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攜式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樹木施肥時,通常使用到機器進行施肥,施肥過程中,由于工作人員需要推著施肥器前進,到不同地方的施肥,因此,整個過程中需要施肥器進入到樹木叢中,有些樹木密集的地方根本沒有空間將施肥器推進去,因此很多時候都不是很方便,工作效率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增大。且傳統的施肥器插地端出料孔易被泥土堵塞,嚴重影響施肥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便攜式施肥裝置,具有使用攜帶方便,便于給密集地方的樹木施肥,且插地端的出料孔不易堵塞,施肥的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施肥裝置,包括有儲肥桶、混料倉、輸料管、插地管和插地鏟,所述儲肥桶內部設置有縱向隔板,隔板將儲肥桶分隔成左右兩個區域,便于存放不同種類的肥料。在儲肥桶對應每個區域的下端分別設置有左、右出料口,左、右出料口分別通過輸送軟管連接至混料倉的左右兩端,混料倉兩端的輸送軟管上分別設置有物料控制開關。所述混料倉為“V”型結構,其下端面相對的設置有一定的傾斜度,便于傾倒肥料,避免死角處肥料的殘留。混料倉的下端居中設置有插地管,插地管下端為傾斜口,其較短側壁端通過銷軸連接有插地鏟,插地鏟以銷軸為中心轉動。在所述插地管內部,連接混料倉設置有輸料管,輸料管便于導出肥料。輸料管上貫穿插地管設置有輸料開關。在所述插地管的中下端設置有踏板,踏板側面設置有橫向的固定孔,通過螺桿穿過固定孔將踏板固定在插地管上,調整螺桿可以調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高度,以確定插入土壤的深度。在插地管下端表面上設置有刻度,用于輔助調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插地鏟其前端口設置有定位凸塊,插地管其長側壁端設置有與定位凸塊匹配的插槽,使插地鏟與插底管定位牢靠。
優選地,所述儲肥桶前側面上設置有背帶,方便背在工作人員身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更為合理,攜帶方便,便于密集地方樹木的施肥。插地管前端設置有插地鏟,避免了插入地面時輸料管堵塞。施肥時,腳踩踏板,插地管和插地鏟插入地面,然后稍向上提拉插地管,插地鏟與插地管脫離,輸料管中的肥料壓入土壤。該裝置使用方便,簡單快捷,施肥效果好,利于樹木吸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便攜式施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插底管和插地鏟連接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儲肥桶 2—隔板 3—混料倉 4—插地管 5—踏板 6—螺桿 7—插地鏟 8—刻度 9—輸料管 10—輸料開關 11—輸送軟管 12—物料控制開關 13—背帶 14—定位凸塊 15—插槽。
具體實施方式
現參照附圖1和附圖2,結合實施例具體說明如下:一種便攜式施肥裝置,包括有儲肥桶1、混料倉3、輸料管9、插地管4和插地鏟7,所述儲肥桶1內部設置有縱向隔板2,隔板2將儲肥桶1分隔成左右兩個區域,便于存放不同種類的肥料。在儲肥桶1對應每個區域的下端分別設置有左、右出料口,左、右出料口分別通過輸送軟管11連接至混料倉3的左右兩端,混料倉3兩端的輸送軟管11上分別設置有物料控制開關12。所述混料倉3為“V”型結構,其下端面相對的設置有一定的傾斜度,便于傾倒肥料,避免死角處肥料的殘留。混料倉3的下端居中設置有插地管4,插地管4下端為傾斜口,其較短側壁端通過銷軸連接有插地鏟7,插地鏟7以銷軸為中心轉動。在所述插地管4內部,連接混料倉設置有輸料管9,輸料管便于導出肥料。輸料管9上貫穿插地管設置有輸料開關10。在所述插地管4的中下端設置有踏板5,踏板側面設置有橫向的固定孔,通過螺桿6穿過固定孔將踏板5固定在插地管4上,調整螺桿可以調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高度,以確定插入土壤的深度。在插地管4下端表面上設置有刻度8,用于輔助調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插地鏟7其前端口設置有定位凸塊14,插地管4其長側壁端設置有與定位凸塊匹配的插槽15,使插地鏟與插底管定位牢靠。
優選地,所述儲肥桶1前側面上設置有背帶13,方便背在工作人員身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設計更為合理,攜帶方便,便于密集地方樹木的施肥。插地管前端設置有插地鏟,避免了插入地面時輸料管堵塞。施肥時,腳踩踏板,插地管和插地鏟插入地面,然后稍向上提拉插地管,插地鏟與插地管脫離,輸料管中的肥料壓入土壤。該裝置使用方便,簡單快捷,施肥效果好,利于樹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