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濕系統,尤其是一種育苗嫁接保濕系統。
背景技術:
育苗在進行嫁接后需要進行保濕,現在進行保濕時,通常是人工時時對室內濕度進行檢測,濕度不夠時,人工背著噴霧器進行噴霧,來達到保濕效果,但是此方法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育苗嫁接保濕系統,該育苗嫁接保濕系統具有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水箱、一級過濾器、二級過濾器、控制器、水泵、噴管和噴嘴,所述的水箱通過進水管與水泵相連,水泵的另一端與出水管相連,所述的從水箱到水泵之間的進水管上依次設置有一級過濾器和二級過濾器,所述的出水管上設置有多個支管,每個支管上分別連接有噴管,每個噴管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噴嘴,每個所述的支管上分別設置有噴霧電磁閥,所述的水泵和噴霧電磁閥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所述的水泵和控制器分別設置在控制箱內,溫室內設置有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濕度傳感器與控制器相連。
所述的濕度傳感器設置在其中一個噴管上部。
所述的控制箱的頂面傾斜設置。
所述的支管包括4個,沿出水管均勻設置。
每個噴管上分別設置有6個噴嘴,且6個噴嘴沿噴管軸向均勻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育苗嫁接保濕系統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為自動化控制系統,不需要人工進行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等特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育苗嫁接保濕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水箱,2、一級過濾器,3、二級過濾器,4、控制器,5、水泵,6、噴管,7、噴嘴,8、進水管,9、出水管,10、支管,11、噴霧電磁閥,12、控制箱,13、濕度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說明書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育苗嫁接保濕系統作以下詳細地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育苗嫁接保濕系統,其結構包括水箱1、一級過濾器2、二級過濾器3、控制器4、水泵5、噴管6和噴嘴7,所述的水箱1通過進水管8與水泵5相連,水泵5的另一端與出水管9相連,所述的從水箱1到水泵5之間的進水管8上依次設置有一級過濾器2和二級過濾器3,所述的出水管9上設置有多個支管10,每個支管10上分別連接有噴管6,每個噴管6上分別設置有多個噴嘴7,每個所述的支管10上分別設置有噴霧電磁閥11,所述的水泵5和噴霧電磁閥11分別與控制器4相連,所述的水泵5和控制器4分別設置在控制箱12內,溫室內設置有濕度傳感器13,所述的濕度傳感器13與控制器4相連。
所述的濕度傳感器13設置在其中一個噴管6上部。
所述的控制箱12的頂面傾斜設置。
所述的支管10包括4個,沿出水管9均勻設置。
每個噴管6上分別設置有6個噴嘴7,且6個噴嘴7沿噴管6軸向均勻設置。
當溫室內的濕度傳感器13檢測到的溫室濕度小于設定值時,濕度傳感器13給控制器4一個信號,控制器4控制水泵5和噴霧電磁閥11打開,水箱1內的水經過一級過濾器2和二級過濾器3過濾后,通過水泵5進入出水管9,然后從各個支管10進入噴管6,然后由噴嘴7向外噴霧,對溫室進行加濕。當溫室內的濕度達到設定值時,控制器4則控制水泵5和噴霧電磁閥11關閉。
以上所列舉的實施方式僅供理解本實用新型之用,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的限定,有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權利要求所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可以作出多種變化或變形,所有等同的變化或變形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