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小型翻土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還是以戶為單位進行耕作,由于現今人口多,耕地少,所以人均分配土地數量有限,這樣,每戶所耕種的土地數量就比較少,這樣在進行耕種的時候,一些大型的機械設備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農作物在種植前,土地需要平整,需要松土。鑒于北方農村人均耕地少,種植面積少,一般以家庭為單位耕作方式,種植規模比較小,不適合大型農業機械裝置的使用,但單純依靠人工進行翻土,工作強度大,效率低,需要時間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小型翻土機,保證耕地、花園、菜園等松土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小型翻土機,包括基座與把手,其特征是:所述把手鉸接在所述基座的后端,所述基座的前端設有發動機,所述發動機上連接有第二皮帶,所述第二皮帶的另一端與旋轉軸相連,所述旋轉軸設置在錐型腔中,所述錐型腔固定連接在基座上,所述旋轉軸上設有一組卡爪和支撐桿,所述卡爪與所述支撐桿間隔、均勻分布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旋轉軸上連接有第一皮帶,所述第一皮帶的另一端與轉動軸相連,所述轉動軸兩端鉸接在固定桿上,所述固定桿固定連接在基座上,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凸輪,所述凸輪與活動塊相接觸,所述活動塊的另一面連接有第二連桿,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與傳動柱鉸接,所述傳動柱環套在定軸上,所述傳動柱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連接有敲打塊,所述基座的末端上設有一組深松犁。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基座的前端設有照明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使用靈活方便,便于小規模家庭作業,大大減輕了翻土的勞動量,提高翻土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中:1、基座,2、把手,3、深松犁,4、第一連桿,5、敲打塊,6、傳動柱,7、定軸,8、凸輪,9、轉動軸,10、旋轉軸,11、支撐桿,12、卡爪,13、第一皮帶,14、活動塊,15、第二皮帶,15a、照明燈,16、發動機,17、錐型腔,18、固定桿,19、第二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基座1與把手2,所述把手2鉸接在所述基座1的后端,所述基座1的前端設有發動機16,所述發動機16上連接有第二皮帶15,所述第二皮帶15的另一端與旋轉軸10相連,所述旋轉軸10設置在錐型腔17中,所述錐型腔17固定連接在基座1上,所述旋轉軸10上設有一組卡爪12和支撐桿11,所述卡爪12與所述支撐桿11間隔、均勻分布在所述旋轉軸10上,所述旋轉軸上10連接有第一皮帶13,所述第一皮帶13的另一端與轉動軸9相連,所述轉動軸9兩端鉸接在固定桿18上,所述固定桿18固定連接在基座1上,所述轉動軸9上固定連接有凸輪8,所述凸輪8與活動塊14相接觸,所述活動塊14的另一面連接有第二連桿19,所述第二連桿19的另一端與傳動柱6鉸接,所述傳動柱6環套在定軸7上,所述傳動柱6的另一端鉸接有第一連桿4,所述第一連桿4的另一端連接有敲打塊5,所述基座1的末端上設有一組深松犁3。
所述基座1的前端設有照明燈15a。
本小型翻土機在工作時,發動機16提供動力,通過第二皮帶15的帶動,使旋轉軸10開始旋轉,卡爪12開始翻土,支撐桿11的作用是防止旋轉軸10陷入土中,通過第一皮帶13帶動轉動軸9和凸輪8轉動使活動塊14上下運動,通過第一連桿4、傳動柱6、第二連桿19的傳動,使敲打塊5上下運動,可以把卡爪12翻出的土塊敲碎,最后通過深松犁3使泥土達到松動的效果,基座前端設有照明燈15a,可以滿足晚上作業的需求。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