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定量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在集約化農區,農業污染已成為農田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地表水富營養化、地下水硝酸鹽污染、農田生產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根據2007年開展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種植業源氮、磷排放數量已經達到270.46萬噸、28.47萬噸,分別占各類污染源總排放量的57.2%、67.4%。開展農業污染的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研究刻不容緩。
由于畦灌每畝毛灌溉定額在500立方米以上,灌溉量大,化肥投入量較高,容易發生氮磷流失,產生面源污染的危險性高,因此開展磷閾值研究具有現實意義,但是目前沒有定量施肥過程,人工施肥勞動強度大、精度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定量施肥裝置,旨在解決人工施肥勞動強度大、精度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該定量施肥裝置包括:料箱、進料斗、支架、行走輪、行走齒、下料斗、出料口、鏈條、擋片、壓簧、施肥手柄、轉軸、凹槽;
料箱的上端安裝有進料斗,料箱的下端安裝有下料斗,下料斗內安裝有與下料斗內壁相匹配的轉軸,轉軸的外側設置有凹槽;下料斗下端的內壁上設置有擋片,下料斗的外側安裝有與擋片相連接的壓簧,壓簧上安裝有施肥手柄,下料斗的底部設置有出料口;料箱的前端安裝有支架,支架的底部安裝有行走輪,行走輪的外壁上安裝有行走齒,行走輪通過鏈條與轉軸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還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所述的料箱的兩側安裝有扶手,扶手上套裝有防滑墊。
所述的料箱內豎直安裝有隔板。
所述的料箱采用聚酰胺箱。
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技術效果是:該定量施肥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行走輪的轉動,帶動轉軸旋轉,實現肥料進入下料斗,再通過對擋片的控制,實現定量施肥。本裝置體積小、重量輕、使用性能穩定、操作方便,能有效保護作物根系,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時防止肥料揮發于空氣中、隨水流失,可大大減輕污染,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定量施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料箱;2、進料斗;3、支架;4、行走輪;5、行走齒;6、扶手;7、下料斗;8、出料口;9、鏈條;10、擋片;11、壓簧;12、施肥手柄;13、轉軸;14、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
技術實現要素: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該定量施肥裝置包括:料箱1、進料斗2、支架3、行走輪4、行走齒5、下料斗7、出料口8、鏈條9、擋片10、壓簧11、施肥手柄12、轉軸13、凹槽14;
料箱1的上端安裝有進料斗2,料箱1的下端安裝有下料斗7,下料斗7內安裝有與下料斗7內壁相匹配的轉軸13,轉軸13的外側設置有凹槽14;下料斗7下端的內壁上設置有擋片10,下料斗7的外側安裝有與擋片10相連接的壓簧11,壓簧11上安裝有施肥手柄12,下料斗7的底部設置有出料口8;料箱1的前端安裝有支架3,支架3的底部安裝有行走輪4,行走輪4的外壁上安裝有行走齒5,行走輪4通過鏈條9與轉軸13相連接。
所述的料箱1的兩側安裝有扶手6,扶手6上套裝有防滑墊。
所述的料箱1內豎直安裝有隔板。
所述的料箱1采用聚酰胺箱,制作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將不同的肥料通過進料斗2放入料箱1中,通過推動扶手6,使行走齒5帶動行走輪4轉動,行走輪4前進過程中通過鏈條9帶動轉軸13轉動,料箱1中的肥料通過凹槽14進入下料斗7;根據所需施肥量的多少,調節施肥手柄12的位置,施肥手柄12通過壓簧11帶動擋片10轉動,擋片10在下料斗7中傾斜設置,實現對施肥量的控制。
以上所述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