液管29下部均連接有左出液腔28,左出液腔28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左噴霧管27,右供液管7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右出液管6,右出液管6下部均連接有右出液腔8,右出液腔8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右噴霧管19;左育苗腔2左側和右育苗腔11 右側分別設置有左熱風機1和右熱風機10,左熱風機1右側和右熱風機10左側分別連接有左出風管26和右出風管9。底座腔23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22。[〇〇12]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在左培養容器20和右培養容器12中進行小麥育種育苗處理。啟動左電機24和右電機17,左電機軸25和右電機軸14分別帶動左旋轉平臺21和右旋轉平臺15轉動,左旋轉平臺21和右旋轉平臺15再分別帶動左培養容器20和右培養容器 12轉動,對左培養容器20和右培養容器12的位置進行調節,從而方便地在左培養容器20和右培養容器12中對小麥進行培育。進液管5接通外部管道,打開進液管5上的閥門開關,營養液從進液管5進入供液腔13內。啟動抽液栗4,將供液腔13中的營養液抽入抽液管16內。利用過濾器18對營養液進行過濾處理,將營養液中的雜質擋在供液腔13內。營養液進入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7,再從左出液管29和右出液管6進入左出液腔28和右出液腔8內,最后從左噴霧管27和右噴霧管19中呈霧狀噴出,噴灑到下方的左培養容器20和右培養容器12內,為小麥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打開左熱風機1和右熱風機10,利用左熱風機1和右熱風機 10對空氣進行加熱,熱空氣從左出風管26和右出風管9進入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內,使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內的溫度上升,避免小麥凍傷。當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內的溫度上升到合適的范圍內后,關閉左熱風機1和右熱風機10。
[0013]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腔(23),所述底座腔(23)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所述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上部設置有頂板(30),所述底座腔(23)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左電機(24)和右電機(17),所述左電機(24)和右電機(17)上部分別連接有左電機軸(25)和右電機軸(14),所述左電機軸(25)和右電機軸(14)上部分別連接有左旋轉平臺(21)和右旋轉平臺(15),所述左旋轉平臺(21)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左培養容器(20),所述右旋轉平臺(15)上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右培養容器(12);所述左育苗腔(2)和右育苗腔(11)中間位置設置有供液腔(13),所述供液腔(13)右側上部連接有進液管(5),所述頂板(30)上部中間位置設置有抽液栗(4),所述抽液栗(4)下部連接有抽液管(16),所述抽液管(16)下部連接有過濾器(18),所述抽液栗(4)左右兩側分別連接有左供液管(3)和右供液管(7),所述左供液管(3)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左出液管(29),所述左出液管(29)下部均連接有左出液腔(28),所述左出液腔(28)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左噴霧管(27),所述右供液管(7)下部左右兩側均連接有右出液管(6),所述右出液管(6)下部均連接有右出液腔(8),所述右出液腔(8)下部均連接有多個右噴霧管(19);所述左育苗腔(2)左側和右育苗腔(11)右側分別設置有左熱風機(I)和右熱風機(10),所述左熱風機(I)右側和右熱風機(10)左側分別連接有左出風管(26)和右出風管(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麥育種育苗供液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腔(23)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移動輪(22)。
【文檔編號】A01C23/04GK205694263SQ201620561051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發明人】王春華, 王日旭, 穆平
【申請人】青島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