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收割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收割機的卸糧筒操作系統。
背景技術:
聯合收割機的機架后部設有糧箱,卸糧筒安裝在糧箱的上方,卸糧筒的入口端連接至豎攪龍箱的上端,豎攪龍箱的下端連接至糧箱,卸糧筒通過操作系統相對糧箱上下左右運動,從而完成卸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收割機的卸糧筒操作系統,其結構簡單,方便操作。
基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收割機的卸糧筒操作系統,包括與卸糧筒連接的左右旋轉機構和上下升降機構,所述左右旋轉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收割機駕駛區后部的防塵蓋板上,所述上下升降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所述駕駛區前部的操作面板上。
在其中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左右旋轉機構包括單片機、電機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設置在所述防塵蓋板上,所述控制面板上設有左旋轉按鈕和右旋轉按鈕,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單片機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電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豎攪龍箱的頂部與所述卸糧筒入口端連接,所述豎攪龍箱的外壁與所述電機傳動連接。
在其中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上下升降機構包括操作手柄、連接至所述操作手柄的液壓閥、及液壓缸,所述液壓閥經油路管線連接至所述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活塞桿連接至所述卸糧筒。
在其中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手柄上下控制所述液壓閥的開閉。
在其中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手柄設置在收割機動力轉向手柄的外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1)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將左右旋轉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駕駛區后部的防塵蓋板上,上下升降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駕駛區前部的操作面板上,方便駕駛員用雙手分別操作左右旋轉機構和上下升降機構,方便操作,減少操作失誤;
(2)采用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通過操作手柄上下控制上下升降機構,操作者動作方向與卸糧筒移動方向一致,操作方便準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收割機的卸糧筒操作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下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控制面板;
2、電機;
3、豎攪龍箱;
4、卸糧筒;
5、操作手柄;
6、液壓閥;
7、液壓缸;
8、油路管線;
9、糧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中的條件。
參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提供一種收割機的卸糧筒操作系統,包括與卸糧筒連接的左右旋轉機構和上下升降機構,其中左右旋轉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收割機駕駛區后部的防塵蓋板上,上下升降機構的操作區設置在駕駛區前部的操作面板上。
具體的,左右旋轉機構包括單片機、電機2和控制面板1,控制面板1設置在防塵蓋板上,控制面板1上設有左旋轉按鈕和右旋轉按鈕,控制面板1與單片機的信號輸入端連接,單片機的信號輸出端與電機2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糧箱9的外側設有豎攪龍箱3,卸糧筒4設置在豎攪龍箱3的頂部,豎攪龍箱3與卸糧筒4的入口端連接,電機2設置在豎攪龍箱3的外側,豎攪龍箱3與電機2傳動連接,電機2帶動豎攪龍箱3轉動從而帶動卸糧筒4左右轉動。
參見圖2,上下升降機構包括操作手柄5、連接至操作手柄5的液壓閥6、及液壓缸7,液壓閥6經油路管線8連接至液壓缸7,液壓缸7的活塞桿連接至卸糧筒4,操作手柄5設置在收割機動力轉向手柄的外側,操作手柄5上下控制液壓閥6的開閉,操作者通過上下拉動操作手柄5以控制液壓缸7工作,從而控制卸糧筒4的上下升降。
上述實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是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