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大蒜收獲機,確切地說是一種大蒜收獲機的收集箱。
背景技術:
大蒜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用途廣泛,具有殺菌、抑菌、抗毒等醫療和保健功能。大蒜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中國種植面積大約 1200萬畝,占全球種植面積 90%以上,主要區域在山東、河南、安徽以及江蘇一帶,以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兩大品種為主。
近年來,大蒜越來越受國內外的關注,其栽種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
但是長期以來,大蒜收獲主要靠傳統的人工刨挖和撿拾,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每人平均每天僅能收獲0.4 畝,生產成本高,而且容易損傷蒜頭,影響大蒜品質,直接影響蒜農的經濟收益。大蒜的收獲還受到季節的限制,最佳的收獲期只有9d,在這期間收獲大蒜既能保證品質和價格,又能保證產量。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直接影響到大蒜的商品價值。因此,每到大蒜收獲期間,大蒜田間人山人海挖大蒜,收獲成本高、質量差,大蒜收獲難的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大蒜產業的發展,廣大蒜農迫切需要性能穩定、工作可靠、適應性強的大蒜收獲機械,為大蒜收獲提供技術支撐。因此,研制推廣先進的大蒜收獲機械,改變大蒜收獲落后狀況,促進大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民解除后顧之憂,是目前相關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大蒜蒜頭收集是收獲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收獲較清潔的蒜頭,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蒜收獲機的收集箱,該箱體可以收獲較清潔的蒜頭。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一種大蒜收獲機的收集箱,包括箱體,設置在箱體上的進倉口,出倉口,所述的箱體的進倉口設置在箱體的一端,出倉口設置在箱體的側面或底面,箱體的頂面為平滑的斜面,箱體的頂面上設有分離篩,分離篩的出料端設置在進倉口一側。
本技術方案通過在箱體的頂面設置分離篩,利用分離篩對收集的大蒜蒜頭表面及根系的泥土進行分離,可以提高收集的大蒜蒜頭的清潔度。
進一步的優選技術方案如下:
所述的分離篩設有隔板,隔板連接固定轉輥,轉輥間隔設置,轉輥整體呈弧形設置,且分離篩兩端的轉輥位置高,中間的位置低;分離篩進料端的轉輥的位置高于分離篩靠近進倉口的轉輥的位置。
通過上述設置,大蒜的蒜頭經過分離篩時可以充分滾動,提高去除其表面及根系泥土的效果。
所述的收集箱內設有導料槽,導料槽沿收集箱對角線傾斜設置,導料槽的頂端設置在進倉口,導料槽的頂端與連接槽的底端連接,連接槽的頂端與分離篩的出料端連接。
通過設置導料槽,由進倉口可以通過滾動的方式進入到收集箱的底部;可以防止大蒜的蒜頭直接跌落過程中碰傷。
所述的連接槽截面呈梯形,其頂部寬、底部窄。
連接槽的頂部寬,便于其與分離篩連接,防止分離篩的大蒜失落到收集箱外。
所述的導料槽的內表面設有彈性層。
通過設置彈性層,可以進一步減輕導料槽導料過程中對蒜頭所形成的損傷;提高收集的大蒜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槽、導料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連接槽的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導料槽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附圖標記說明:1-進倉口;2-分離篩;3-轉輥;4-隔板;5-頂面;6-收集箱;7-出倉口;8-連接槽;9-導料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蒜收獲機的收集箱6,由包括箱體,設置在箱體上的進倉口1,出倉口7組成;所述的箱體的進倉口1設置在箱體的一端,出倉口7設置在箱體的側面或底面,箱體的頂面5為平滑的斜面,箱體的頂面5上設有分離篩2,分離篩2的出料端設置在進倉口1一側。
所述的分離篩2設有隔板4,隔板4連接固定轉輥3,轉輥3間隔設置,轉輥3整體呈弧形設置,且分離篩2兩端的轉輥3位置高,中間的位置低;分離篩2進料端的轉輥3的位置高于分離篩2靠近進倉口1的轉輥3的位置。
通過上述設置,大蒜的蒜頭經過分離篩2時可以充分滾動,提高去除其表面及根系泥土的效果。
所述的收集箱6內設有導料槽9,導料槽9沿收集箱6對角線傾斜設置,導料槽9的頂端設置在進倉口1,導料槽9的頂端與連接槽8的底端連接,連接槽8的頂端與分離篩2的出料端連接。
通過設置導料槽9,由進倉口1可以通過滾動的方式進入到收集箱6的底部;可以防止大蒜的蒜頭直接跌落過程中碰傷。
所述的連接槽8截面呈梯形,其頂部寬、底部窄。
連接槽8的頂部寬,便于其與分離篩2連接,防止分離篩2的大蒜失落到收集箱6外。
所述的導料槽9的內表面設有彈性層。
通過設置彈性層,可以進一步減輕導料槽9導料過程中對蒜頭所形成的損傷;提高收集的大蒜的品質。
本實施例通過在箱體的頂面5設置分離篩2,利用分離篩2對收集的大蒜蒜頭表面及根系的泥土進行分離,可以提高收集的大蒜蒜頭的清潔度;通過設置導料槽9、連接槽8可以防止收集過程中,大蒜蒜頭碰傷,提高收集的大蒜的品質。
由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不限于此,任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想到本技術方案技術特征的等同的變化或替代,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