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谷機,具體為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屬于農業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打稻機俗稱“打谷機”,為最常見水稻脫粒機械。需要先將水稻收割以后,通過這種機械將水稻谷粒與莖稈分離。打稻機分為二類,一類依靠人力驅動,稱為“人力打稻機”,為半機械化工具;將打稻機改為動力驅動,則稱為“動力打稻機”。
谷粒從莖桿上脫下后,也會有一些稻桿渣跟隨谷粒進入成品通道,導致后期還需要將這些稻桿渣從谷粒中分離出來,為了提高打谷機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們的勞動強度,我們提出了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包括機架和圓形漏斗,所述圓形漏斗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圓形漏斗下方設有谷粒漏孔,所述谷粒漏孔固定連接去渣槽,所述去渣槽上設有透風孔,所述透風孔的大小小于谷粒的大小,所述去渣槽的后方設有吹風裝置,所述吹風裝置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去渣槽底部下方設有傳送帶,所述機架上設有擋塵罩,所述擋塵罩開口方向與吹風裝置的風向相同,所述擋塵罩右方設有出粒孔,所述傳送帶從出粒孔中穿出,所述傳送帶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圓形漏斗上方設有打谷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去渣槽與傳送帶之間設有二十厘米的高度差。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前端設有擋板,所述擋板固定在擋塵罩上。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上設有三個帶輪,所述帶輪呈到三角形放置。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設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最下方的帶輪。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經過打谷裝置脫落后的谷粒從谷粒漏孔進入去渣槽,去渣槽可以使谷粒落下的速度減緩,從去渣槽滑下時位于去渣槽后方的吹風裝置會將谷粒中的稻桿渣吹出,當谷粒從去渣槽掉落到傳送帶時,吹風裝置會再一次對谷粒進行清理,最后,被清理的谷粒通過傳送帶送出出粒孔,可以用袋子將谷粒收集。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圓形漏斗;3、去渣槽;4、透風孔;5、吹風裝置;6、傳送帶;7、擋塵罩;8、出粒孔;9、打谷裝置;10、擋板;11、帶輪;12、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包括機架1和圓形漏斗2,所述圓形漏斗2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圓形漏斗2下方設有谷粒漏孔,所述谷粒漏孔固定連接去渣槽3,所述去渣槽3上設有透風孔4,所述透風孔4的大小小于谷粒的大小,所述去渣槽3的后方設有吹風裝置5,所述吹風裝置5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去渣槽3底部下方設有傳送帶6,所述機架1上設有擋塵罩7,所述擋塵罩7開口方向與吹風裝置5的風向相同,所述擋塵罩7右方設有出粒孔8,所述傳送帶6從出粒孔8中穿出,所述傳送帶6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圓形漏斗2上方設有打谷裝置9。
所述去渣槽3與傳送帶6之間設有二十厘米的高度差,使谷粒落下時吹風裝置5可以無遮擋的清理谷粒,所述傳送帶6前端設有擋板10,所述擋板10固定在擋塵罩7上,擋板10可以減少谷粒從傳送帶6上掉落,所述傳送帶6上設有三個帶輪11,所述帶輪11呈到三角形放置,所述機架1上設有電機12,所述電機12連接最下方的帶輪11,可以使人們在收集谷粒時將袋子放在傳送帶6的正下方,減少谷粒的掉落。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可去除稻桿渣的打谷機工作流程為:經過打谷裝置9脫落后的谷粒從谷粒漏孔進入去渣槽3,去渣槽3可以使谷粒落下的速度減緩,從去渣槽3滑下時位于去渣槽3后方的吹風裝置5會將谷粒中的稻桿渣吹出,當谷粒從去渣槽3掉落到傳送帶6時,吹風裝置5會再一次對谷粒進行清理,最后,被清理的谷粒通過傳送帶6送出出粒孔8,可以用袋子將谷粒收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