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自動感應風口調節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通風控制系統在大型連棟智能溫室上面應用較多,而且都是弧形齒桿式天窗開合裝置,安裝、控制均比較繁雜,無法在日光溫室上面應用;在普通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等設施上面的卷簾通風和生態園及植物組培車間的內外遮陽等大都是通過倒順開關或遙控器進行手動控制,在通風口打開方式上有通風簾和保溫被分離式(兩個電動機)、也有通風簾和保溫被一體式(一個電動機)的,其共同特點是通風口大小基本全靠人工經驗手動控制,勞動強度大,且費時費力,即便是自動控制通風口打開方式也是單級風口控制,一旦卷簾卷軸水平位置發生偏移傾斜,容易造成風口打不開或打開很小的問題,不能有效的調整室內溫度,卷簾上卷、下卷時間完全憑借目測和經驗,容易造成光熱資源的浪費,不能做到科學合理。
因此急需一種安裝、控制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風口打開可靠性高,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基質水分調控更精確,使用安全的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安裝、控制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風口打開可靠性高,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基質水分調控更精確,使用安全的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包括通風系統、卷簾系統和控制系統,其中,所述通風系統包括若干個通風位置傳感器、若干個卷簾位置傳感器、若干個傳感器組和平移機構,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與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均位于溫室本體的兩端,所述平移機構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溫室本體的兩端活動連接,所述傳感器組活動設置在所述平移機構上,所述平移機構為了實現多點動態測量,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卷簾位置傳感器、傳感器組與平移機構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包括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和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用于控制簾子的升降,控制光照時間。
更進一步地,若干個通風位置傳感器依次設置在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與所述溫室本體的頂端之間,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與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之間的間距決定對應級別通風口的大小。
更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器組包括溫度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通過所述控制系統調節通風口的大小,使室內環境舒適度更高。
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的光照傳感器,所述光照傳感器通過所述控制系統驅動所述卷簾系統的電機帶動所述卷簾系統的卷軸升降實現卷簾或放簾。
更進一步地,所述通風系統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頂端的串聯安全開關,避免所述卷軸后翻形成事故。
進一步地,還包括水肥系統,所述水肥系統包括水肥池、泵和若干個基質水分傳感器,所述泵和基質水分傳感器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所述基質水分傳感器控制所述泵將所述水肥池內的水肥灌溉到所述溫室本體內。
更進一步地,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包括第一通風位置傳感器、第二通風位置傳感器和第三通風位置傳感器,使所述通風口設有三個級別。
更進一步地,還包括與所述控制系統電連接的顯示裝置,可以監控、記錄和顯示曲線。
更進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統可以使用手機、電腦進行控制。
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安裝、控制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風口打開可靠性高,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基質水分調控更精確,使用安全的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通風系統1、第一通風位置傳感器11、第二通風位置傳感器12、第三通風位置傳感器13、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溫度傳感器16、二氧化碳傳感器17、串聯安全開關18、平移機構19、卷簾系統2、卷軸21、電機22、控制系統3、水肥系統4、水肥池41、泵42、基質水分傳感器43、顯示裝置5、光照傳感器6、溫室本體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考圖1所示的一種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包括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控制系統3、水肥系統4、顯示裝置5、光照傳感器6和溫室本體7,所述通風系統1、卷簾系統2、水肥系統4、顯示裝置5和光照傳感器6均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且所述控制系統3可以使用手機、電腦進行遠程控制,控制簡單,使用簡便、快捷,省時省力,其中,所述光照傳感器6通過所述控制系統3驅動所述卷簾系統2的電機22帶動所述卷簾系統2的卷軸21升降實現卷簾或放簾,便于合理、有效的利用光資源;所述顯示裝置5可以監控、記錄和顯示曲線,便于總結和分析,然后設置合理的設定值,使室內環境更舒適。
所述通風系統1包括若干個通風位置傳感器、若干個卷簾位置傳感器、若干個傳感器組和平移機構19,所述溫室本體7的兩端均設有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與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且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一一對應設置,所述平移機構1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溫室本體7的兩端活動連接,所述傳感器組活動設置在所述平移機構19上,安裝簡單,所述平移機構19為了實現多點動態測量,然后進行計算平均值得出測量值,精確度高,由于所述溫室本體7內每個點的測量值都存在差異,如果根據一個點或幾個點的測量值直接進行調整,準確性差,其中,所述平移機構19可以為齒輪齒條、鏈輪鏈條、螺母絲桿、氣缸等。
所述卷簾位置傳感器包括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和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用于控制簾子的升降,控制光照時間,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或所述低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5通過感應所述卷軸21來控制所述電機22停止工作,確保簾子完全放下或升起,使用方便、可靠。
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包括依次設置在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與所述溫室本體7的頂端之間的第一通風位置傳感器11、第二通風位置傳感器12和第三通風位置傳感器13,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與所述第一通風位置傳感器11之間的間距形成一級通風口,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與所述第二通風位置傳感器12之間的間距形成二級通風口,所述高位卷簾位置傳感器14與所述第三通風位置傳感器13之間的間距形成三級通風口,所述通風位置傳感器通過感應所述卷軸21來控制所述電機22正轉還是翻轉來選擇適合的通風口,實現多級通風,避免出現單通風口不能打開或打開太小的弊端,能夠確保通風效果。
所述傳感器組包括溫度傳感器16和二氧化碳傳感器17,所述溫度傳感器16和二氧化碳傳感器17采集信息,然后發送到所述控制系統3,與所述控制系統3的預先設定值進行比較,當采集數值低于設定值時,所述控制系統3控制所述卷軸21下卷,逐級減小通風口,當采集數值高于設定值時,所述控制系統3控制所述卷軸21上卷,逐級增大通風口,如果通過一段時間后,采集數值還是小于或大于設定值,所述控制系統3控制所述卷軸21使通風口繼續減小或增大,控制簡單,使室內環境舒適度更高。
所述通風系統1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溫室本體7頂端的串聯安全開關18,避免所述卷軸21后翻形成事故,使用更安全。
所述溫室智能多級通風溫控系統還包括水肥系統4,所述水肥系統4包括水肥池41、泵42和若干個基質水分傳感器43,所述泵42和基質水分傳感器43均與所述控制系統3電連接,所述基質水分傳感器43控制所述泵42將所述水肥池41內的水肥灌溉到所述溫室本體7內,能夠方便、精確的調節和控制基質的水分,使植物生長更健康。
采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安裝、控制簡單,自動化程度高,風口打開可靠性高,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基質水分調控更精確,使用安全。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